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社会体制收入分配 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忆与展望

关于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回忆与展望

在建立和逐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实践过程中,为了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收入分配权下放给了企业,名义上还有一个“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办法”,实际上已经失去了调控作用。与此同时,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蓬勃发展,分配主体呈现多样化,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也参与了收入分配。国企负责人不仅可以决定企业职工的工资制度、工资水平、工资差距,还可以规定负责人自己的年薪,企业内部、企业之间以及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大大地拉开了。民营企业的收入分配,更是老板说了算,从业人员毫无发言权。随着资本市场和房产市场的开放,不少人的财产性收入占有了重要分量。短短不到20年的发展,出现了“富豪阶层”,最近在《福布斯》杂志公布的《2011年全球亿万富豪排行榜》中,有116个中国人,其中个人资产达到数10亿美元以上的有23人,都是有名有姓的(注1)。高收入阶层同低收入人群的差距太大了,引起了许多人群的不满。这种情况表明,我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收入分配还缺少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与机制。

纵观数10年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情况,深感如何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至关重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大体平均”的思想指导下,更多强调了公平,对效率重视不够,以致不利于经济发展。近些年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注重了效率优先,对兼顾公平重视不够,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悬殊,以致产生许多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最近国家的许多措施,如采取多种办法、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增加离退休人员收入、关心农民工收入、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以及大力发展廉租房、公租房、保障房,允许农民工子女在当地入园、入学等等,都体现了“兼顾公平”的精神,这对缩小高低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和建立和谐的小康社会是十分必要的。

特别值得高兴的是:温总理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将对改善收入分配格局起到重大作用。同时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规定:“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