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金融改革 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诞生记

新中国第一支股票诞生记

1986年11月14日,当邓小平将“飞乐音响”股票赠予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的约翰?凡尔霖后,俗称“小飞乐”的“中国第一股”让世界为之轰动。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984年发行的股票(通称“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支股票。这“中国第一股”究竟是怎样勇敢地横空出世?

改革浪潮初涌,有志勇士敢设想

20世纪80年代初,在党和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城市改革的浪潮已经开始涌动,各单位开始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培养干部。

1940年出生的秦其斌,于1958年顺利考入复旦大学电子专业。毕业后,被分派在上海无线电九厂技术科。年轻好学、思想活跃的秦其斌被抽调到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下面的元件工业公司担任办公室副主任,当时吴邦国委员长是元件公司的副经理。

1983年初,秦其斌被任命为上海飞乐电声总厂第一副厂长,1984年接任退休的老厂长成了电声总厂厂长。这时的秦其斌43岁,年富力强,雄心勃勃,有知识懂技术又有管理经验。他不甘于仅仅为仪表系统的产品做配套,开始带领电声总厂开拓经营。当时,“音乐茶座”十分红火,他就大胆设想,提出本厂生产的扬声器除了给电视机做配套,还可以做成音响。于是,就有了电声总厂下设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即“小飞乐”)的创新,有了以后“小飞乐”发行股票的故事。

探路股份制,阻力重重

企业要发展,资金是关键。既然提出要设立新的企业,就得有资金。但这笔资金却是首要而棘手的问题。

在这之前,秦其斌曾经参加过上海市长宁区工商联的一次集会,也结识了一些老工商业主,有了对股份制的知识储备,老工商业者集资入股办企业的事启发了秦其斌。情急之下,爱琢磨的秦其斌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即:一方面企业拿出一元钱,另一方面再向企业内部职工集资一元钱,这样,既解决资金问题,又能把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命运捆绑在一起,可谓一举两得的好事。

然而,毕竟是在那个改革开放初期的特定年代,冲破计划经济藩篱的无形阻力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说,搞股份制?这不是要培养一批“食利阶层”吗?这不是蕴含着极大的政治风险吗?……

好在对于政治并不十分敏感的秦其斌也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党委已经作了决议,厂里已经作了动员,已是箭在弦上,势必要发了。他拿出了自己惯有的那种初生牛犊不怕虎、认准了路子绝不回头的精神,决心一马当先、勇往直前干起来。他相信鲁迅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他想,总得有人先走出一步,尝试着趟一趟路子的。

公众热情支持,“中国第一股”诞生

令人欣慰的是,当“小飞乐”开始公开向社会发行股票的时候,新闻界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适时地助阵推了一把。《新民晚报》就此发了一篇相关的仅百余字的“豆腐块”通讯文章。

一石激起千层浪。可别小瞧了这不起眼的“豆腐块”消息,却引来了意料不到的效力——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不久,《新民晚报》的领导打电话给秦其斌:“老秦,报社天天电话不断,都是询问‘小飞乐’什么时候发行股票,怎么发行,怎么认购?为了报社信誉,你们无论如何要向社会公众发一点。”

面对突如其来如此汹涌的情势,秦其斌也感受到了压力。厂里电话响个不停,上门来访的也很多。最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有一位素不相识的上海外贸学院的教授就曾给秦其斌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件,直言不讳地称赞他说:“你是英雄,走了一条非常伟大的道路,勇气了不得!”

有人这样理解他鼓励他,秦其斌自然热血沸腾,力量倍添,他敢为人先、勇敢干下去而且干出个名堂的信心更足了。朴实厚道的秦其斌感动之余就想,办新企业虽然缺少资金,但是,社会上能够有这么多热心人愿意伸出手来出资认购股份,我们决不能让这些热心人扑了空。

然而,相比之下,厂里职工对出资认购股份却有种种顾虑和质疑,这也迫使秦其斌更倾向于向社会公开发行。“小飞乐”最终把目光和希望投向了社会公众:50元一股,发行1万股。

于是,1984年11月14日,经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批准,由上海飞乐电声总厂、飞乐电声总厂三分厂、上海电子元件工业公司、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信托公司静安分部发起设立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公众及职工发行股票。总股本1万股,每股面值50元,共筹集50万元股金,其中35%由法人认购,65%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市第一家股份制企业,而且飞乐音响公司这次发行的股票,没有期限限制,不能退股,可以流通转让,也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股票。人们亲切习惯地昵称其为“小飞乐”。

发行股票的那天,许许多多的热心人早早来排队购买股票,队伍排成了一眼望不到头的长龙,人头攒动,人心沸腾,真是盛况空前。

后来,当秦其斌回忆起那段创立“小飞乐”的人生经历时总会不无感慨地说:“没有他们的捧场,股票一生下来就会是‘弃儿’,他们才是真英雄,真金白银支持股份制改革!”言谈之间足显秦其斌对于当年认购小飞乐的投资者心存感激的那份难忘真情。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而创造奇迹的秦其斌,回想以往一步步走过的历程时说:“那时还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发行承销商,也没有明确详细的法律法规,我们就这么摸着石头过河。每到关键时刻,总有无形的手在推进,你推一下,他推一下,就这么成了。”秦其斌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他参与这件破天荒的“中国第一股”的心态,用“水到渠成”来说明股份制改革是历史的必然,大势所趋。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