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综合 热血心肠伍淑清
热血心肠伍淑清
■曹敏
速度
第一次听说伍淑清的人,会发现要想见她一面很难,不是因为她架子大,而是因为她工作太忙,不知道她在何方,早晨还在香港机场,中午就会出现在人民大会堂,晚上又可能在飞往东京的航班上,朋友戏称她是“空中飞人”。
第一次见到伍淑清的人,会发现她走路的步子急速,尽管手中拿着提包和行李箱,其步伐频率常常使一些健壮的小伙子也自愧不如。
第一次与伍淑清交谈的人,会发现她说话也是快人快语,较重香港口音的普通话,时常夹带流利的英语和粤语,但决不拖泥带水,优雅的语音语调中透着干练和爽朗,对复杂问题的决断,处理更是快刀斩乱麻。
这就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伍淑清。有些人辛勤工作了一辈子,也未必有她名片上近50个头衔,而且大部分是分布在大陆的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以及和内地外商投资企业单位的高层职位。
伍淑清追求的速度不仅仅表现在那些外在的“快”,早在22年前,她以极敏锐的目光和远见,与祖国改革开放的巨龙同步起飞,快速地迈出在内地个人事业的第一步。1979年6月,伍淑清请缨和父亲伍沾德先生(香港美心集团创办人),与中国民航商谈建立合资企业,生产国际标准的航空餐。当时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经过慎重研究,翌年4月批准了001号合资企业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的成立。可香港人自有香港人的速度,协议尚未被正式批准,伍淑清就已将所需的食品机械从海外订好并启运,批文下达的第二个月,公司就正式开业投产。
曾任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总裁的徐柏龄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1980年5月3日下午,在首都国际机场宾馆西侧的广场上,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合资企业诞生了。”
这家合资企业以其高质量的供餐和良好的服务,赢得了市场,正式结束了以前中国航空餐只是凤尾鱼加煮熟鸡蛋的历史。
以这个企业为开端,伍淑清相继在北京、上海、天津、大连、青岛、海口、厦门等多个城市兴办了航空食品、航空地毯、饮料等几十家合资或独资企业。
20年后,党中央和国务院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伍淑清再次展示了她让人惊叹的速度。1999年3月,她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发言,呼吁港澳企业家积极投入这一振兴中华民族的新世纪的伟大工程。政协大会一结束,她便几次亲赴宁夏,在很短的时间里,成立了宁港药谷公司,并与宁夏正式签订了参与国家中药材基地建设合作的协议,在3至5年内拟投资2.5亿元港币,在宁夏红寺堡地区配合当地治沙固沙,改善自然环境,种植和围栏补植道地的中草药以及进行中草药深加工,面向国际市场。
博爱
熟悉伍淑清的人都知道,速度快只是她一个外在的特点,而具有一颗博爱之心则是内在特点的体现。她工作的范围不仅仅是在工商企业,而是在更为宽阔的社会领域。除了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女企业家联谊会会长等职务外,她还在国际国内身兼多个公职,其中包括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理事、香港培华教育基金会副主席、香港妇女协会副主席、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常务理事、香港宋庆龄基金有限公司主席等,是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活动家。
伍淑清个人生活很朴素,平日不施脂粉,不讲究穿戴,她仿佛是为工作、为社会而生,而存在。为了下一代,她通常会不顾一切,不辞辛劳。在宁夏考察当中,得知当地肝炎发病率较高,当即决定在香港募集资金,捐赠价值1000万港币的乙肝疫苗和相关设备,支持推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
银川郊区有个芦草洼乡,当地村民虎生贵有三子一女,最小的儿子虎志强,1999年被确诊为晚期肝硬化,因医治无效于今年3月去世。其兄长虎志平与虎志强同时期被确诊为早期肝硬化,现仍在治疗中。近两年来,虎家为给两个儿子治病用去了家中所有积蓄,并卖掉了老家的房子,生活十分艰难。
2001年2月,伍淑清捐赠的乙肝疫苗现场接种仪式在芦草洼乡举行,虎家的两个孙子和村里其他适龄儿童成为这个项目的第一批受益者,他们再不用担心以后会染上肝炎或肝硬化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高级项目官员桑妮兰女士曾称赞她:“如果说谁是宁夏孩子们的朋友,伍淑清是当之无愧的。”
不只对待贫困地区的孩子,伍淑清对香港的孩子亦如此。香港回归后,她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让香港的青少年更多地了解祖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悠久丰富的历史,培养他们“爱祖国,爱香港”。为此,在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先生的支持下,她亲手建立了香港中华历史文化教育基金会。从1998年起至今,每年都带领数十个代表团的千名学生回到祖国内地进行交流。她觉得这样的安排,虽然投入的人力和花费是巨大的,但影响是深远的。
对伍淑清博爱之心启发最大的人是她的祖母,这位典型的传统中国女性从27岁便守寡,虽然只有小学文化,但却懂得如何做人,她由美国回到广东,靠卖腐竹、做零工,含辛茹苦地培养了伍淑清的父亲和伯父这两个岭南大学的高材生。伍淑清曾对人说,她很佩服祖母的顽强、坚韧的性格,是她无私的爱支撑了她的家庭,才有了她父亲和伯父在香港的创业和美心集团的发展。
纽带
除了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公益事业,伍淑清更关心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努力在世界和中国之间充当联系的纽带。
伍淑清是世界贸易中心协会的第一位华人理事,而且是唯一的一位女性理事。多年来,她在世界各地飞来飞去,参加该协会的季会和年会,接触来自各国几百个城市的人士,在各种场合向世贸中心协会的理事和成员介绍中国正在发生的伟大变革,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解释中国政府的政策,使世贸中心协会各成员对中国有了逐步的了解,终于接纳了中国加入该协会,并获得最优惠待遇———北京等19个中国城市先后加入世贸中心协会。
20多年在内地经营合资企业的经历使得伍淑清对内地的情况了如指掌,她风趣地称自己是“摸着石头过河”。她回忆说:“七十年代后期,我从香港初到内地,物资缺乏,就连像样的厕所都没有,厕纸都要从香港带去,更不要说良好的投资环境了。可是如今四处都现代化了,内地便不需要我们去做了。”
伍淑清说,现在内地虽然变化巨大,但距离国际惯例还有差距。各地对招商引资很积极,欢迎接待很诚恳,可热情的招待并不等于理想的投资环境。由于国内经济发展很迅速,法律体制跟不上,专业人材也缺乏,令很多合作在很多细节问题上出现双方之间的误会与摩擦。她注意到不少跨国大企业充分利用香港作为到中国内地投资的桥梁。有些跨国集团为避免因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沟通困难问题,一般会与港资合作,再到内地投资。遇到问题,便由香港的合作伙伴出面协商解决。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香港信息丰富快捷、交通方便以及与世界各地联系密切的优势。此外,香港还具有独特的优势,即汇合中西文化、中英文并用,而且是国际金融中心,低税率、外汇出入口不受限制,各国企业都安心在香港存款。这些是保持香港继续繁荣的因素,也是香港为内地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基本条件,更是香港作为海外投资者进入内地跳板的重要原因。
伍淑清说:“在开发大西北的过程中,内地与香港的联系和合作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这既利用了香港的优势,也为香港创造更美好的明天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是双赢。正如董建华先生所说,‘香港好,中国好;中国好,香港更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