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我国近30年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十七大报告专门用一章的篇幅分析论述了我国的改革开放。报告回顾了党的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成绩,总结了30年来改革开放的基本经验。胡锦涛同志在谈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联系到最近几年来,有一种否定改革的思潮。有些人说现在的改革路线错了,搞了资本主义了,不是搞社会主义,产生了新的资产阶级了,要搞阶级斗争,要搞文化大革命。事实上,2006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两会”期间讲得很清楚了,“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这次总书记又在报告中再次着力强调改革开放,强调“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这表明,我国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的方向不动摇;这也给予否定改革的思潮强有力的回应。

我国正处于发展的新时期。一方面,我们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我们也面临许多矛盾与问题,“前进中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在这个时期中,“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要使“机遇大于挑战”,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从这个角度看我国的发展阶段,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这次大家可能没有预料到,党的报告把改革提到了那么重要的位置上。不仅在第二部分重点谈改革,而且在其他部分也谈改革。比如说,第一,在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部分提到,“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部分,报告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要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第二,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里面还讲到,人民要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第三,在党的建设方面,提到“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在我国改革发展的新的关键时期,中央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改革开放。

深化改革是保障民生的根本途径

有人所以对改革开放怀疑甚至否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这些年来,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义务教育、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住房等方面暴露出许多的矛盾和问题。十七大报告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但现阶段这个矛盾有阶段性的表现形式,这突出表现在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不到位。

从各国发展阶段看,一个社会在没有解决温饱的时候,大家奋斗的目标是为了吃饱饭;但当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社会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温饱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转变。人们的公共需求方面快速增长,需要义务教育,需要公共卫生,需要社会保障。这些方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了。

因此,在发展的新阶段,需要满足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而这需要通过改革,加大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保障力度,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服务。十七大明确提出,“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不等于政府包揽一切。在现阶段,如果居民需求超出了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政府是不可能全部解决的。例如,政府必须解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但如果社会成员需要更高级的医疗服务(高级病房、镶金牙等),政府不可能解决。在住房方面也是如此,政府保障基本的住房,但并不保证大学生刚毕业就能买得起房。他必须经历一个廉租房、小房、大房的过程,必须经过本人努力奋斗的过程。因此,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并不是说政府要包揽一切,并不等于政府直接去经营。

解决贫富差异和分配不公重在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

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我国改革的一个特点就是,从先富到共富。在改革之初,鼓励先富是正确的决策;在改革30年后,强调共富也是社会民心所向。

然而,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个时期,同时富裕。因为每一个人的背景不一样,每一个人的能力不一样,掌握的资源要素不一样,机遇也不一样,这必然导致分配的结果有差异。改革的路径是,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然后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成员之间的差距呈现着扩大的趋势。所以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

除了由于个人背景、能力、要素不同外,导致我国贫富差距另一个原因是腐败问题。在这方面,需要建立起对政府官员的监督机制,防止权钱交易。因此,十七大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要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

通过深化改革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目前正在推进的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改革开放,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强改革的科学性和协调性。

社会主义的特点之一就是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但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不仅要总量上占优势,而且要在质量上占主导地位。我们要把有限的国有资本集中到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领域。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比重减少一些,不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性质。有些人认为现在的公有制不占主体地位了,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生产总值不到四成,其他六成都是非公有制经济,认为这就不是搞社会主义。

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实践经验证明,一个社会仅有公有制经济是不行的,还需要其他所有制经济的互相补充,共同促进。例如,我国国有企业大部分是资本密集型,吸收就业的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新增就业的4/5是靠非公有制经济解决;在我国就业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只靠国有经济是无法适应全社会的就业需求的。认为公有制比重越高就是社会主义了,降低就不是社会主义了,这是一种典型的教条主义。

我们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有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经济的补充,到“非公有制经济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力量”。这次十七大报告中,仍提出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这说明,中央是从实践而不是从本本出发的,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有中国的鲜明特色,坚持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通过深化改革,打破行政垄断

改革开放就是要发挥市场的基础作用,但是现在很多大型国有企业仍处于垄断地位,成为了改革的阻力。为此,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市场经济的要义是平等竞争。我们党多次强调,为了平等竞争,提出非公有制经济可以进入公共设施等基础领域和垄断行业。这次修改党章又首次写入“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初步建立后,打破垄断的难点越来越集中到行政垄断。行政垄断对整个社会来说,带来的只能是低效率,同时还扩大了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因此,只有打破行政性垄断,才能够实现不同市场主体之间的平等竞争;也才能有效缩小社会的收入差距。

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重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小平同志讲过,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也不能顺利地完成。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十七大报告还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从各个层次、各方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人民要有参与权、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主体是人民,改革靠什么呢,靠老百姓;改革为了什么,也是为了老百姓;改革的成果,当然要由老百姓来分享。

十七大报告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做了具体部署,其中特别提到了“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抓紧制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各项改革的中心环节,抓住了这一环节就是抓住了改革的关键,各项改革就能全面推进。

政治体制改革是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政治体制改革,推进经济体制、社会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四方面的协调改革,更充分地体现人民当家作主,体现人民参与,体现改革成果由人民来分享。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改革开放得到有效解决。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这是十七大报告作出的正确结论,也是每一个改革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必须反复领会的科学论断。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