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促进和谐广州发展

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促进和谐广州发展

——2007年8月23日在高尚全2007年改革论坛上的主题演讲

改革开放29年来,广东经济增长41倍,跃居全国大城市第三位,朱小丹书记说,广州的有今天靠的是改革,广州的明天也要靠改革。广东省委提出要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我认为,这既是新时期对广州这个城市发展的新定位,也是新要求,也意味着广州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下面,就这个问题,我谈点看法。

一、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不仅必要,也可行

1、我国在21世纪的崛起总是需要几个如纽约、东京、伦敦这样的世界级国际性大都市。

21世纪上半叶,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在经济全球化加速的背景下,城市作为全球网络的结点,将更多地参与全球分工、交流、竞争与合作,现代城市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巨变。然而,在全球城市网络体系中,只有大城市才具备与世界进行分工交流所需要的完善的基础设施;只有大城市才有足够的产业集聚和经济规模参与全球性的城市间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21世纪是大城市竞争的世纪。

纵观全球城市的发展,数得上世界级的国际性大都市如纽约、东京、伦敦、巴黎等,不仅代表了这些城市所在国家的形象,也集聚了这些国家占有相当比重的财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我国城市已经有了长足发展,目前我国GDP的75%以上,国家税收的80%,第三产业增加值的85%,高等教育和科研力量的90%以上都来自城市。但是,我国大城市的发展,尤其是能参与国际竞争的大都市还不多,我国的大城市与国际大都市还有一定距离。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也是国家参与全球城市竞争的需要。

2、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重在打破行政界限,通过“有机增长”的融合,形成国际性的都会区。

“城市”和“都市”有什么不同?据研究,在国外,一般来说,城市(City、Municipality)是介于州(省)和县之间的行政建制。而一般用“大都会(Metropolis)、大都市(Megalopolis)或都会区(MetropolitanArea)”这些概念时,描述的是在一个国家内,通过几个大小城市经过“有机增长”(OrganicGrowth)的融合,形成一个大都市或大都会。因此,“大都会”、“大都市”往往打破行政界限,更具有统计上的意义。

按照上述定义,当我们用“大都市”或者“大都会”这个概念时,实际上更多的不是强调行政区划,而是强调一个城市与周边的经济联系;强调打破行政阻隔,进行有机融合;强调核心城市对周边腹地经济的带动与辐射。因此,广州提出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目标,用“大都市”而不是用“大城市”这个概念,是遵循了国际城市演变的规律,与以往广州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概念相比,目标更实际,途径更明确,范围更清晰。

3、广州有条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大都市。

在我国,前些年曾经刮过“大都市”风,据建设部统计,2005年,我国的600多个城市中,有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应该说,有些城市条件不具备,在定位上提“国际大都市”是不切实际,这是盲目追求高速度和高标准的表现。但是,我认为,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不能提,比如说广州,我认为就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能力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广州定位在现代化大都市是符合广州的历史和现状。

从历史上来看,广州就是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往中心之一,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从现状来看,广州地处珠三角的核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同时,广州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第三位和泛珠三角省会城市第一位。近些年来,广州在城市建设、基础设施方面投资很大,城市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

从国际经验来看,国际性大都市不仅具有发达的经济实力,深厚的城市历史,良好的城市形象,鲜明的城市文化和品牌,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具有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力以及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力。因此,现代化大都市往往是“硬实力”和“软实力”并重。这个“软实力”,就是指你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因此,广州具备现代化大都市的基本要求和条件,有实力去实现这个定位。

二、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必须正确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

第一个关系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广州自身发展与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关系。

广州自身的发展,首先就要不断地壮大自己的经济实力,在城市功能上不断地完善。我认为,广州的经济发展要更加注重速度与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产业结构调整要更加遵循产业协调发展的规律。在已经呈现出明显的重型化趋势,以及汽车、石油化工、电子信息制造三大支柱产业带动作用突出的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要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推动力,适应国际产业转移和产业分工变化新趋势,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与此同进,要特别注意发展包括金融、物流、会展在内的高端服务业。世界上主要的国际大都市,无不都是特别注重高端服务业的发展。

广州自身的发展,离不开珠江三角洲和广东省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因此,“带动全省、辐射华南”既是区域合作的要求,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广州的“带动”和“辐射”作用,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分不开。广州一直以来被视为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新建成的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是中国南方地区最重要的国际空港,辐射能力到达华南各省。除此之外,广州港(南沙港区)的建成,是西南、华南地区重要的出海通道之一。

广州提出“影响东南亚”是建立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背景下。随着CEPA的实施、中国-东盟(10+1)自由贸易区的推进和泛珠三角(9+2)经济合作的加强,广州的地缘优势更加突出,经济发展的空间和腹地进一步拓展。我注意到,广西最近两年提出“一轴两翼”发展战略,大力推动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的形成。广西提出的“一轴”,是指构筑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并实现与泛珠合作的对接,进而将这一走廊延伸到香港、珠三角地区和广州。这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广州的“影响东南亚”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一定的区域背景和特别的意义。

第二个关系是,必须正确处理好广州大都市与港深大都会的关系。

广州、深圳和香港一直存在“龙头之争”,这个不奇怪,我认为,这个“争”,是指竞争,有竞争才有发展。但是,竞争不等于不合作,竞争与合作,一直是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相互推动、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主旋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有机增长”融合,形成为大都会区。

最近,我们注意到,香港和深圳的合作关系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在曾荫权特首提出香港要与深圳“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共建港深国际大都会”之后,“港深大都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目前,香港加深圳已经拥有面积达3000平方公里,人口近2000万,3000亿美元经济总量,近万亿美元的对外贸易,超过4000万标箱的集装箱吞吐量。据香港智经研究中心和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港深都会”如在2020年建成,将有可能超过伦敦,排在全球第三位。

我认为,“港深大都会”无论对我们国家、对香港、对深圳都是好事,对广州,也应是好事。深圳毗邻香港,深港经济关系有很强的互补性,香港需要深圳这样一个直接的“腹地”,以保持香港经济的繁荣和稳定;深圳也需要与香港合作,实现其产业结构升级。当然,“港深大都会”毕竟是在“一国两制”下的“都会”,涉及到跨境合作,而且是不同的法律框架和管治制度,其复杂性在世界上也是找不到先例的,因此,要真正实现“港深都会”,实现“有机增长”融合,恐怕还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为什么我说对广州也是好事呢?因为我认为,广州不用怕这个“港深都会”,港深关系融洽了,通关更便利了,人流、物流、信息流甚至于资金流更畅通了,生产要素流动的阻隔减少了,不仅有利于深圳的发展,同样有利于广州的发展,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和全国的发展。广州同样可以利用香港这个国际性都会的平台,来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甚至影响全世界。

三、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和谐广州发展

要建设“和谐广州”,就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我们的经济体制、政府体制、社会体制和文化体制,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公民社会。我认为,在近期,以下三个方面,对于建设和谐广州尤其重要:

1、进一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生态环境,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城市。

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许多大城市面临的困境。21世纪被称为生态健全的“绿色世纪”,为了有效改善环境,大城市应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综合治理。营造“两个适宜”(适宜创业发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环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这既是广州经济社会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内容,又是当前市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在现阶段,广州要真正实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的目标,仍然“任重而道远”,面对土地、资源、人口、环境“四个难以为继”的严峻考验,广州没有退缩的余地,必须强力推进“自主创新”和“循环经济”两大发展战略。要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构建城市生态安全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强化生态保护与建设,一方面,加强生态体系建设,构建生态体系框架,完善城市生态功能,合理规划建设城市绿地系统;另一方面,实施资源保护与利用,促进土地的节约和集约使用,同时要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

2、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因此,首先在经济上要致力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实现共同富裕中体现“以人为本”。要努力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广州要着力解决城乡差距扩大的问题,缩小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与消费支出水平的差距,缩小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社会福利水平以及文化教育方面的差距。其次,在政治上要致力于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利,拓宽广州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在推进民主法治中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市工人和流动人口等群体的政治参与,建立健全广州公民政治参与的表达机制。

3、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们的住房分配体制,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分配体系。

最近几年,我国的房价上涨比较快,这里有各方面的原因,包括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升值、土地供应减少、开发成本上升、市场秩序混乱等多种因素,但我国没有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就是说,政府应对低收入阶层提供政策性保障住房,多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这样形成商品房价格由市场来调节,政策性住房价格由政府来调节,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住房供应和住房保障问题。我们在住房制度改革上,不是没有“到位”,而是片面地理解了“货币化和市场化”。实际上,住房分配可以“货币化”,但不等于全部由市场来解决。

广州这几年的房价也有所上涨,如果这个问题不加注意,不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话,就可能影响到“和谐广州”建设,影响到广州的城市运营成本和综合竞争力。我注意到,广州市委市政府今年正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解决房价上涨问题。我的看法是,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通过深化改革从根源上来解决,因此,关键是要建立多层次的住房保障制度。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