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农村改革 以农民工有序进城促社会融合
以农民工有序进城促社会融合
目前,中山市外来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52.9%,城市二元(即本地人与外地人)结构特征明显。贯彻落实中央与广东省委关于让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促进本地人与外地人相互融合的要求,中山市在促进新老中山人融合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和努力。新形势下,我们要以此为重要突破口,进一步破除城市二元结构,促进社会和谐善治,争当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排头兵。
一是着眼打破身份壁垒,促进新老中山人共享基本公共服务。我们在全国率先实施流动人员积分管理制度,目前已有近3万名异地务工人员及其子女,通过积分实现入户或入读公办中小学。建立户籍居民与异地务工人员平等共享的社会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养老保险、住院和门诊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异地务工人员提供技能培训、创业孵化、职业介绍、就业推荐等“一条龙”服务,先后有100多万人次参加了在岗和岗前职业技能培训。健全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薪酬保障、欠薪追讨等机制,从2010年至今共为异地务工人员追讨欠薪超过1800万元。在把公租房等更多基本公共服务纳入积分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将不断完善积分制入户办法,积极推动积分入户制度向深度、广度拓展,使异地务工人员的融入渠道更加通畅。
二是着眼保障政治权利,拓展新老中山人有序参与渠道。扩大在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中竞争选拔公务员和村官的比例,增加他们平等参与社会建设管理的机会。2010年以来,在优秀异地务工人员中选拔了41名基层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员。市委全会邀请了包括10多名新中山人代表在内的12个界别50名代表列席,努力促进“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在今年的市人大、政协换届中,又从新中山人中选举产生了4名人大代表和8名政协委员。在此基础上,我们将适当增加各级党代会、人大、政协中异地务工人员代表(委员)的名额和比例,提高优秀异地务工人员在职代会、团代会、妇代会以及综合治理、文明创建等组织中的参选比例。稳步推进农村社区政经分离,建立健全村(居)建设协调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引导全体常住人口共同参与社会服务管理。
三是着眼实现心理进城,增进新老中山人的文化认同。引导新中山人积极参与“慈善万人行”、全民植树、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增进其对城市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支持新中山人文化活动,比如“三乡镇工人业余艺术团”,成员都是镇内企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自2004年成立以来,开展免费演出超过400场,观看人数超过60万人次。从去年9月起我们开展为期5年的全民修身行动,其中专门配套了新老中山人融合行动,进一步破除本地人与外地人的身份和心理隔阂。连续多年开展“同是中山建设者”和“技能人才”等评选表彰活动,累计表彰各类优秀异地务工人员1000多名。在这些探索的基础上,我们将继续强化“新老中山人都是一家人”的理念,不断提高异地务工人员的社区参与度,努力构建新老中山人广泛认同的共有精神家园。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