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其他资料 伟大的转折 辉煌的序曲——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周年
伟大的转折 辉煌的序曲——纪念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十周年
历史的脚步是如此迅捷,历史的记忆是如此清晰,1978年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迄今十年了,回想起来却好像是发生在昨天的事。对我们党、我们国家、我们民族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这场讨论,每一个经历过的同志都难以忘怀。
1976年10月的惊雷,粉碎了“四人帮”,但是直到两年以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真正实现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什么迟滞了时代的行进,是什么使“文革”那一套在一个时期继续得以推行呢?是“两个凡是”。1977年2月7日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形式发表的《学好文件抓住纲》一文,公开提出了“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在当时的条件下坚持“两个凡是”,意味着什么呢?这就是:阻碍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革命家出来工作,阻碍为悼念周总理、反对“四人帮”的天安门事件平反,阻碍深入揭批“四人帮”和康生,阻碍大量冤假错案的平反……总之,还是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斗争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很显然,不打破“两个凡是”的束缚,中国就不能前进,中国就没有希望。“两个凡是”一出台,理所当然地遭到党内外同志的强烈反对。邓小平同志尖锐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应当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此后,“两个凡是”虽然不再公开提了,但是它实际上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成为大力拨乱反正的严重障碍。政治路线的分歧根源在于思想路线。政治上的拨乱反正必须以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先导。在中央领导同志的支持和组织下,有关同志亲密合作,撰写和修改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几家报刊协作配合,1978年5月11日先在《光明日报》上以特约评论员文章形式发表,第二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引起强烈反响。不久,《解放军报》与此呼应,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从此,在全国迅速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藩篱,破除了现代迷信,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最重要的思想准备、舆论准备。
简略地回顾这段历史,可以看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决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而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对过去一段历史的总结,也预示了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将使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十年的历史进程证实了三中全会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现在,回过头来看,越看越觉得这场讨论的意义十分重大、十分深远。在我们人民共和国近40年的历史上,没有哪一次理论讨论在政治上产生了如此积极的巨大的影响。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其中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这就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在这条路线的指引下,从农村到城市坚决推进全面改革和开放,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然,前进的道路是不平坦的。改革每推进一步,都伴随着不同思想的斗争。归结起来,无非是这样一个问题:是照搬本本、条条,还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实质上是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继续。
在新的历史时期生动丰富的实践,使我们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提到新的水平。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就是运用实践标准观察当代中国基本问题所取得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建国以来,我们曾经认为,可以“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也曾经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我们党之所以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主要是“左”的错误,根本原因在于对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缺乏清醒的正确的认识。积30多年之经验,唯一正确的结论是,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应当以此为根据来制定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个理论的提出,对于我们面向实际、脚踏实地,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具有极大的意义。
党的十三大还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进一步贯彻和具体化。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讲实践,首先就要讲生产实践;讲实践标准,首先就要讲生产力标准。离开生产力标准去讲实践标准,所谓实践标准就会落空。人是主体,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改革是否对头,是否成功,归根到底要看是否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实践标准的讨论到生产力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时代的前进,标志着认识的深化。正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生产力的大发展一样,生产力标准的提出,也必将促进思想的进一步解放,全面推动改革、开放,为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比巨大的利益。今天,有必要突出强调生产力标准,并把是否承认生产力标准作为是否承认实践标准的试金石。
一个民族不可以没有理论的思维,理论的思维不可以脱离民族的实践。随着实践的发展,理论也要发展,而且应当力争走在实践的前面。十年前开展真理标准的讨论,理论工作走到了实际工作前面,而今天我们的理论工作同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相比,还很不相称。现在不会再有人公开主张“两个凡是”,把实践标准视为异端,但是已被批驳的错误观点,在新的条件下还会以新的形式出现。当年,一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并不是毫无了解,但是为什么会在常识问题上犯错误呢?主要是因为脱离实际,被盛行一时的现代迷信禁锢了头脑,可见,要能真正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不是容易的事。这是一个深刻的教训。现在,有些同志的头脑仍然受到种种条条框框束缚,他们对待一项改革,不是首先看它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是按抽象的标准主观地判别姓“社”还是姓“资”。可见,必须继续高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旗帜,高举思想解放的旗帜。今天,改革和建设的伟大实践热烈呼唤着理论,寻求理论的支持,期待理论的指导,正是社会科学家提出新理论,形成新学派,取得新成果的大好时机。我们的理论工作者要汲取历史的教训,以大无畏的理论勇气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各级领导同志也要坚决贯彻“双百”方针,为理论工作的繁荣积极创造条件。
生活之树常青,实践之河长流。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永无止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的思想就会不断上升到新的境界,我们的事业就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