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满洲里:突破瓶颈再出发

满洲里:突破瓶颈再出发

  满洲里地处亚欧第一大陆桥的交通要冲,是我国环渤海港口通往俄罗斯等独联体国家和欧洲最便捷、最经济、最重要的陆海联运大通道,素有“东亚之窗”的盛誉。沿边开放20年来,满洲里的边境贸易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与俄罗斯、波兰、匈牙利、新加坡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广泛的贸易关系,承担着中俄贸易60%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是对俄贸易最重要的货物集散地。2011年,满洲里口岸进出口总额64.4亿美元,占内蒙古自治区口岸进出口总额的54.1%。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满洲里口岸地处我国北方边疆,口岸基础环境与服务体系相对滞后,拥有的市场辐射面、服务配套、客户资源、资金周转、人才使用以及交通运输等与内地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金融、保险、仲裁以及贸易服务和促进的中介机构缺乏,已成为制约边境贸易进一步广泛发展的瓶颈。

  一是严重依赖国家政策,受沿边口岸政策影响较大。一直以来受惠于国家边贸政策,满洲里的边境贸易和经济总量实现了较大提升。但随着一些政策的取消,边境贸易与一般贸易相比失去了优势。同时,沿边省区的其他边境城市为促进对俄贸易的发展,纷纷出台各地的“优惠政策”,对满洲里的边贸稳定产生了较大影响。

  二是进出口贸易结构不均衡。满洲里口岸进口贸易占90%以上,进口品类主要为资源性商品,而出口贸易不到10%,主要是俄蒙毗邻地区需要的建材、轻纺、果蔬等日常生活用品。进出口贸易的不均衡性导致边贸不确定因素增多。

  三是边贸主体实力较弱,市场单一。满洲里市边境贸易的主体大多数是中小民营经济,经营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较弱,毗邻的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地区也属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缺乏对外投资能力。满洲里对俄贸易占全市外贸总额的90%以上,边贸发展受俄罗斯经济制约程度很高,而俄罗斯贸易政策调整频繁,企业经营风险较大。

  因此,要实现边贸可持续发展,满洲里必须突破瓶颈再启征程。当前,《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及东西伯利亚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年)》正在深入实施,俄罗斯近日已加入世贸组织,《满洲里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获批,国家将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我们要综合施策,推进中俄双边贸易发展,提升经贸合作水平。

  改善边境贸易环境,培育壮大企业主体。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的资金支持、部分审批权限下放等优惠政策,努力改善企业融资环境,构建具有支撑性、创新性、整合性、共享性和区域性等特点的优势产业发展平台,支持进出口企业做大做强。

  优化贸易结构,提升贸易层次。以提高商品质量为突破口,以引进国外先进科技为重点,大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产业技术装备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市场需求与供给。从产业需求上寻找区域经济的增长点,提高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在两国经贸合作中的比重。

  创新贸易合作形式,加快推进贸易载体建设。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业务、旅游会展以及轻工纺织、机电产品制造等出口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为毗邻地区经济合作营造新的对接平台,为对外贸易的战略升级、纵深发展提供新的着力点和载体。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