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社会体制就业体制 贵阳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贵阳市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充分开发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为出发点,在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前期试点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水平,完善我市就业服务体系和失业保险制度,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积极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建立机制灵活,统一规范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
二、 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现状
我市自一九九八年六月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列为全国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试点城市以来,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在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指导下。市场载体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有所提高、法规体系逐步健全、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形成了以中心劳动力市场为龙头,以6个劳动力分市场,11个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为骨干、18家民办职介机构为补充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二是建成了劳动力市场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应用软件不断升级,达到部颁标准。两城区及小河区劳动力分市场职业介绍前台计算机通过ISDN联网方式与中心市场数据库实现了适时链接,资源及信息共享程度日益提高。三是建立了劳动力市场供求分析预测报告制度、工资指导价位制度,定期向社会发布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和工资指导价位信息。四是统一和规范了全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介绍服务规程,开设了“一站式”就业服务窗口;推行职业指导员资格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促进了职业指导工作和劳动预备制的开展。五是设立并公布举报信箱和电话,使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合法权益得到有效及时的保护。六是经省、市人大批准,出台了《贵阳市劳动力市场管理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市法规体系。目前,我市劳动力市场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正逐渐成为广大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开展求职和招聘的主渠道。求职者的市场竞争就业意识不断增强,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作用日益显现。
三、 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建立和形成符合“三化”标准的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和网络,是一项必须长期为之努力的工作。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虽已取得实质性进展,但距真正意义上的“三化”建设目标,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全市劳动力市场服务体系尚未建立,与“三化”建设目标和市场发展规则差距不小,不能满足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和求职者求职登记的需要;二是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尚不完善。虽然这一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客观上需要社会各方的努力、配合和支持、需要下岗职工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需要用人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但主观上我们执法监察力度和手段滞后,主动服务意识不强,方法单一,采集、发布信息方法不多、渠道不畅等,也是制约和影响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建立和完善的一大因素;三是职业指导员制度虽已推行,职业指导员队伍初步建立,但受人员素质和开展相关职业指导工作必备条件的制约,致使职业指导工作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虽已初步形成,但受经费和利益分配制约,致使信息的交流传递不畅,信息共享程度不高,造成市场的服务功能和作用难以延伸和拓展;五是民办职业介绍机构缺乏有效引导和管理,致使乱收费、假介绍的事件时有发生。
四、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推进试点工作目标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劳动力市场“三化”建设的要求,我市拟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以下工作目标:
一一基本建成覆盖全市、规模适度、设施完善、布局合理的职业介绍机构网络。
一一基本建立功能具全、制度完备、服务和流;陧规范、方式灵活、运行高效有稳定经费来源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一— 基本建立有专门工作人员.有固定经费来源及办公服务场所,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完善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工作机构,
一一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劳动力市场信息数据库,在市区职业介绍机构联网的基础上,实现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联网;将劳动力中心市场信息系统升级为广域网,并与部、省联网,将区、县(市)劳动力分市场信息系统升级为局域网,并建立严格的信息网络运行管理制度,实现全市公共职业介绍机构信息共享。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