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加强统筹协调 促进科学发展

加强统筹协调 促进科学发展

  聊城是山东省西部的相对欠发达城市。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速度与经济质量、生态环境、民生保障统筹协调,努力探索符合聊城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

  坚持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同步提升。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是好中求快、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发展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的发展。一是以增量调存量。不断增加优质高效投入,坚持每年抓好100个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重点项目,重点推进铜、铝、化工、新能源汽车四大千亿元产业建设,壮大优势产业规模。二是存量再优化。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与高校院所交流合作,发挥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有色金属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等创新平台的作用,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和高端产品。三是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九州国际高科技园,以新能源客车为切入点,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四是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建设中华水上古城、马颊河世界运河之窗生态旅游度假区、聊城物流中心等重点服务业项目,打造山东产品和服务拓展中西部市场、中西部能源资源进入山东的“桥头堡”。五是促进农业调整振兴。以发展优质农产品品牌和生产基地为重点,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共赢。“江北水城·运河古都”是聊城独具魅力的生态名片,聊城着力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互融合,在生态保护中优化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中推进生态保护。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碧水蓝天”的理念,即使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也坚决将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挡在门外。企业经营者增强了节能环保意识,自觉开展节能改造和污染治理,一批传统重化工企业形成了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环境整治方面重拳出击,全面取缔了“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关闭几十家治污设施不能稳定达标的企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措施。积极改善城市生态宜居功能,全市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5%,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良好率保持在90%以上。2011年,聊城成功创建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市8个县(市区)都已成为国家级或省级生态示范区。

  坚持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协调推进。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聊城坚持加大民生投入,新增财力大部分用于民生,努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现实问题,着力抓好城乡环境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全市建成1500所农村中心卫生服务站,实现了农民群众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的愿望;在搞好市内主要街区“光亮工程”的同时,拿出专门资金为背街小巷、居民小区和城中村安置路灯,方便群众夜间出行;将公交线路开通至背街小巷,在全国同类城市率先实现背街小巷通公交。特别是关注困难群众,启动低保标准与物价上涨联动机制,城乡低保标准连年提高;坚持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向低收入的住房困难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我们还承诺,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子女都能接受义务教育,确保每个考上大学的学生不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确保每个困难家庭的患病者得到及时的医疗救助。

  (作者:中共山东省聊城市委书记)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