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金融改革 拓荒者——原河南省副省长秦科才访谈录
拓荒者——原河南省副省长秦科才访谈录
郑州夺了第一,秦科才功不可没
如果将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视为新中国期货市场诞生的标志,那么中国的期货市场比证券市场还要早生俩月。
对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开业,当时国际社会反应敏锐,有海外媒体称之为:“中国革命以来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第一”。
两个“第一”怎么就被河南郑州夺了去?
正统的说法通常是:河南是农业大省,郑州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如此等等。但是,中国的期货市场之所以能从郑州起步,与当时河南省委、省府对此事非同一般的重视、明显超前的认识、大力地支持以及积极地争取是分不开的。
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忆及当时的情况时曾写到:从开始酝酿思路到正式开业,经历了三年多时间,遇到了无数历历在目的困难与挑战。杜岩、常清、秦科才、杨昌基、方略、靖明玉、袁世民、李经谋、高适之等同志起了不可估量的开拓性作用……
田源会长所提及的秦科才,时任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主掌着河南省的粮食、供销、商管、工商、物价、外事、外贸、商检等18个厅局外加3个省直公司,乃当时河南省具体主抓此事的最大的官。
著名经济学家董辅 先生曾说过一句很动情的话:中国期货市场的开拓者功不可没。
秦科才即是开拓者之一。
郑州市场开业,秦科才耗神三年
1990年6月14日,正在河南省视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就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发表讲话,明确提出将在郑州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
1990年6月25日,商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再次发布了这一消息。
1990年10月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
1990年的这些日子,秦老至今记忆犹新。
为了1990年10月12日这一天,秦科才耗神三年。
据秦老介绍,河南省对期货市场的研究工作开展得比较早。1987年,河南外贸部门的一些同志在对外贸易中切身感觉到,没有期货市场,就不能规避风险,就难以把握机会,甚至是造成损失,吃大亏。当时主管外贸工作的秦科才立即意识到了该问题的重要性及深远意义,并指示有关部门迅速将材料上报国务院。不谋而合的是,在当时国务院总理李鹏的亲自过问和倡导下,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联同国家体改委、商业部等部门,已经成立了中国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组长即为现中国期货业协会会长田源。
几乎是与国家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同步,早在1987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便将期货市场作为重大课题,开展了研究工作。
郑州市场的研究工作是从1988年开始的。1988年4月,河南省政府为了卓有成效地开展期货、批发市场课题研究,专门成立了河南省期货、批发市场研究领导小组,秦亲任组长;同时,以河南省粮食局为主,成立了郑州粮油期货、批发市场课题组。
其间的变化是,“期货市场研究”变成了“期货、批发市场研究”。
从现货批发到远期合同再到期货交易,是开拓者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设计出的中国期货市场发展三步曲。这无疑是切实慎重的。
“作为研究领导小组组长,我的原则是:积极支持,全力参与,认真领导。”秦认真地说,“这事儿耗了我三年。”
但三年并不算完——1990年,秦科才出任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管理委员会首任第一主任委员,继续为此事劳心。
单轨双轨并轨,秦科才细论市场
“你知道‘双轨制’吗?”秦老笑问。
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粮食实行的是计划收购和计划分配,简称统购统销;80年代初开始,粮食流通实行“双轨制”——议购议销、市场调节;1993年,粮食购销价格放开,全部由市场调节,实现了由双轨到单轨的“并轨”。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后的第一笔交易是4500吨河南白麦,成交价格0.86元/公斤,买方是中国粮油贸易公司,卖方是河南省驻马店地区议价粮油公司。
当时各地都有议价粮油公司,你看现在还有这样的称谓吗?
商品经济问题,实质上是个市场问题。列宁说过:“哪里有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哪里就有市场。社会分工和生产发展到什么程度,市场就发展到什么程度。”郑州市场的建立,对于调节供求、稳定粮价、指导生产、引导消费,合理配置粮食资源,促进我国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重塑我国市场体系,不仅在实践上,而且在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另外,在1989年“6·4”风波过去不久开业的郑州市场,还被一些海外媒体视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秦老笑称:“郑州市场凭空新增了一项功能。”
现在看来,中国期货市场的诞生比证券市场还要顺当。为什么?就因为物价问题。当年中央上层着急的是什么?是物价闯关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双轨制闹翻天,钢材出厂价700元一吨,但计划内倒计划外,愣能闹到每吨2000元。
坊间有一说法:1988年11月9日,当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组长姚依林和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兼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秘书长张劲夫共同主持了“《中国证券市场创办与管理的设想》汇报会”。会上,两位中央领导仍在关心物价问题,仍在关心期货市场。
劲夫同志问:“你们有没有研究过资本主义有哪些可以为我们所用?我国理论界有人提出社会主义不能搞期货交易,只能搞现货交易。”
时任经贸部部长助理的周小川同志讲:“期货有稳定的作用,期货运用好可以促进市场。”
财政部副部长项怀成接着说:“期货可以分担风险,有利于稳定。”
此故事未经考证。但看得出来,早期期货市场甚至比证券市场还要为高层所接受。1988年3月25日,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即已提出:“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
观念、体制,秦科才谈问题和体会
“我国建立粮食批发市场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资借鉴,加上疲软的粮食市场环境以及人们思想观念、认识上的问题,加大了市场启动的难度。”秦老说,“郑州市场开业后,制约市场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场内交易不够活跃,场外交易大量存在;二是运输困难;三是结算迟缓,资金融通困难;四是平价粮食价格政策调整对市场影响较大……一些现在看起来不成问题的问题,当时都需要一个个去解决。对于这些问题,商业部等国家有关部委高度重视,给予大力支持,确定了优先安排铁路运输、免征合同印花税和批发环节营业税、放宽价格幅度、扩大交易品种等一系列决策和优惠政策。
《国家税务局关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交易合同免征印花税问题的批复》
《国家税务局关于粮食企业在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销售议价粮油免税问题的批复》
《商业部粮食储运局、铁道部运输局关于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交粮油运输问题的函》
《河南省计经委、郑州铁路局、河南省粮食局关于优先安排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交粮食、油料运输的通知》
……
“数不清当时我们要了多少批复,发了多少函。”
“思想观念、认识不足上的问题有没有?肯定有。”秦老说,“有人讲,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是根本,商品只是办法。这就是当时思想认识上的问题。1991年,田纪云副总理视察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时讲了六个字、一句话。六个字是‘形势、问题、办法’,一句话就是‘粮食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应该是粮食逐步商品化,经营要市场化’。田副总理还说:‘改革的问题,谁认识的早、行动快、抓得紧,谁就占便宜;谁认识迟、行动慢,谁就吃亏。’切中要害。”
“我比较乐于接受新事物,注意在工作中学习。在思想观念上,我没有拖后腿。”秦老这样评价自己。
分家不分心,秦科才翻看手心手背
“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现在是两块牌子,两套机构。但是家分了思想上不要分,要互相支持,相互配合,充分体现期货市场是先导,现货市场是基础,要互动、双赢。现在两个单位的领导在这方面做得很好。”秦老语重心长地说。
“这两年批发市场搞得很活,取得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批发市场的创建、发展,李经谋同志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现在批发市场大力发展中华粮网、电子商务,继续走在时代的前列,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郑州商品交易所一度辉煌,支撑了中国期货市场的半壁江山,目前暂时处于结构调整中。但是郑商所基础好,我国加入WTO对于中国期货市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要稳步发展,要早上新品种。筹建郑州市场时,最早考虑的品种是棉花,但当时棉花的价格国家定死了,没法上。现在放开了,要争取早上。目前期货市场的问题是套保没有得到社会的充分重视,投机力量也不足,社会对期货市场还有误解,缺乏关注,期货交易品种太少。作为交易所,一定要规范交易,要自律、诚信,这是发展的基础。现在农产品的定价权在CBOT,有色金属的定价权在LME。但我相信一定会有那么一天,郑州市场形成的价格,将成为具有国际权威性的价格……”
秦老手心手背,反复掂量,期望甚殷。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