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行政体制 取消审批制是政府体制改革第一要务

取消审批制是政府体制改革第一要务

改革开放三十年,相对于经济成就而言,中国的政府改革、农村改革与国企改革相比较为滞后,但如果从时间序列来看,我说不滞后。1983年中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政府改革就开始了。但以往政府机构改革,应当说并不算成功。政府改革之后的效果,离公众的期望差距很大。

为什么政府改革的效果不太好?我个人的看法是,政府机构改革难就难在缺乏动力和压力。

中国农村改革,普遍农民有积极性,家庭承包责任制之后至少解决了农民吃饭的问题,所以农民愿意改革。中国的国有企业步履维艰,但是也往前走了。按道理说国有企业的职工对改革也是没有积极性,没有动力的,因为要减员增效、下岗分流,但是国有企业改革是政府推动,企业改革有外部压力。

到了政府改革的困难是,政府的官员并没有改革的动力,因为改革对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回顾十年前,国务院提出机关干部“带职离岗”,即便如此,改革也没见到理想成效。

政府改革该怎么样推进呢?我的看法是要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政府角色,重新定位政府的职能。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美国的弗里德曼教授说,“政府应当成为我们的仆人”,意思是说政府是纳税人从劳务市场请来的一个保姆,是帮助我们买菜、做饭、洗衣服、擦地的人。可是我们的政府是从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转过来的,经济体制在变,可是政府定位没有变。政府也是纳税人从市场上请回来的保姆,可是很特殊,不愿意做饭也不会做饭,所以饭还是你自己做,既然花钱请了我来,我管审批。就是说买菜做饭之前要先打报告,我负责审批,批完你才能买菜,才能做饭,请问天下有谁会请这样的保姆?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中央三令五申改革政府审批手续,曾经明确指出改变行政审批。可是后来执行的核准制比过去的审批制还要厉害,所以地方官员和企业颇为不满。所以真正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的第一要务——必须拿行政审批开刀,这样政府机构改革可以顺水推舟,事半功倍。

举个例子。我从学校毕业后去中央党校教书,现在是教授。我的一个同学现在是某部门的司长。作为一个司长和作为一个教授,在目前中国谁风光?肯定是他不是我。不是他比我更有学问,是因为他有行政审批权。如果有一天,真正把现在的行政审批制改成备案制,中国还有官本位吗?政府机构改革还有这么难吗?我认为当前的政府机构改革不要动机构,而是要坚决地废除行政审批。

通过用经济学理论研究,我发现中国的政府有三个规律性的现象。第一个现象是地方越穷想当官的越多,国有经济比重越大的地方相对越穷。为什么?人都是想过好日子,但是穷地方的人怎么过好日子?穷地方资源少,但国有经济多,要拿到国有经济的好处,不当官没有审批权说了不算。

第二个现象是,年轻的时候审批权越大升官越难。因为审批权越大,就意味着掌握的资源非常稀缺。如果设个正部长级管北京的阳光,没什么实权,就不如一个管工程的科长。举个例子:你是一个科长管工程的发包。很多人都求你。一个工程只能给一个,你讨好了一个上司得罪了九个领导。今天是星期一讨论你的升迁,一个人同意九个人反对,你肯定升官无望。

第三个现象,好人通常不是好官。现在组织干部部门要进行基层民主测评投票,得满票的是个好人是肯定的,但是他不一定是好官。为什么?因为任何一个好官,既然是官就有当官的职责,就一定办事,办事就一定得罪人:办好事得罪坏人,办坏事得罪好人。

这三种现象就是中国的官本位造成的,所谓官本位就是行政审批,如果打破行政审批,官场面貌就会有所突破,因此突破政府行政体制改革就必须坚决取消行政审批制。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