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行政体制 公共资源应更多向困难群体倾斜——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公共资源应更多向困难群体倾斜——专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
2005年8月9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上递了一份报告——《“十一五”时期要尽快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8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给予了批示,要求各有关部门关注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
“我们现阶段社会再分配从哪里入手?从解决困难群体的切身利益入手。”在高尚全看来,如果集中精力把困难群体的问题解决好了,就可以有效地解决社会公平和稳定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个,就必须增加国家对公共产品的投入,完善公共教育和公共医疗,使公共资源更多向困难群体倾斜。
近日,高尚全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了《第一财经日报》的专访。
第一财经日报:今年春节前,您参加了一场以“城市贫困”为主题的研讨会。据我所知,数十名经济学家就这一话题而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这在国内好像还是首次。我很想知道,此次研讨会召开的背景及目的是什么?
高尚全:今年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指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并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不过,经过27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却迅速由一个平均主义的社会转向收入分配差距比较严重的社会,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形成了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体。这不仅不符合“和谐社会”的要求,而且也必将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这就是我们组织和召开这一研讨会的背景。我认为,经过20多年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国家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财政能力大大提高,政府在承担“支持困难群体”这一基本责任时有能力更好地发挥社会再分配的功能。只要认识和措施都到位,就可以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第一财经日报:说到公平和效率,去年经济学界围绕这一话题争吵得非常激烈,继而延伸到对改革和反改革的争论。您是如何看待“正是改革造成贫困群体规模不断扩大”这一观点?
高尚全:现在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同群体的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基尼系数已达到0.46,这是前进中的问题,党和政府已下很大决心解决这个问题,逐步缓解这个矛盾。
从整体上看,27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这些成就都和改革分不开。
当然,不可否认,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困难群体不能充分享受改革与发展的成果,出现了分配不公的问题。但我想,计划经济时代似乎很公平,每个人每月三两油半斤肉,可能没有人希望得到这种贫穷的公正。
不过,有一个重要问题要弄清楚:改革开放以来,贫困群体到底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呢?这是我们讨论和判断问题的前提。据统计,2003年收入6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群体有3000万人(包括城市低收入工人,如下岗或失业工人、进城农民工和自然条件差的农民)。而在改革初的1978年,绝对贫困群体达2.5亿人(占当时10亿人口的1/4),现在绝对贫困人口3000万(占13亿人口的1/40)。这组数字说明,改革大幅度减少了绝对贫困人口,而不是增加了绝对贫困。
因此,当前我们应立足于提高困难群体的致富机会和创富能力,紧紧抓住社会再分配这一重要环节来要实现社会公平,比如,通过税收来调节收入分配中的不合理现象,调整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解决医疗救助、义务教育以及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等问题。
第一财经日报:我想,要解决困难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应给予必要的财力支持。
高尚全:确实如此。
从国际经验看,社会保障支出在很多国家是财政支出的最主要部分。而在我国只占财政支出的百分之十几,相差很远。当然,不同国家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社会保障模式等存在很大差异,不能做简单类比。但考虑到目前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困难群体缺乏必要的基本生活和医疗保障,而近年来我国财力已经有了明显增强。因此,进一步增加社会保障支出规模和比重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我建议,政府财政支出应进一步体现公共服务职能,尽可能减少直至取消在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调整财力用于社会保障、就业等社会事业领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更好的资金保障。
第一财经日报:对城市困难人员而言,一份稳定的工作应该是他们最大的梦想。对促进困难群体就业,您能给一些建议吗?
高尚全:2002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费优惠和财政补助政策,促进了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但我认为,这其中的社会保险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实际上只是微观层面的促进就业政策,因为这些政策在鼓励单位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同时,而对其他劳动者包括进城农民工等的就业作用不大,其产生的主要是一种就业岗位转移效应,而非就业岗位创造效应,并不能从总体上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
因此,为帮助困难群体就业,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要鼓励和支持困难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促进进城农民工、有劳动能力的失地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政府可对培训工作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困难地区希望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进一步深化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减少对市场和企业的各种不正当政府干预,消除出于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而进行的设租和寻租行为,进一步开放市场竞争,打破行业垄断特别是行政性垄断,为社会成员提供尽可能多的创业机会和尽可能好的创业环境。
研究完善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的融资渠道,并可通过财政贴息给予必要的支持。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