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市场体系 加强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加强对通货膨胀的研究

1985年以来,我国出现了日益明显的通货膨胀,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通货膨胀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心理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也影响了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地发展。深入地研究通货膨胀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对策和措施,是摆在我国经济学界和经济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通货膨胀,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许多国家都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据世界银行对l00个国家的统计,19731984年,26个低收入国家,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59%;40个中等收入国家,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206%;5个高收入的石油输出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118%;l9个市场经济工业国,平均年通货膨胀率为79%。从中可以看得出,这些国家都普遍地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通货膨胀。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发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在世界各国,通货膨胀以各种方式困扰着政府的经济工作,影响着人民的经济生活。

由于各国经济的发展水平有差异,经济体制不同,物价水平不一致,通货膨胀在各不同类型的国家里的表现也不尽相同,产生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我们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按着国家发展程度不同划分了四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1)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国内消费价格水平普遍比国际平均消费价格水平要高。在19731984年战后高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率大多低于l0%,平均为8%左右,最近几年,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在4%~5%。发生通货膨胀的主要起因是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

(2)中等收入国家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在19731984年战后高通货膨胀时期,年通货膨胀率大多在20%左右,最近几年情况更为突出,l988年世界22个高通货膨胀(超过ll)国家中,发展中国家占18个,其中,通货膨胀率超过200%的有5个国家,最高的达到714%,这类国家产生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是供给不足、外债过多。

(3)低收入国家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主要是指尚处于农业发展阶段或工业化初期,一般物价水平的波动取决于农业生产的丰欠。这些国家的消费价格水平一般较低。在19731984年战后高通货膨胀时期,年均通货膨胀率不到6%。低收人国家的通货膨胀,主要与农业欠收、出口不景气和贸易条件恶化有关。

(4)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这些国家原来的价格由国家直接控制,消费价格水平低而稳定,通货膨胀表现为一种隐蔽的形式。随着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进行和一系列政策的调整,原来隐蔽的通货膨胀表面化、公开化,传统体制长期积累的问题和矛盾在较短的时间内释放出来,造成了通货膨胀新的压力。

到目前为止,研究发达国家通货膨胀的理论专著和对策建议,可以称得上是汗牛充栋,但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却一直比较薄弱,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经济起飞阶段急剧的结构变动,产生了需求膨胀、供给不足的压力;长期被抑制和扭曲的货币与价格体制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这样就把通货膨胀从原来的隐蔽状态转变为可以感觉、可以衡量的通货膨胀了。归结起来,造成我国通货膨胀的深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人口众多,生产资源的可供量相对于人口来讲,严重不足。人口增长出现了几次大的失控,进一步加剧了资源供给的短缺状况。

(2)相对贫乏的生产资源,在区域分布和产业分布中又存在较为严重的失衡。能源、交通运输、原材料以及农业等部门的发展严重滞后,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再加上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既助长了需求膨胀,又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滞存,抑制了有效供给的增长。

(3)传统体制下所形成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改革过程中发生了新的调整。各个利益主体在经济活动和体制转变中,有着保持和强化自身利益的强烈倾向,其结果是扩大了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4)几十年来,我国经济中的各生产主体不计成本地扩大生产规模,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不注重提高经济效益,大多醉心于外延扩大再生产。经过十年多的改革,这个问题仍然没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5)在对外贸易中,有些产品是国内短缺的,由于转移一部分用于出口,则加剧了国内供不应求的矛盾,推动物价上涨。同时又有许多进口商品过早、过多、过滥地进入我国的消费领域,引起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刺激了消费需求的增长和消费档次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超出了我们的国力和消费能力所能承受的水平。另外,几次汇率调整,人民币贬值,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价格的上涨。

过去的几年,如果我们认真对待通货膨胀的问题,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经济形势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但是,由于急于求成的思想一直没有很好地克服,经济持续过热,放松了银根,增加了财政赤字,忽视了需求管理和控制,最终出现了l988年以来的比较明显的通货膨胀。

我们面临的稳定、调整和发展经济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从当前来看,我们要支持稳定中求发展的方针。要保证农业生产的稳定增长,保持工业生产的适度增长,使市场和整个经济进入景气状态。在治理整顿中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中促进治理整顿,继续坚持、完善和发展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发展企业集团,改进和加强宏观调控体系,整顿经济秩序,推进各种探索性的改革试点,逐步建立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我们进行治理整顿也好,深化改革也好,从根本上来讲,都要着眼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这样一个指导思想。

总之,研究我国的通货膨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要立足于我们这个进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经济;要吸取国外解决通货膨胀问题的研究成果,深入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并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我们希望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我国经济学界研究通货膨胀问题能有一个新的推动,希望本书能和已有的及未来的有关著作一道,使我国通货膨胀的理论研究和对策研究得以丰富和发展。

为《中国通货膨胀研究》一书写的序言(1990110)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