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江泽民:扎扎实实搞好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

江泽民:扎扎实实搞好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

(二〇〇〇年六月二十日)

进行西部大开发,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在国际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作出的重大决策。从国际环境看,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形势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相继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经济增长逐渐由过去的数量扩张型变为质量效益型。同时,也出现了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产品产量已基本满足市场需要,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矛盾;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日益突出,影响着经济效益和竞争能力的提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区域性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增大;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开,中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地区亟待加快发展。我们要向第三步战略目标不断迈进,必须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施西部大开发,将为二十一世纪我国经济发展开拓新的广阔空间,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西部大开发创造出的大量投资机遇,将有力地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西部地区〔1〕优势资源的开发和东送,将为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中西部地区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将创造巨大的市场需求。加强国内经济联合,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使东、中、西部地区形成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经济,将大大提高我国的生产社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竞争能力,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凝聚全国力量参与国际竞争和拓展国际市场。

西北地区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西北地区也是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重要交汇处。古丝绸之路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对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曾作出了重要贡献。现在,西部地区人口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三,国土面积约占全国的百分之五十七。有五十个少数民族聚居在西部地区,占我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我国的陆地边界,西部地区占了百分之五十七点三。因此,加快西部地区发展,对于我国未来的繁荣昌盛和长治久安,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都要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深刻认识西部大开发确系战略之举,确系百年大计、千秋功业。希望大家抓住机遇、团结奋斗,扎扎实实把西部大开发这项世纪工程搞好。

当前,广大干部群众热情很高,对西部开发、改变现状充满了希望。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使之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强大动力。要因势利导,讲求实效,充分认识和运用我们在长期经济建设中取得的有益经验,认真按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推动西部大开发有序、快速、高效地展开。

第一,要把西部开发的紧迫感与长期奋斗的思想结合起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2〕这是成就事业的一条重要经验和一般规律。西部大开发也应该这样去做。西部地区面貌的根本改变,需要许多代人持续努力,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必须充分做好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同时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在整个西部大开发的实施过程中,都要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方针。既要有长远蓝图,又要制定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并使每个阶段的目标相互衔接,稳步前进。力争用五年到十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有明显进展,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初步形成具有西部特色的地区经济,使西部与东、中部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控制。总之,要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山川秀美上有一个新的良好开局。

第二,要把突出重点与全面发展结合起来。西部地区幅员辽阔,开发不可能全面铺摊子。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搞好科学规划,选准实施重点,集中财力物力解决一些关系西部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以带动西部开发的全局。要切忌大呼隆,切忌一刀切,切忌做表面文章。要选择现有经济基础较好、人口较为密集、沿交通干线和城市枢纽的一些地区,作为开发的重点区域。以线串点,以点带面,依托欧亚大陆桥、长江黄金水道和西南出海通道,促进西陇海经济带、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带〔3〕的形成,在这些交通干线上重点发展一批中心城市,带动周围地区发展。要把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特色经济和农业、科技和教育作为重点发展领域。要坚持把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放到突出位置,大力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和工业循环用水。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要加快发展步伐。要根据各地实际,通过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根据条件和可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在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同时,重视发展非国有企业。

第三,要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结合起来。要根据西部各地的经济优势,选好投资项目,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在开发和建设中要高度注重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项目决策时,就要考虑对社会和环境发展的作用。西部地区是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要害地区,但目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搞好西部地区特别是长江、黄河源头和上游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对于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作用。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绿化荒山荒地,对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为实现山川秀美而不懈努力。

第四,要把西部开发与东、中部地区发展结合起来。要继续贯彻邓小平同志“两个大局”〔4〕的战略思想。在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同时,继续发挥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发展中的带头作用。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有条件的地方应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东部沿海地区相当一部分劳动力、资金、技术,需要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西部地区幅员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潜在市场巨大。东部地区要积极探索形成与中西部地区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和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要加大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对口支援的力度,鼓励东部地区的优势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办厂,参与开发。中部地区要充分发挥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加快发展。西部各省区市要加强交流,搞好经济协作和联合建设,以利局部与全局正确结合,充分发挥西部开发的整体优势。要适应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条件,努力形成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五,要把发挥市场作用与实施宏观调控结合起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经济运行机制、发展经济的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西部开发要适应这种变化,工作、政策、举措、体制等都要适应市场要求,符合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以保证各种资源充分发挥效益。通过培育市场、规范市场秩序和创造各种条件,吸引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西部地区,特别要促使企业成为投资主体。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等事业,也可以合理引入市场机制。同时,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政策、法律等手段,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环境。西部各省区市还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自身优势,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第六,要把国家和各方面的支持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结合起来。西部大开发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国家必须予以重点支持。国家要制定支持西部开发的财税、金融、外资外贸、吸引人才和科技教育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西部地区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扩大西部地区公共投资规模。国家预算内投资、国债资金、国外优惠贷款继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各部门各地区都要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西部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把西部开发建立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点上。要引导干部群众认真分析并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努力提高西部产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在不断开拓创新中,形成地区自我发展的良性机制,走出一条西部开发的新路子。

第七,要把推进经济发展与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结合起来。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始终既重视物质文明建设又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既重视经济发展又重视社会发展,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得益彰、相互促进。要加快发展教育、科学、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特别要抓好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各族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要发挥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优势,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积极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要教育广大干部群众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努力弘扬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开放意识,努力学习和运用先进的管理方法,为西部大开发提供思想保证和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是江泽民同志在兰州主持召开西北地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时讲话的一部分。

注释

1〕西部地区,在地理概念上指中国西北地区的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五省区和西南地区的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五省区市。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后,国务院于二〇〇〇年十月二十六日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明确了西部开发的政策适用范围包括西北、西南地区的十个省区市,还包括内蒙古和广西。国务院还先后批准,对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区,在实际工作中比照有关政策措施予以照顾。

2〕见《老子》第六十三章。

3〕南贵昆经济带,指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即南宁至贵阳、贵阳至昆明、南宁至昆明铁路沿线区域。

4〕“两个大局”,是邓小平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一九八八年九月十二日,邓小平在听取关于价格和工资改革初步方案汇报时指出:“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见邓小平《中央要有权威》(《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7278页)。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