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企业改革 《专家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第六期 张鹏谈国有企业改革
《专家解读十八届三中全会》第六期 张鹏谈国有企业改革
35年改革,一路闯关夺隘,今天深化改革,凝聚共识再进发。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12日胜利闭幕,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即将展开。为全面解读学习和领会会议精神,齐鲁网从11月12日起邀请专家学者,从深化改革的各个领域对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今天上午,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张鹏做客齐鲁网直播间,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相关决定,对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障碍性因素、国有企业改革下一步的着力点以及改革目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分析。
当前国有企业改革主要存在五方面阻碍
在谈到当前国企改革面临着的阻碍性因素时,张鹏认为,下一步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依然非常繁重,制约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很多,这些障碍可以简单归结为五个方面。首先,就是政企不分,去行政化的道路或者任务还非常繁重。政府对于企业干预的过多过细,过多去参与了国企的经营管理和行政性事务;第二,国企靠行政性垄断排斥竞争的现象非常突出。可以通过对这个行业的垄断权,设置不是很合理的进入门槛排斥民企进入,从而形成行业的非良性竞争。第三个方面,作为国有企业在获得生产要素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这容易形成国有企业的一种惰性,造成创新的动力不足,转型发展的动力也不足。第四个障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包括缺乏有效的监管。第五个障碍,是垄断利益集团对国企改革的一种强大的阻力。国企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打破垄断,形成多种市场参与的公平竞争的环境。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围绕国资管理和国企管理展开
根据三中全会的部署,按照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下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围绕国资管理和国企管理两条主线展开。
第一条主线,是国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就是从外部改进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这条主线包括两个重点任务,一个就是要完善分类管理的国资监管体系。现在我们是把国有企业划为竞争性国企和垄断性国企,这还不够,下一步应该把国企进一步细化,划成竞争性、功能性和公益类这三种,对这三种企业进行分类不同的管理,对他进行不同的监管。第二点要通过兼并重组优化国有企业结构,通过建立公开透明的平台,推动企业的兼并重组,优化国资的产业布局、区域布局和市场布局,来作为推动这三个布局。
第二条主线,是国企管理的体制改革。这一条主线,也包含两个方面的重点任务。第一点就是完善市场化导向的选人和用人机制。在选任机制方面,让公司的董事会真正有权力按照市场化的导向、按照市场化的要求。第二个就是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对高管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让他无论是领导层和职工层,他的收益和企业的整个效益形成一种正比,挂钩,相互联动。
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国企改革的终极目标,应该是在实现国企自身发展壮大的同时,推动中国整个整体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今后一个时期内,国企改革的焦点,主要还会围绕效率和公平展开。下一阶段国企改革是以盘活存量,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公司为目标,改革的重点是还将社会资源进行再配置,兼顾公平和效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