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抉择
——2006年6月21日,高尚全在第四届全球创业管理与人力资源战略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
一、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
今年3月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两会”上海代表团讨论时强调,“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今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也强调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尽管有困难,但不能停顿,倒退没有出路。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重大决策。当前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加快推进各项改革。今年一些关系全面的重大体制改革要取得新进展。”
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旗帜鲜明,铿锵有力,充分表达了中央的改革意志和改革决心,是在关键时刻采取的明智选择。不仅是对当前改革争论的回应,同时进一步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最近,《人民日报》发表了“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和《求是》杂志刊登“推进改革开放努力实现新突破”的评论文章。我认为《人民日报》和《求是》发表的两篇重要文章,重申了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28年来的改革历史充分证明,中国的改革是成功的,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978年到2005年,我国GDP从3624亿元增加到18.23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而同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长3%左右。
改革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1978年到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元提高到104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134元提高到3255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从6.1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26平方米和29.7平方米。改革以来的27年是人民收入增长最快、得实惠最多的时期。
改革明显提高了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日益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1978年到2005年,财政收入从1132亿元增长到3.16万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增加到1.4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1.67亿美元增加到8189亿美元。现在,我国GDP列世界前五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三位,谷类、肉类、棉花、钢铁、煤炭、电视机、电脑等产品产量以及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一位。不久前召开的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的中心议题就是中国和印度,并决定论坛不仅冬季在达沃斯举行,夏季还要在中国召开。所有这些成就都来源于改革开放的正确决策。因此,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改革。
改革虽然取得这样巨大的成就,但并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不少前进中的矛盾、问题和体制性的障碍。比如,现在基尼系数确实已经很高了,贫富之间、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呈扩大化趋势,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也亟待解决。对这些问题要客观分析,不能武断地说医疗改革失败了,教育改革失败了,不能简单地下这些结论。有些问题是由于改革不到位、不完善造成的;有些问题是由于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和协调性缺失,没有兼顾各方面利益造成的;有些是因为改革变形了,变成了假改革。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中强调,前进中的问题只能靠改革和发展的办法来解决。这是非常正确的,也是老百姓所期望的。
二、浙江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浙江人多,地少,资源少,国家投入少,在“一多三少”不利条件下,经济发展依然走在全国各省前列。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23.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365亿元,占全国的7.3%,总量排名从全国的12位跃居到第4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31元增加到2005年的27552元,相当于3400美元左右,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浙江人民的富裕程度列在全国列在各省区首位,而且社会很稳定,社会群体事件很少,人民拥护共产党的程度很高。
浙江取得这么大的成绩是改革的结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邓小平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迈出了重大步伐。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性,形成了以民为本,民有、民营、民享的民本经济格局。民本经济,也就是老百姓经济,老百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靠老百姓创业,财富就充分涌现出来了。这和过去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作为财富创造主体完全不同。由过去的“要我干”变为“我要干”,老百姓的内在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出来了。老百姓创造财富多了,政府的财政税收自然就多了。现在浙江一年有2000多亿的财政收入,政府就可以为老百姓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更好的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正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功能。
浙江省的国有经济比重虽然不到30%,改革开放以来,不仅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很快,而且国有经济也发展很快。温州的发展模式,早就有人批判过了,认为这是搞资本主义的典型。浙江省领导总结得好:内部,在不争论中发展;外部,在争论中出名。我曾多次讲过,希望浙江的今天成为全国的明天,因为这样的社会主义是人民社会主义,是以民为本的社会主义,是使人民得到实惠,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是按照邓小平理论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人民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主体,首要表现是把人民作为创造财富的主体。唯其如此,才能使人民的积极性创新性充分发挥,才能使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才能使人民群众都富裕起来,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起来。
现在,我希望把浙江作为建人民社会主义的示范区。这个示范区的总体要求是:人民安家乐业、富裕健康、全面发展、社会稳定、和谐相处、民主自由、环境优美。我相信浙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能够逐步做到的。
三、发扬“三创”(创新、创业、创牌)精神,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一项战略决策。中共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指出,自主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中心环节。我体会:自主创新是关键,自主创业是基础,自主创牌是目标。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是实行“三创”的生动案例。他原来是修理皮鞋的,他不满足,有创业的冲动,他想自己制造缝纫机,于是三百元起家。经过艰苦创业,他成功了,不断提高自己创新的能力,创造出飞跃缝纫机的品牌产品。据邱继宝介绍,品牌产品在全部总产量中只占10%,但利润却占了90%。“雅戈尔”过去做一件衬衣只能赚几角钱,现在有了自己的“雅戈尔”产品,利润增加了10多倍。我国是服装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出口八亿件衬衣,才能换回一架飞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品牌之路。
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竞争国际化的趋势中,市场份额已向名牌集中。据昨天的浙江日报资料,目前不到3%的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却占据了40%的国际市场销售份额。在国际产品价值链中,生产环节创造的增加值只占30%,而70%来自于以品牌为主的研发和营销环节。品牌消费时代已经到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是深化改革,并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