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2004 年全球脑库论坛总结发言

2004 年全球脑库论坛总结发言

——2004918日高尚全在“2004全球脑库论坛”闭幕式上的总结发言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国深圳,“全球脑库论坛”作为全球化的中国品牌之一再次向全世界展现了她独特的风采。两天来围绕着“区域经济整合”的核心主题,首先,论坛多角度、大视野、更深入地讨论了“区域经济合作的一般模式与中国经验”,“区域经济增长与制度创新”,“东盟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亚洲经济新格局”等战略构思;其次,论坛遵循历史与逻辑一致、理念与现实结合的准则,更理性地分析了“经济自由化思潮对区域资本流动的影响”,“政府作用和民间力量的博奕与双赢”,“产业整合中的跨国公司路径依赖与区域整合中的国别战略导向”等务实操作;再次,论坛以富有创意、极具想象力的“分论坛”和“主题沙龙”架构,更生动活跃地透视了“宏观经济调控与中国金融市场”,“全球汽车产业整合与中国市场机会”,“新居住时代建筑设计创新与中国房地产”,“中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活力中国”的新亮点。论坛的再次成功举行,充分体现了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整合多样化的勃勃生机,生动展示了全体参与者的智慧、信念和勤奋,令人信服地表明“全球脑库论坛”既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

本次论坛给我们大家一个重要启示在于,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与曲折并存发展;另一方面,全球区域经济合作已经并正在继续打破原有的世界地缘经济和政治格局:其一、欧盟东扩与欧洲的统一既有内含的提高,又有外延的扩张。没有欧盟的合作,全球性多边层次上的谈判很难取得积极进展。在国际金融领域,欧元对美元的抗衡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伴随着政治、外交、军事合作进程的深入,欧盟经济一体化进程继续呈上升势头。与此同时,尽管在政治上的“单边主义”遭受挫折,美国也在积极致力于推进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当欧洲共同体决定与欧洲自由贸易区合并时,美国已开始和加拿大就建立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当欧盟签署《欧洲统一法》,建成欧洲统一大市场时,美加自由贸易区已扩展为北美自由贸易区;当欧盟东扩继续深化之际,有关美洲自由贸易区的谈判预计也将于今年底结束。美国对外经济关系中一个核心内容,将是全面实施美洲自由贸易区协定,使拉美的“后院”与北美的“前院”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其二,欧盟东扩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已日益成为美欧竞争的主线。欧盟已与土耳其签署了关税同盟条约,与地中海国家、中东欧国家、南非、墨西哥、智利缔结了自由贸易区协定,与南方共同市场、新加坡的谈判也在进行,并将用自由贸易区协定替代原有的“洛美协定”。而美国与以色列、约旦、新加坡、澳大利亚、巴林、新西兰、东盟、非洲国家和地区之间已经或正在商谈缔结自由贸易区协议;基于其中东战略,美国提出2013年与中东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在此之前,欧盟已经决定在2010年与中东国家建立自由贸易区。此外美国试图通过APEC密切与东亚国家的经济联系,而欧盟则通过亚欧首脑会议加强两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

其三,与大西洋两岸区域经济合作的蓬勃发展相比,东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相对滞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开始加快。这种合作一方面表现为“103”机制下整个区域的合作进程,另一方面表现为双边或多边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如日本与新加坡、中国与东盟、韩国与东盟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上海合作组织与东盟的多边合作等等。作为东亚合作基础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区方案,各方立场存在差异:日本担心中国会分享区域内的主导权而持消极立场;东盟担心被“边缘化”而明确反对;只有韩国持较积极态度。尽管双边的自由贸易区协定在亚洲区域发展迅速,但离开整个区域的合作将不可能形成世界经济的第三极。20世纪90年代以前世界经济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能否形成新的三足鼎立格局,将取决于东亚、东南亚以及东北亚的区域合作进程。

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区域经济的整合与发展正处在一个关键的战略机遇期。相关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经济整合与发展的趋势是: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市场体制为前提,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协调发展为目标,以建立区域发展和创新环境为基础,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充实知识与技术资源、提高区域创新能力、提供均等社会福利为重点,实现区域经济的更大发展。如何抓住现实机遇,寻求务实发展,是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的当务之急。

首先,创新环境是区域创新的基础和潜力。创新环境的内容包括社会制度、法律体系、社会心理、社会习俗、经营文化、社会网络等软性因素,包括基础设施、劳动力、技术与经济存量等硬性因素。社会制度、历史传统、社会氛围、经营文化在内的制度环境,人力资本、资金、技术在内的资源环境,是环境创新的现实基础。区域发展理论研究表明,区域具备长期吸引投资的能力比得到短期投资更重要;通过改善区域条件以吸引潜在投资者,是区域战略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次,要促进知识技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应当通过创新网络促进本地资源与外来资源的互动,共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区域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资源产业和企业要予以特别投入,要通过数据库更新、技术合作、职业培训、人才交流、人才再培养、设施升级等,不断更新和扩展企业连接知识、技术资源的渠道。企业要主动与科技人才、机构建立联系,科技资源也需要通过市场竞争找到合适的转化机会和应用前景。

再次,要以实现社会福利均等化为核心调整区域政策。区域政策的重点应逐渐由制定区域优惠政策、提供投资、安排项目、设定增长中心等内容,转向更多鼓励完善区域创新环境和提高区域创新能力。区域发展方式应由政府提供援助和倾斜政策、进行自上而下式的区域发展,转向鼓励自下而上的内生发展模式、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强化提高地方创新意识。

最后,要形成以城市为中心的区域经济网络。应当防止城市化政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匹配。要破除妨碍城市化的制度障碍和地区壁垒,通过市场配置资源,调整和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逐渐形成、提升不同等级和规模的城市群,推动城市化进程。对潜在的全球性城市,要加快与国际经济接轨,提高其区域吸引力和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扩大其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和影响力,成为带动国家现代化和城市化,加快区域创新的核心。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