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其他资料 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谈十六届三中全会

改革无止境完善无止境——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高尚全谈十六届三中全会

现在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是越来越好,空间是越来越大,民营企业要有新的发展思路来适应新的环境和空间。”高尚全的每一次讲话总是让人期待,他抛开了已经提交中国民营经济东湖论坛的文章《经济体制改革与民营经济发展》,亮出了自己今天的主题,“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有不少亮点,有不少创新。

历史的突破

“前些天在北京的一次理论界的座谈会,有的同志说十六届三中全会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很多提法国外早有了。这种看法是不对的。我们说有创新和突破主要是纵向比,自己和自己比,过去没有提出过、不让做的,现在以中央文件的形式明确提出,这就是创新和突破。”高尚全开门见山。

高尚全说,党的历史上对于经济体制改革有四次重大决定,刚刚结束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是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体制保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回忆历史,多次参与中央文件起草的高尚全说,历次三中全会都是做出重要决定的时候。1978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不须细说,它的历史贡献是让中国从阶段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能够有今天,与此分不开;实现现代化必须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中国改革的序幕。

对于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高尚全说,“这次会议提出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提出‘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一论断是对传统观念的重大突破,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发展,为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长期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不能搞商品经济,所以这个突破来之不易。”

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勾画了蓝图,第一次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框架。高尚全细细数来: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清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标准就是那年提出;二是建立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三是建立宏观调控体系,由计划经济的直接调控向市场经济的间接调控过渡;四是提出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五是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们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从这个框架来说的。”高尚全说,“这次会议还有理论上的创新之处,比如第一次提出资本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原来一提资本就是资本主义,所以只能说资金,不能说资本,更不能说资本市场。1993年首次提出发展资本市场,提高间接融资的比例。过去认为劳动力不能进入市场,只能说劳动就业市场,这次会议一步到位,确立了劳动力市场。”

“不管是商品经济也好,还是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难道国外没有提过吗?难道就没有创新吗?我觉得是很大的创新,很大的突破,只要过去历史上没有提过,现在敢于提出就是创新。”高尚全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今天的突破

相对于历史上的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创新之处毫不逊色,高尚全透露,《决定》起草费时半年,反复征求多方面的意见,创新主要以下几方面:

一是提出了“五个统筹”和“五个坚持”。这是总结了过去的经验,同时针对现实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比如城乡统筹,我们是城乡分割的体制,这种体制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现在强调城乡经济统筹,有利于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这是一个新的思路。

二是提出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我们搞市场经济,外国人有些怀疑,认为中国是单一的国有经济,不能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我们现在提混合所有制经济,就是表明一个经济体里可以有多种所有制经济,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相制衡的机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伴随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走过每一步的高尚全说,股份制在过去曾受到批判,党的十五大提出,它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现在提出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是认识问题的深化过程。从批判到中性到肯定,表明了资本社会化的必然趋势,将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之所以有今天,与这种资本的社会化分不开。马克思说,没有股份制就没有铁路,因为单个的资本搞不了铁路。资本社会化是对私人资本的扬弃。资本社会化是传统意义上的私人资本占有方式的重大变革,它是建立在个人产权清晰、产权多元化基础上的新型“社会资本”。资本社会化的结果就是马克思所说的重建后的“个人所有制”。在资本社会化、产权多元化的条件下,现代混合所有制经济概念将逐步取代传统的所有制概念。

第三是提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这是我们对产权理论的发展。1993年,中央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它的基础是产权清晰。现代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如果现代产权制度没有建立,则现代企业制度也是空中楼阁。这次提出的要求是归属明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产权是一种要素,如果要素不流动,则是死水一潭,只有在流动中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另外,还要严格保护,如果不保护,所有者没有定心丸,要么是挥金如土,要么是资本外逃,对国家都没有好处。

触及到现实,高尚全说,现在碰到的障碍是如何界定国有资产的流失。高尚全举例,某地有一个企业资产1.5亿,被民营企业5000万收购了,市长说,如果我不流转,这个厂一年亏损5000万,三年就玩完了,我现在拿到5000万,可以用来安置职工。另外,企业的机制转变了,有资本投入了,技术设备更新了,市场重新占有了,给国家上交税收了。高尚全也在思考,国有资产流失如何对待,怎么叫流失,怎么叫不流失,有时候不流动造成的流失比流动的流失可能更大,这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非公的突破

谈到今天非公经济所处的环境,高尚全语气乐观,“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觉得是很大的突破”。

高尚全认为自己与工商联有缘,“八十年代全国工商联开会议,当时我是体改委副主任,要我去讲话,我讲的题目就是民营经济,我一直关注民营经济的发展。”

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有雇用关系的经济组织”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到“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经济成长的每一步都是深化改革的结果。

高尚全给出了一组数字,“比如说就业贡献非公经济是主力军的作用,国有经济下岗职工再就业中很大部分靠民营经济接纳;投资增长的贡献率非公经济是主力;在外贸出口上,非公有占了重要部分,所以,非公经济是当之无愧的重要力量,这个定位的份量很重。”

高尚全认为,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实质性影响的还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它行业和领域,除了特殊的领域以外,几乎都概括了。高尚全认为,这种提法更具意义的是理念上的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政策放宽,原来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要办事,个人要办事,都要经过政府的批准和允许,否则你就是非法,这样的理念很难有一个宽松的创新空间。现在的提法表明我们是真正地鼓励创新而不是抑制创新,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改革无止境,完善也无止境,并不是说哪天改革可以不搞了,从理论上讲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美国搞了那么长时间的市场经济,为什么会出现“安然事件”,说明在制度上和体制上还有缺陷。”经历了风云变幻的高尚全话语悠悠,“我希望浙江的今天成为全国的明天,树立民富才能国强的观念。现在我国全社会的财富38万亿以上,其中,国有资产11万亿,民间的金融资产已超过12万亿。我们要把全社会财富的蛋糕做大,做成380万亿,甚至3800万亿,老百姓富起来了,实现了富国强民,这样我们在世界上说话才真正有份量。”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