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行政体制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

——2005年11月8日高尚全在亚洲教育论坛的发言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如何建设服务型政府。大家知道,中共中央五中全会刚刚通过了关于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原来都是第十个五年规划,一到十都是计划,那么这次叫规划,过去都是好多内容、好多指标,这次没有,都是蓝指标,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提高效益,降低消耗的基础上翻一番,2010年比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第二就是单位的能耗要提高20%。

这两个指标,其他都是指导性的,所以这是很大特点。第二个特点就是突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也包括教育,而且提出了坚持教育优先;第三就是突出了感到,把改革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第四,突出了改善人民生活,提出了要更快的解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而且提出了改善人民生活是中国的一项中心任务。所以,我概括这个建议有四大特点。

在建议当中各项改革当中把政府改革放在首位,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放在首位。为什么?因为改革现在我们到了攻坚阶段,政府改革联系到社会改革,联系到政治体制改革,处于中心环节。如果政府不深化改革,其他社会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很难进行。另外,从改革过程中来看,我们现在碰到一些深层次的矛盾,比如说国有企业的改革,金融体制的改革,资本市场的发展,都和政府改革能够完全到会有关系。所以,把政府改革作为重点,作为中心环节,可以使得各项改革全面推进。

政府怎么改革呢?我想用一二三来概括:一是解决一个矛盾,二是搞好两个服务,三是创新三个理念。

解决一个矛盾,什么矛盾呢?我们党内来强调,我们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党的代表大会以后,强调人民内部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就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个矛盾。我们从八大开始就转了,过去八大以前讲的阶级矛盾。八大以后转到内部矛盾。现阶段,主要矛盾突出的反映什么呢?突出的反映是人民群众全面快速的公共需求同公共产品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现在突出的是教育供给不足,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环境、安全、公共信息都不足,是公共产品不足。而私人产品这几年发展很快,有的是过剩。为什么提到要政府职能转变呢?因为我们过去只强调搞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发展,热衷于搞私人产品。为什么呢?因为私人产品搞了以后,GDP就上去了,政绩就出来了,所以大家拼命往这里使劲。对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为什么?因为公共产品要花钱的,对GDP的反应并不行。所以把这个提到理论高度,要转变社会矛盾,来转变政府职能。不能每天还是招商引资,搞私人产品,搞速度,这样不行。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党和政府要把主要力量和财政的主要支出放在公共产品的提供上,我说这是我们建设公共服务政府必须要解决的一个矛盾。

第二,搞好两个服务:第一,为经济主体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和服务,市场经济是平等竞争。所以,政府就在这个上面提供服务,为经济主体,包括为企业、老百姓创业提供平等竞争。现在大家有一个不平等的竞争,老百姓意见大就在这儿,有的人通过权钱交易,致富了,或者是利用价格剪刀差市场化,使自己暴富起来,这是不平等竞争。至于凭本事、凭技术、凭要素老百姓没有意见的,因为这个是有区别的,那么谁的物质多了,要素多了,那么收入自然就多了,但是要反对因为不平等竞争造成的贫富之间的差距、收入之间的差距,所以要解决这个问题。要平等竞争。所以,原来我们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有的学者提出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其实我觉得这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概念,作为市场来说,你不讲究效率行吗?不行,一定要讲究效率,第一要讲究效率,第二要讲究平等竞争,要公平。作为政府来说,要更加注意公平,怎么样注意公平呢?第一要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第二通过税收来缩小收入差距,税收包括个人所得税,我们已经调整了,73年是800块钱,现在初步意见是1500,现在征求意见觉得低了,要提高一些。原来800块钱收的是65%靠工薪阶层,现在富起来的人往往是影响不大。所以要通过个人所得税。另外,将来遗产税等等来缩小贫富差距水平。第三,政府要创造环境,创造条件,使得富起来的人们,使得有钱的企业拿出更多的钱做社会的公益事业,政府要创造条件,比如说税前怎么样内资扩大,比如说3%,如果扩大到10%,更多的人愿意拿出来做工业公共事业。另外政府通过转移支付的手段来支持贫困地区。所以,作为政府来说,应当更加强调公平,原来说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现在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所以这两个是并重的,所以这次中央决定里面,更加注意公平,提出来,也没有说哪个优先,因为不同的层次、不同领域有不同的重点。

第二,要为人民的生存发展,特别是全面发展提供服务,创造条件,包括教育,素质教育。所以,这次决定里面教育讲了很多,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改革讲了很多,通过这个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政府要做好服务。

三是创新三个理念:第一,政府是创造环境的主体,老百姓和企业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过去我们两个主体颠倒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作为投资的主体,创造财富的主体,那么企业和老百姓都是被动的,过去是你要我干,现在主体企业、老百姓是创造财富的主体,老百姓、企业是我要干,所以动力不一样、积极性不一样了,这样子使得财富的源泉充分能够涌现起来。不能政府作为主体,主动的,企业、老百姓作为被动的,财富不优异,这个是不能涌现出来的。政府不要去投资私人产品,政府要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是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是良好环境的创造者,是人民利益的保护者,这样政府就到位了。所以,这理念是很重要的。我们看看浙江的现象,为什么他是人民比较富裕,为什么经济发展快,为什么社会很稳定?因为主体是企业、老百姓,这个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财富创造多了,财富创造多了以后,政府有这个能力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产品,他是进行良性循环。所以这个理念要创新。

第二就是非等禁的理念,凡是法律不禁止的企业和老百姓都可以干,这个有一个创新的空间了。过去的理念是什么?凡是企业老百姓干事都要经过政府批准,审批经济就抑制了创新。所以这个理念是凡是法律不禁止的,老百姓都可以干。这样创新的空间大大可以扩大了,这是提出来自主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的很高,使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中央决定里提出这么高。那么自主创新能力怎么提高?就是要法律不禁止的,老百姓都可以干,企业都可以干,这样子才能创新,因为过去审批经济我有一个创新项目审批了,审批不下来就算了,而且审批的人往往不懂自主创新的。所以,这个理念很重要。

第三个理念,政府只能干法律规定的事情,法律不规定的事情政府是不能干的。这样政府就变成有限的政府了,变成法制的政府了,政府就变成服务型政府,政府不能有随意性,要按照法律的规定。所以,政府就成了有限政府,不能有随意性,而且政府的政务要公开,这样效率也提高了,腐败也减少了。所以,我觉得为什么把政府的行政体制改革提到特殊的位置,关键我刚才讲了我的领会。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