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

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

  近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以去年11月省第八次党代会为标志,开启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新征程。

  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审视省情,紧跟时代前进步伐,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新征程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党员干部,推动科学发展观在河北全面贯彻落实。去年以来,省委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和视察河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带领全省人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力做好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新的突破,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和谐稳定大局得到巩固发展,圆满实现了“十二五”开门红。

  当前,河北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河北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资源大省、文化大省,发展特点可概括为“一个全国独有、一个前所未有、两个同时并存”。一个“全国独有”,即内环京津、外沿渤海的区位优势。一个“前所未有”,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河北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冀中南地区被列为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组织实施百家央企进河北、百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河北活动,这些都是千载难逢的大机遇。两个“同时并存”,即部分现代化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量的传统产业、落后的生产方式同时并存;东部沿海较为发达地区,与张承坝上、燕山太行山片区、冀中南片区等欠发达地区同时并存,这反映出河北发展的不平衡性、艰巨性和繁重性。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研究解决现实问题,确定符合实际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基本途径。我们坚持把世界眼光、科学决策、创新精神与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在全面把握形势、客观分析省情的基础上,确立了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经济强省,就是总量要大、素质要高、结构要优、活力要足、质量要好。和谐河北,就是生活品质提高、文明程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这一奋斗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河北实现全面小康的重大战略部署,既保持了发展的连续性,又适应了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体现了时代特色、河北实际和全省干部群众谋发展、奔小康、思稳定、促和谐的强烈愿望。

  二、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探索符合河北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把重点先行作为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河北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基础条件较好,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同时,河北贫困人口较多,扶贫开发任务很重,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区、张承坝上地区、黑龙港流域干旱盐碱区和环首都贫困县,已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短板”和“洼地”。实现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战略目标,既要推进优势地区聚集发展,做大沿海经济,又要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努力构筑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坚持重点先行,实施重点突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为此,我们明确提出“两个举全省之力”,即举全省之力打造曹妃甸新区和渤海新区两个增长极、举全省之力打好扶贫攻坚硬仗,努力把两大增长极打造成为新兴增长区域的新突破,把环首都周边贫困县构筑成为展示扶贫开发成果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通过把环京津、沿渤海地区特别是环首都地区迅速建设成为新兴增长区域,进而带动全省各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

  坚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坚持将调结构作为转方式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把调结构的重点放在全面实施“一产抓特色、二产抓提升、三产抓拓展”经济发展战略上来,把调整产业结构的关键放在调整工业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上来,一手抓优势产业,培育一批“行业巨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一手抓强势企业,打造一批“航空母舰”,培育壮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优势明显的大企业集团。

  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强大动力。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深入推进“百家央企进河北”、“百家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进河北”,加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及港澳地区的合作,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降低民营经济“进入”门槛,最大程度地放开放宽放活,激发各方面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活力;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下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公正廉洁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诚实守信的人文环境。

  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科学发展的重中之重。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全面落实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构建城乡一体化格局。在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的同时,始终坚持粮食主产区地位不动摇、肩负国家粮食安全责任不动摇、推进农业现代化不动摇,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安全生产,发展特色农业,培育特色知名品牌,实施“幸福乡村计划”,努力开创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科学发展的落脚点和出发点。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利益问题,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扎实推进民主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大维稳格局。坚持政策落实不折不扣、资金投入不拖不欠、各项工作不留死角,着眼于提供更加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让全省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实施就业再就业促进计划,加强城市保障性住房,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开展城乡居民健康促进行动,实施困难群众救助工程,启动重点区域环境和生态治理工程。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中焕发创造热情,凝聚起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强大力量。

  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大力打造良好生态环境,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重要目标,牢固树立环保优先的发展理念,倡导树立绿色文明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着力解决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全省森林覆盖率。加大节能减排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和生态治理,加快构建绿色环保型产业体系,与京津联手共同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努力构建环京津生态安全屏障。强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切实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努力走出一条恢复和优化生态环境的新的发展路子。

  三、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大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领导班子建设之中,以继续“赶考”的使命感干事创业。一要勇于担当使命。进一步把思想统一到中央要求和中央领导同志对河北工作的重要指示上来,把行动统一到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做到目标不转移、矛盾不回避、精力不分散,不断把各项事业推向前进。二要紧密联系群众。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智慧的增长和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在解民忧、谋民利、为民生上下功夫。三要矢志艰苦奋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与广大群众一起破解发展难题、打开工作局面。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决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要永葆政治本色。始终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始终做到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基层建设之中,以干部下基层为抓手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把开展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作为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以“强班子、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为主题,明确活动的“五个目标”、“六项任务”,在全省选出5000多个村,从省市县(市、区)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选派15000余名干部驻村帮扶。截至目前,全省驻村工作组共走访农户46万多户,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实践表明,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落脚点,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基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让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科学发展成果,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最大成就。

  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作风建设之中,以“三个一”为标准和尺度推进工作落实。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关键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队伍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好的精神状态,就是要有奋发向上、充满活力的蓬勃朝气,攻坚克难、一往无前的昂扬锐气,廉洁奉公、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好的工作作风,就是要牢记党的宗旨、坚持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矢志不渝地为群众谋福祉;就是要凝神聚力、心无旁骛,把全部心思用在抓工作、干事业上,出实招、用实劲、求实效。好的工作业绩,就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处处高标准、事事严要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深入扎实地做好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的各项工作,更好地把中央和省委的科学决策转化为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