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社会体制就业体制 白银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白银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为工作指针,以《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方案重点》为目标,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在巩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前期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工作水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失业保险制度,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机制灵活、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体制。
二、工作目标
(一)建立起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强化劳动力市场的服务功能,健全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工资指导价位等工作协调发展的机制和服务网络,以求发展、促就业、保稳定为出发点,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建立促进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的即时援助制度,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力争到2003年上半年,形成制度健全、运行规范、覆盖面广的劳动市场信息网络,进一步加大清理、整顿和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的工作力度,与各县区和主要街道联网,初步实现就业服务信息化,初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制度。
三、主要任务及计划指标
(一)健全公共就业服务制度。
1、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在促进就业中的作用,把全市各类困难企业中男满50周岁,女满40周岁的下岗失业人员作为重点服务对象,免费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培训等,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
2、积极向有关方面申请建立促进就业的专项资金,使公共就业服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并能满足实际需要。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社会保险补贴、职业补贴、小额贷款担保和贴息、再就业培训补贴、职业介绍补贴等专项支出。要管好用好再就业资金。
3、实行公共就业服务统筹管理。全市所辖城区的就业服务机构,要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人员和经费要落实。在全市制定统一的公共就业服务计划,统一设立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并确定服务标准,严格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劳动力市场管理和服务工作主要业务流程规范(试行)》的规定,统一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流程和服务规范;统一确定与服务绩效挂钩的专项经费使用办法;统一评估公共就业服务项目实施情况,使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对象在全市范围内能得到统一规范的服务。
4、实行就业援助,对政府有关部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有针对性地优先安排就业有困难的下岗失业人员,要将就业困难人员列出名单,实行专人帮扶;开展就业服务,对愿意接受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的就业困难对象,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在一周之内,为其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安置其就业;在全市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有效就业服务和即时就业援助制度。
(二)建立健全基层劳动保障机构
5、结合城镇社区建设,在全市66个社区、街道和乡镇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配备专人负责本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及流动就业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建立本辖区下岗失业人员、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台帐,形成功能完善、运作规范、服务高效、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服务网络。
6、基层就业服务组织的职责分工要明确,管理制度要完善,对辖区内的劳动力资源要实行动态管理。
(三)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
7、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开设专门服务窗口,为下岗失业人员办理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培训申请、职业技能鉴定、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以及为用人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办理有关就业和社会保险手续等“一站式”服务。实行“首问负责制”,为劳动者求职就业和用人单位招聘用人提供方便。
8、建立社会化的就业服务体系。在不断改善和大力加强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的基础上,制定措施,鼓励发展各类非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和营利性职业介绍机构,发展各种专业性职业中介机构和劳务派遣机构,充分发挥社会各类就业服务组织的作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9、积极拓展劳动力市场的服务功能。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失业人员特点,组织实施专门的就业服务项目,对自谋职业、自主创业者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服务;将就业服务功能延伸到全市下岗职工较多的各类企业、关闭破产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指导,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10、开展优质服务,提高服务水平。应用IS09000标准,在全市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中开展提高就业服务质量管理活动,不断完善各类就业服务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制度,使各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服务窗口。
[page](四)逐步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11、加大信息收集力度。市、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每年至少要进行一次空岗情况调查,结合调查工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了解企业当前及今后的用工需求情况;劳动力市场提供的信息要能满足求职者的基本要求,并逐步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做到有场有市。
12、以白银区为中心,建立覆盖全市各县区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并逐步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进行联网;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争取在2003年底建立互联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并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链接。
13、逐步完善信息公开发布系统,通过在市区繁华地段设立“信息发布栏”、在新闻媒体上刊登招聘广告等多种渠道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使劳动力市场信息得到充分利用。
14、加强市劳动力中心市场与各县区、街道、乡镇、社区信息联系,建立严格的信息网络运行制度,实现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资源共享。
(五)规范劳动力市场管理,逐步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
15、建立规范的就业登记制度。建立就业登记、失业登记与就业服务紧密结合的工作流程,把社会保险登记与缴费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完善失业登记和统计办法。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和失业管理。
16、逐步探索建立劳动力市场信息体系。今后,职业中介机构、各用人单位发布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不能有歧视性的内容;要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每年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全面地清理整顿、坚决打击和取缔非法职业中介机构,保持劳动力市场的良好秩序,争创文明职业中介活动。
17、制定城乡统筹就业的办法措施,逐步消除劳动力流动就业的各种障碍,建立统一规范、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
(六)建立公共就业服务与失业保险、职业培训、劳动工资工作的协调机制。
18、全面落实《失业保险条例》,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和办法,依法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强化基金征缴措施,建立个人缴费记录,落实财务会计和统计制度,加强基金管理,保证基金的安全与完整。对符合条件的人员,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确保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加强失业保险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失业登记、失业保险金申领发放、职业指导、职业介绍相互衔接的工作流程和管理办法。实现计算机管理,把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网络联结起来,管好用好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机构,充分发挥促进再就业的作用。合理布局经办网点,逐步向街道、社区延伸,为失业人员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19、要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职业培训的信息引导和服务作用,提高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增加工资价位发布的信息量,提高信息质量,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
20、按照知识化、专业化要求,加强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每年对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工作人员普遍进行一次相关政策和操作技能培训,就业服务从业人员要全部持证上岗;完善职业指导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和考讦办法,形成合理的职业等级机构;采取灵活的用人、考核办法,建立各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