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金融改革 为什么说今年央行应当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为什么说今年央行应当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最近关于央行是否应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争论进行得非常热烈。许多专家和学者从“稳增长”的角度出发,认为央行应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稳定各方信心和预期,只有这样,当前经济单边下行的不利局面才能得到根本扭转;而另一派的观点则认为,管理层应汲取前期“四万亿”投资刺激政策导致经济过热的教训,不应再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实施新一轮的大规模“刺激”;当然,还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增速的“换挡期”,即使央行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出调整,也无助于扭转当前经济单边下滑的不利局面。一时间各种观点纷至沓来,普通大众只有雾里看花,惶惶然不知所终。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如果把当下有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应该下调的文章和言论拿来仔细琢磨,会发现,多数人的观点和判断是建立在对货币银行学及货币经济学的许多错误认识基础之上的,因此,其言论并没有客观反映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逻辑和现实情况。针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否应该下调这个问题,本人的观点是,无论央行今年采取偏紧的还是偏松的货币政策,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都应该下调。

  从我国基础货币的供应渠道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渠道:(1)外汇占款;(2)央票到期量;(3)公开市场操作;(4)其他。2013年前3项的情况是:当年新增外汇占款2.78万亿元,央票到期量1.15万亿元,公开市场操作(包括国库现金管理)结果约为负的5832亿元,三项合计大约为3.34万亿元。从同业市场对基础货币的需求来看,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商业银行向央行缴存法定存款准备金;(2)新增现金发行;(3)财政存款增加;(4)其他。2013年前3项的情况是:商业银行向央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大约为2万亿元,新增现金发行4335亿元,新增财政存款5768亿元,3项合计约3万亿元。尽管从2013年基础货币的主要供需项数据看,前者大于后者,但从2013年银行间同业市场连续爆发了两次比较严重的“钱荒”这一结果看,2013年央行的基础货币总供应量低于同业市场对基础货币的总需求量。

  2014年银行间同业市场上基础货币的供需情况是:(1)央票到期量大幅减少,全年央票到期量预计只有1240亿元,比去年减少1万多亿元;(2)2014年新增外汇占款将比2013年大幅回落。2013年新增外汇占款2.78万亿元,创出近几年的新高,结果导致2013年外汇储备增加5097.3亿美元,创出外汇储备增加的年度最高记录。如果从外汇资产安全、国际收支平衡以及汇率市场化改革等几个方面考虑,2014年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都应较2013年大幅缩减,因此笔者预计今年的新增外汇占款规模应在1.8万亿元左右,较去年减少1万亿元。(3)如果今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不做调整,商业银行因存款增加而需向央行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大约为2.2万亿元,因现金发行增加和财政存款增加对基础货币的占用大约在1万亿元左右。因此,从以上供需分析可以看出,2014年银行间同业市场上基础货币的预期供应量将大幅减少,而需求量却仍在增加,全年银行间市场的基础货币供需缺口应在1.5万亿元—2万亿元左右,如果这1.5万亿元—2万亿元的基础货币供需缺口完全依赖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来填平,将会使每月的公开市场操作量呈几何倍数增加。相反,如果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来填平今年银行间市场的基础货币供需缺口,不仅可大幅减少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工作量,而且还能从源头上解决同业市场对基础货币的需求过于旺盛的问题。

  从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名义总需求不足,实际总供给过剩,经济处于下滑通道这个角度看,央行也应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样做,一方面可切实解决名义总需求不足,实际总供给过剩的矛盾,另一方面,也可通过向市场发出明确的政策调整信号,提振市场的信心和预期。根据国家统计局披露的2013年我国6万多家大型国有工业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数据推算,去年整个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不足77%,而国际上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正常值大致为82%。考虑到去年整个工业部门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是37%,因此,2013年管理层只须对当年“偏紧”的货币政策作适当调整,将工业部门的产能利用率由77%以下水平回调至80%—82%的水平,或者说,将名义总需求由偏紧状态回调至中性状态 (并非出台大规模的货币刺激政策),仅此一项,就会使当年经济增速提高1.1—1.5个百分点。如果再考虑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上升对服务业的提振作用,可以断言,目前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速水平当在9%以上。但是,由于过去两年内国内总量政策收得过紧,导致工业和服务业的产出潜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实际经济增速远低于潜在经济增速,这是非常令人痛惜的。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人均GDP还排在世界第80多位。即使按年均8%的经济增速计算,我国人均GDP赶上发达国家至少还需20年。因此,在经济增长问题上,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自满和懈怠,相反,管理层在任何时候都应通过对名义总需求的调控,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的现有增长潜能,只有这样,才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对发达经济体实现超越。

  从一季度的经济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经济还处于缓慢下降通道,根本原因就是名义总需求不足,实际总供给过剩,经济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值得欣慰的是,央行自今年2月份起,已开始对货币政策做出了比较明显的调整,其标志就是银行间市场同业拆借和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在2月—3月份出现了明显回落,其中,3月份的同业利率已回落至2.49%的较低水平。如果当前较为宽松的总量政策得以维持,预计经济将在2季度企稳,3季度出现回升 (总量政策存在时滞)。考虑到银行间市场的基础货币供应将会在5月份之后明显吃紧,因此建议央行在5月份启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政策。

  (作者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