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金融改革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作用及未来展望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作用及未来展望
——2007年8月18日高尚全在中国“联办”成立18周年会议上的讲话
首先,祝贺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成立十八周年,联办成立十八年来,也是中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迅速发展的十八年。此时回顾中国证券市场从创立到发展的风雨历程,令人感慨,也令人兴奋。我不禁回想起1988年一批年青人倡议和推动证券市场创立,如筹建“联办”的一批青年人(波明、西庆、青原等)以及“方案办”和“青年经济学会”的“一时才俊”(大宫、小川、歧山等),还有姚依林、张劲夫、安志文、经叔平等老领导、老同志。那年11月份我参加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召开的研究证券市场创办的专门会议。后来张劲夫同志又代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听取体改委的意见。记得当时我个人提出了三点看法:一是值得尝试和发展中国自己的证券市场,但证券交易中心不如称作证券交易所;二是证券市场可能有相当的政治和社会敏感性,为避免不必要的是非争议,交易所最好不放在北京;三是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而且解放前就有证券交易所的历史,可以考虑先设在上海。
鎔基同志到上海工作后不久,便力主把证券交易所放在上海。李灏等深圳的有关领导同志也到北京向国务院有关领导同志及各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希望证券市场在深圳能有其一席之地,以保证深圳改革开放的力度和深度。在有关领导同志和相关政府部门等各方面的支持下,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设立。次年4月,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7月3日正式营业。之后“联办”和央行分别设立了STAQ和NET两个法人股交易系统,加上一些省、市自己设立的地方性证券交易系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构成了我国证券市场初步发展的基本格局。1992年国务院证券委和中国证监会成立,标志着全国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和规范运行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鸿儒同志担任证监会的第一任主席,另从国家体改委抽调了部分同志如斗祥、朱利、晓雪、耿亮等参与了证监会的组建。可以说,国家体改委在我国证券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初期,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
一、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与发展是改革与发展的大势所趋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以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发端,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承包制、资产经营责任制,经济特区的建立以及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开展,其宗旨都是为了能够迅速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扩大商品供给和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1987年取消“价格双轨制”所导致的严重通货膨胀,1988年的“治理整顿”以及1989年的政治风波,其内在反映出的都是经过十年多的改革和开放,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已经产生出更高的和深层次的要求。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市场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理解和认识也在逐步深化。社会主义制度下可以有商品交换这个问题在八十年代解决了,但是社会主义要不要以及如何建立完整的市场经济体系以保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并给予全体社会成员平等的进入市场的机会与权利,成为了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改革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改革开放中的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一直是争论的焦点。
而这些年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也是一个不断摸索与尝试的过程。从1981年开始的国库券发行,到1984年第一只企业股票的发行,以及企业债——金融债——民间金融和黑市交易的不断发展,当时我国已经存在了一个非银行系统的投融资需求和供给的社会现实。建立担负起社会直接金融职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实际上有利于把所有经济成分的发展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发挥出来,有利于克服在观念层面、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存在的各种瓶颈。中国证券市场的创立与发展18年来的历程也充分说明了它是中国改革与发展必然形成的一个关键环节,并构成了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已经从地区性市场迅速成长为全国性市场,并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为企业筹资、促进高科技产业发展以及为国民经济结构调整服务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标志着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进入了开始全面建设要素市场的新时期。
二、证券市场的不断深化和完善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证券市场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使上市国有企业投资能力、资产负债状况和公司治理结构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使非国有企业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的瓶颈;而国债也因有了方便的交易流通性而促进了更大规模的发行,使得中央政府的投资能力扩大,投资的基础结构改善,减少货币发行而有利于抑制通货膨胀。
证券市场的建立为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制度性和规范化的作用。证券市场就好比是经济发展的坐标轴、资源配置的风向标和温度计,它的设立和发展使得对同一行业或同类企业的比照和评价有了公开、透明和标准的数据指标体系,为非上市交易的企业行为设置了较为科学的参照系。
证券市场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工具选择,证券市场向国内居民提供了新的投资产品,使得公众的理财和投资渠道不断拓宽,实质上也扩大了公众的权利选择范围,增加了公众分享国家经济快速发展所带了的利益的机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促进社会公平的方式,符合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
但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仍然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亟待解决:如结构单一的缺陷十分突出,除了主板市场外,缺乏二板、三板市场等适应市场需求的多层次市场体系;投资品种十分有限;上市公司结构也存在结构性缺陷,尤其体现为国有企业比重过高,而民营企业偏低的情况以及投机性过大等问题。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应不断完善资本市场结构,着手多层次市场体系的建设;应在完善风险控制的条件下,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实现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良性互动;应深化发行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市场系统性风险的积聚;应尽快改善上市公司结构,改变资本市场为国有企业脱贫解困服务的观念,为民营、中小企业及外资企业上市消除政策障碍;同时,应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抑制过度投机,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
三、中国的证券市场面对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未来
纵观国内外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在证券市场的发展过程中,繁荣与危机总是相生相伴的,虽然存在许多波折,但证券市场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健康向上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每一次的经济大发展与大繁荣,都会带来证券市场的大发展与大繁荣。目前,中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长达近三十年的快速增长,单指中国大陆的证券市场,其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这根源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到本世纪中叶,中国“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且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实体,那么也完全可以设想那时中国应当拥有一个与世界上最大的证券市场纽约和伦敦相颉颃甚至更超越的地位。就目前的中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的证券市场规模合计起来也已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为此,我国的证券市场必须严格规范——建立完善、完备的相关法律和法规体系,严格监管——保持卓越的市场信用和国内外公众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信心,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精神。准确定位证券市场的基本功能,坚持在发展中规范的方针,以历史和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目前中国证券市场存在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尊重市场客观规律,对各项政策的具体实施手段、实施力度和时机选择予以充分重视,以达到合意的政策效果。
同时,我国的证券市场应具有最大的开放性,最大的多样性,最能够包容,也最有创新能力,要全方位、多层次、有步骤地推进国际化步伐。我国已经顺利渡过了加入WTO的5年过渡期,证券市场国际化已经是必然选择。证券市场的开放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必须选择最佳的开放路径,避免开放可能带来的危机性风险,减轻开放带来的阵痛,以较小的代价享受国际化带来的利益。届时,中国证券市场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资本市场中有影响力、有竞争力的组成部分。如此,则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稳定与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水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