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以“四百工程”为载体 构建城乡联动群众工作新格局

以“四百工程”为载体 构建城乡联动群众工作新格局

  铜陵市素有“中国铜都”之称,是安徽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近年来,铜陵市委坚持把加强农村群众工作作为建设幸福铜陵的紧迫要求,围绕整合资源、下移重心、强化基层,在全市城乡党组织中实施了以“百家组织大联建、百名干部下基层、百个项目促发展、百件实事惠民生”为内容的“四百工程”,积极探索一条加强农村群众工作的新路子。

  城市农村“点对点”,实现农村群众工作由“村为主”向“一体化”转变。针对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资源有限、能力不强等问题,市委大力推行“百家组织大联建”,打开“城门”进“农门”,推动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成立“机关+村”联合党委,带动城市人才资金、发展项目、公共服务等资源向农村流动,在实现城乡党组织“一体化”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城乡携手联动抓群众工作的平台和路径。目前,全市142个行政村党组织全部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联建,实现了“点对点”无缝对接,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服务农村群众由“隔一层”变成“零距离”,转变了观念,强化了责任,城乡基层组织共建、优质资源共享、困难群众共帮、团结和谐共创的格局逐步形成。

  干部群众“面对面”,实现深入群众由“嘴上说”向“脚下行”转变。为把农村群众工作真正抓到位,市委着力推行“百名干部下基层”,组织和督促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与农民群众常来常往、同甘共苦、血脉相融,在农村基层履行服务群众的天职。市直单位负责同志每月保证1—2天深入联建村,会同村“两委”共同研究党建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办法。副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到联建村进行包片指导,围绕单位与村里商定的工作计划抓落实、促进展。机关工作人员、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联建村挂职代职,用双足来丈量党的群众路线。各级机关干部在服务“三农”中转变作风,在贴近农民群众中增进感情,实现了由“坐等群众上门”向“主动下村服务”、由“处理单一业务问题”向“为群众解决各种难题”的转变。

  为民谋利“实打实”,实现帮扶群众由“救个急”向“一揽子”转变。为了更多更好地为群众谋利益,市委大力推进“百件实事惠民生”、“百个项目促发展”,并使两者紧密结合,相互促进。联建单位既尽力帮助农民群众解决眼前困难,又着力提升联建村自我发展、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开展牵动性和普惠性工作推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抓项目促增收,凭借现有产业立项目、发挥行业优势带项目,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村长远发展;组建 “农业专家服务团”,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和指导,依托网络平台和移动通讯平台,帮助农民解决产、供、销方面的难题。抓实事惠民生,将新增财力的70%以上用于民生工程,重点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供水、道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抓“结对”促解困,组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与农户结对子,帮扶联建村生活困难党员和群众,使他们尽快脱贫致富。

  真联真建“心连心”,实现群众工作由“推着走”向“比着干”转变。为使“四百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以加强监督考核增强刚性执行力,把“四百工程”打造成科学发展的保障工程、富民强市的牵引工程、造福百姓的民心工程、干部队伍建设的强基工程,努力做到长效化机制化。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各单位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每年对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将工作情况纳入县级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内容,激发和调动各联建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许多单位在开展联建工作中,不仅立足自身力量,还主动协调联系其他单位和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真正做到用心用情用力。

  通过深入实施“四百工程”,全市有效实现了城乡党建资源统筹、群众工作力量整合,进一步融洽了党群关系,汇聚了发展合力。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700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连续5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实现了农村经济繁荣,城乡协调发展。两年多来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供了有益启示。

  要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的引领和保障作用,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密切联系服务群众的优势。群众工作抓得怎样,关键取决于基层党组织。在实施“四百工程”中,市委注重从城乡基层党组织大联建切入,在整合城乡组织资源上着力,充分发挥联合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这也是“四百工程”不断向纵深推进,并形成长效机制的根本原因所在。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把党的建设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各个层面和环节,从而使党组织既从密切联系群众的实践中不断汲取智慧和力量,又以自身优势促进和保障群众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

  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核心问题。市委在抓“四百工程”中,始终突出抓好这个问题,坚持从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享得到的好事实事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谋利造福,率先全面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率先实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开展“七位一体”专项救助,让农民群众不出村、不进城就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直面群众关切,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体现在让群众多得实惠上。

  要大力改进领导作风和工作作风,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群众生活在基层,群众工作说到底就是面向基层的工作。这几年,市委始终把走进基层、服务基层作为实施和推进“四百工程”的着眼点,不仅鼓励和鞭策机关干部深入村头、地头、炕头,多交农民群众朋友,多做访贫问苦的工作,而且尽可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更多地投放到基层,投放到农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切实树立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理念,弘扬党的优良作风,架设和拓展沟通联系群众的连心桥,把温暖播撒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把人心稳定在基层。

  要着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善于联系群众,善于引导和帮助群众同心同德创造美好生活,是各级领导干部必备的重要素质和本领。市委在抓“四百工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农村基层这所大学校里去接受教育和锻炼,让他们在同农民兄弟朝夕相处中学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到与群众打交道“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帮得上忙”。我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必须始终怀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真正把群众放在心上,把群众当亲人,在基层一线摔打磨练干部,使他们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更好地认知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从而不断提高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