首页 > 文章社会体制就业体制 改革开放中的人才交流
改革开放中的人才交流
我国人才交流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了二十多年。回顾改革开放中人才交流的历程和经验,对于我们开创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新局面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循序渐进的人才交流工作
1980年11月,原国家人事局在北京西郊五里坨某部召开部分省市人事局专业技术干部处处长座谈会,提交讨论的《关于人才流动的暂行办法》引起关注,尤其是关于“专署以上人事部门设立人才服务公司”的意见,引起与会者激烈争论。由于改革开放刚刚起步,许多人还没有从蒙有一层神秘色彩的人事工作中解脱出来——人事部门怎么能够为不安于原单位工作的人设立机构服务呢?
这个稍微超前的建议终于没有达成共识,《暂行办法》也就理所当然地未能出台。但是国内这一最早出现的成立人才流动机构的设想跃然纸上,毕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打开了人们的思路。
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的各行各业百废待兴,急需大量人才施展才华。因此,国务院于1978年和1979年相继批转了中央有关部门关于外语人才、自然科学技术人员普查的报告,并下发了调整使用的有关规定,在81万名用非所学人员中有17万人被调整归队,而3.33万名用非所学外语人才及64万名没有调整归队的科技人员仍然是人事部门次次大会小会强调抓紧解决的课题。原国家人事局的一部分同志感到,单纯依靠这种传统的封闭式的交流已经解决不了几十万用非所学人员的归队问题。因此,建立人才流动机构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途径。
这时,许多省市已开始了大规模的招聘活动。截止到1982年,已有黑龙江等7省,及深圳等22个城市到京津沪招聘。深圳市从当初只有一名工程师和两名主治医师,到2007年底已有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174.48万人。
1983年1月12日,我国第一家人才服务机构——沈阳市人才服务公司成立。简陋的小楼上站满了熙熙攘攘的人群,人才与用人单位坐到了一起,双方可就各自的意愿进行初步的商谈。实际上当时谁也没有意识到,市场配置资源的雏形已经悄悄形成。
1984年6月6日,全国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中心在复兴路23号某部礼堂二楼大厅开业。整个大厅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按专业门类分别接待各类人才。
当月,原劳动人事部在山东烟台召开全国干部录用与调配改革会议,决定建立全国人才交流协作网。成员除全国及地方人才交流中心,尚有山西省晋光人才开发公司等民办人才公司。
人才市场概念的正式提出,是上海市于1986年举行人才使用现状抽样调查后得出的结论。1987年5月,全国人才交流工作会议暨第三次协作网会议在山东省海阳县(市)举行。会议确定上海、济南、宁波、长春、成都、海南等省市为建立人才市场试点省市。1987年12月,全国人才交流中心负责人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谈话,人才交流工作要引入竞争机制,逐步建立人才市场。1988年,济南、宁波和长春等人才市场先后挂牌开业。
在这期间,最令人难忘和轰动全国的一幕上演了:伴随着海南建省,10万人才过海峡。全国的人才流动由此达到高潮,成为本世纪中国最大的“人才潮”,也是世界人才迁移史上一次罕见的壮举。在海南省人才交流中心的人才库真实地记录着(截止到1990年底):来人联系的为36231人、来函联系的146701人,总计182932人。
1994年8月,中组部、原人事部联合下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我国人才市场的意见》。同年9月,原人事部宣布开始组建区域性人才市场。到1998年,4年间,已先后有沈阳人才市场、北方人才市场、唐山企业家人才市场、中国化工人才市场、成都人才市场、宁波乡镇企业人才市场、中国海峡人才市场、兰州工程技术人才市场等陆续开业。至此,区域性和专业性人才市场的建立暂告一阶段。
2001年12月21日,中国人才交流协会经批准成立。该协会的成立改变了人才交流协作网的松散组织现状,将各级人才服务机构紧紧团结在周围,为人才服务业的发展开创了新的局面。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这是党和国家历史上第一次专门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会后党中央下发了关于人才工作的决定。
2007年11月15日,由中国人才交流协会、上海市人事局和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7’中国人才服务业博览会”在上海市举行。这是我国人才服务业的一次大检阅,是在新的起点上勾画未来发展美好蓝图的一次齐商共论。
2010年5月25日-26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对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作出了全面部署。会前,党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发〔2010〕6号)。它是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人才交流依然任重道远
依据人才交流二十多年走过的道路,未来发展的蓝图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第一,建设以中国人才交流(人力资源服务业)协会为中心的全国人才交流服务网络。协会是聚集整个人才交流服务行业的龙头,充分发挥协会的作用是人才交流服务行业发展的大事。
第二,建设全国性的人才需求信息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求更加迫切。因此,突出服务功能,加快人才需求信息化建设摆在了我们面前。建设全国性的人才需求信息中心成为迫在眉睫的大事。
第三,建设全国性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心。为了彰显人事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全国性的人事档案信息中心将是必由之路之一。这个信息中心的建立有利于解决人事档案信息分散、查询难度大等问题,更加方便流动人员查询自己人事档案的存放地点等简单信息。
第四,建立全国性的人才产业集团。建立全国性的人才产业集团,是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企业化运作模式的探索。这个集团的建立有利于整合人力资源,改变区域分割的现状;有利于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人才产业发展,改变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有利于提升人力资源市场整体竞争力,改变力量分散、竞争力弱的现状。
人才交流伴随着改革开放也已走过二十多年,回首过去曲折艰辛,展望未来任重道远。人才交流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今后将融入人力资源发展战略中去。
作者:周俊奎 单位:人社部全国人才交流中心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