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社会体制教育体制 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先声

召开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先声

1977年8月4日至8日,邓小平在北京主持召开了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这是他刚刚恢复工作两个星期后的第一个重要会议。如果说1978年3月的全国科学大会预示着科学和教育春天的到来,那么这次座谈会就是春天之前的一声惊雷。

自告奋勇抓教育

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的领导职务。他自告奋勇要求抓科学和教育,成为这两条战线拨乱反正的直接领导者。

1977年8月4日至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三十余位科学和教育工作者,走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参加邓小平主持召开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邓小平在会上指出,建国后的17年,教育战线同科研战线一样,主导方面是红线。我国的知识分子绝大多数是自觉自愿地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是劳动者。对知识分子,除了精神鼓励,还要改善他们的物质待遇。强调从1977年起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关于学风问题,要坚持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争论。连续4天的会议,每日上下午讨论,邓小平自始至终参加,认真听着每个人的发言,平等地和大家讨论,还不时插话。

在经历了长达十年的磨难后,大家是多年来第一次参加这样的会,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要倒出来,因此心情格外激动,争着要把心里话讲出来。他们畅所欲言,揭发批判“四人帮”对科学和教育事业的种种破坏,摆出了当年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会场气氛十分热烈。

此时,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招生工作会议刚刚结束,已经形成了1977年高校招生方案。这个方案较以往有三点突破:一是明确规定普通高校招生一般要有高中毕业或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文化水平;二是决定试招应届高中毕业生4000到1万人直接上大学;三是强调重视文化程度,对考生要进行文化考查。但是,招生的方式依然沿袭“文化大革命”期间“自愿报考,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查”的原则。8月4日,教育部的报告送达国务院。

  邓小平最初是“同意今年的招生基本上还按原来的办法”的,因为在他的计划中,恢复高考需要一年的准备时间。在座谈会上,邓小平阐述了他的想法:从明年开始执行新的教育制度。今年做准备,把学制、教材、教师、学生来源、招生制度、考试制度、考核制度等都确定下来,都要搞好。搞好后就不要经常变动了。他真诚地询问专家:一年准备行不行?要把教材重新编好,按提高的标准来要求。教师的选择、调配,教学方法的准备,还有从明年开始恢复招生考试制度,这一套要研究好。一年准备来得及吗?

邓小平的真诚感动了与会专家,启发了大家的思路和灵感。许多学者连夜赶写发言提纲,研究思考高考制度问题。8月6日,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性发言,强烈要求必须立即改进大学招生办法,引发了热烈讨论。

查全性慷慨陈词,抨击了现行招生制度的四个严重弊病:一、埋没了人才,大批热爱科学,有培养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二、卡了工农子弟上大学;三、坏了社会风气,助长了不正之风;四、严重影响了中小学生和教师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查全性强调,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大学新生质量没有保证,其原因之一是中小学生质量不高,二是招生制度有问题,主要矛盾还是招生制度。他呼吁:一定要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办的就不要拖到明年去办。

查全性的发言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吴文俊、王大珩、邹承鲁、汪猷等纷纷发言,赞同查全性意见,建议党中央、国务院下大决心,对现行招生制度来一个大的改革,宁可今年招生晚两个月。不然,又招来20多万人,好多不合适的,浪费就大了。

专家们的意见震动并激励了邓小平。他问坐在身边的教育部长刘西尧:今年就恢复高考还来得及吗?刘西尧说,推迟半年招生,还来得及。邓小平听了,当场决断:既然今年还有时间,那就坚决改嘛!把原来写的招生报告收回来,根据大家的意见重写。招生涉及下乡的几百万青年,要拿出一个办法来。今年就开始改,不要等了。一个重大决策就这样出台了。

8月8日,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结束。邓小平在总结发言中再次明确宣布: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著名的八八讲话

1977年8月8日,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谈到关于教育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时,他大胆提出:”今年就要下决心恢复从高中毕业生中直接招考学生,不要再搞群众推荐。从高中直接招生,我看可能是早出人才、早出成果的一个好办法。”

1977年8月13日,根据邓小平关于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制度的指示精神,教育部即刻在北京再次召开了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会议开始后,首先传达了邓小平“八八”讲话及其他一系列谈话精神,代表们深受鼓舞。经过代表们讨论的招生工作意见,及时地报告给了邓小平,他对文件详细审阅,并亲自修改。在邓小平的亲自指导下,恢复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高等学校统一招生制度得以全面恢复。

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接见了出席全国招生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从1977年起,对高等学校招生制度进行改革,恢复统一考试制度。凡是工人、农民、“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毕业生,符合条件者均可报考。招生办法是自愿报名,统一考试,地(市)初选,学校录取。录取原则是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这次座谈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实现了两个突破:在思想上突破了“两个凡是”,在教育上突破了“两个估计”。它对于全国解放思想,冲破“左”的禁锢,澄清路线是非,端正指导思想,扭转教育领域徘徊观望的局面,调动广大教师和干部的积极性,起到了决定性的指导作用。由此,中国拉开了教育拨乱反正的序幕,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也成为了教育走出灾难、走向繁荣的转折点。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