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其他资料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
纪实段落:高尚全讲述1949开国大典当天的故事和心情
视频资料:开国大典
解说:1949年,新中国成立,高尚全20岁;2009年,共和国成立60周年,高尚全80大寿。
这个年龄,因为身体的原因,许多人都已经逐渐从社会活动和学术活动中淡出了。像高尚全这样,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电脑,对国内外经济形势的点滴变化保持着高度关注的高龄经济学家已经为数不多了。
同期:高尚全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到了办公室第一件事就是打开上网,上网看有没有Email,第二看信息。信息嘛,我们信息量也大了嘛,不光是国内的,还是像新加坡什么,联合早报什么都浏览一下,浏览一下知道世界上、国内发生什么事。
解说:上个世纪50年代,高尚全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这是当时最好的高等学府之一,大学毕业之后,高尚全一直从事宏观政策的研究工作,按照高尚全自己的说法,他这一辈子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改革。
同期:高尚全原国家体改委副主任,现任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名誉会长
我们60年,我们党的面貌,我们国家的面貌,社会的面貌,人民的面貌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个我们60年发生几个重大转折,一呢,从体制上来说,从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到转向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说:高尚全熟悉中国改革进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因为他担任过8年国家体改委副主任,6次参与全国党代会文件的起草。很多改革的背后,都能看到高尚全的名字。
剪辑段落
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一次提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概念,高尚全和吴敬琏等人是这一重大突破的参与者;
1993年,参加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起草工作,高尚全提出将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写进《决定》,并最终获得通过;
2004年,高尚全提出“政府转型是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心”,这个观点2005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被列入“十一五规划”;
解说:现在看来,中国的经济路线清晰而明确,但是在当时,每走出一步都阻力重重,上世纪90年代初,高尚全第一个提出计划跟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就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同期:高尚全党校
当时我们觉得压力也挺大的,因为我们搞改革嘛,主要是要推进这个市场化,是吧?推进市场化,人家市场化是资本主义,好像计划就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当时这个压力也挺大,我们小平同志讲话了,讲了就是说第一,谁不改革,谁要下台。第二讲了计划跟市场都是手段和方法,社会主义有市场,资本主义有计划。这个讲的很好。过去说计划是社会主义,市场是资本主义,那都要方法,都是一个方法。所以这两句话对我们很鼓舞,就是后来改革的方向。那么根据小平同志这个南巡讲话,所以十四大提出来,我们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明确了。
解说:虽已80高龄,高尚全仍在做着改革这件事,如今他投入了很多精力来研究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高尚全:因为小平同志也讲过了,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政治体制改革必须跟上,否则经济体制改革成果,也不能巩固下来,这个话是很对的。所以我们经济体制改革到了一定时候,政治体制改革也必须要配套。我们现在是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四位一体的改革,必须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促进,必须配套地来进行,所以政治体制改革呢,也是理所当然地要这个跟上。那么现在政治体制改革我们不是没搞,这个过去三十年也搞了,你比如说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转变政府职能,我们的问责制,变为服务型政府,政府提供公用服务,提供公用产品,这方面都是有了不少进展。所以以后要再进一步推进,包括民主政治,这个人民的话语权什么,是吧?这种对话协商机制,这些必须要进一步来推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