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华国锋主持下的中共十一大

  《中国共产党党章》的规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在特殊的情况下,可以提前或延期举行。

  中共十大是在1973年8月召开的。按照正常的情况,中共十一大应在1978年召开。但是由于发生了粉碎"四人帮"这样重大而特殊的情况,所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前召开中共十一大。

  就在中共十届三中全会结束后二十来天,1977年8月12日至18日,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大会主席台上,高悬着两幅巨大的画像:"伟大领袖"毛泽东像和"英明领袖"华国锋像。这两幅画像,形象地表明华国锋是毛泽东的继承人。

  出席大会的代表共1510名,代表3500多万中共党员。

  大会在8月11日举行了预备会议。在预备会议上,汪东兴显眼的地位,引起人们的关注。预备会议选举大会主席团,华国锋当选为主席是意料之中。副主席除了叶剑英和邓小平之外,增加了一人,即汪东兴。另外,汪东兴还兼任主席团的秘书长。这样,汪东兴的地位一下子就突出起来。在此之前,汪东兴还只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汪东兴当选为大会主席团副主席的潜台词,就意味着他不久将成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另外,从中共历届党的代表大会的秘书长来看,也都是重要人物:中共七大的秘书长是任弼时;中共八大的秘书长是邓小平;中共九大的秘书长是周恩来;中共十大的秘书长是张春桥。

  华国锋要加强汪东兴的地位,实际上也就是为了加强他自己的地位。因为在十届三中全会上,随着邓小平恢复了中共中央副主席的职务,中共形成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三驾马车"的领导格局,使"华汪体制"中汪的地位下降。所以,华国锋采取了加强汪东兴地位的措施。

  历数中共的几次全国代表大会,可以看出,都是在时代大背景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召开的:

  中共七大是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中共八大是在苏共召开了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以及中国全面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中共九大是在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中共十大是在发生"林彪事件"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中共十一大则是在粉碎"四人帮"的大背景下召开的。

  政治报告是中共每一次代表大会的主题。中共七大由毛泽东作政治报告;中共八大由刘少奇作政治报告;中共九大由林彪作政治报告;中共十大由周恩来作政治报告;中共十一大则由华国锋作政治报告。

  华国锋的政治报告长达4小时。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花了很大的篇幅批判"四人帮",这当然必要。但是,由于华国锋自己仍站在"左"的立场上,所以他的政治报告充满着"左"的理论和错误,充满着自相矛盾。

  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宣告:历时11年的"文化大革命",以粉碎"四人帮"为标志,已经结束。

  应当说,华国锋宣告结束"文革",是符合历史潮流的。可是,他偏偏说,他所宣告的是"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言外之意,还要来第二次、第三次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所以,他不是在那里否定"文革",而是在那里肯定"文革"。

  其实,华国锋是依据"两个凡是"这么说的。毛泽东早在1966年7月8日写给江青的信中便说:

  现在的任务是要在全党全国基本上(不可能全部)打倒右派,而且在七八年以后还要有一次横扫牛鬼蛇神的运动,尔后还要有多次的扫除……

  华国锋尊奉毛泽东的"教导","文革"要七八年来一次,所以把这次"文革"称为"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他依然强调,党内有"走资派","资产阶级就在共产党内"。所以,"文革"要进行多次。

  另外,他把"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说成"历时11年",实际上把粉碎"四人帮"之后的一年也算了进去,这是错误的。因为粉碎"四人帮",就标志着"文革"的结束,绝不是到了中共十一大华国锋宣布"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胜利结束"这才结束的。

  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充分肯定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毛主席指出:"这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对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建设社会主义,是完全必要的,是非常及时的。"鉴于苏联复辟资本主义的历史教训和我国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毛主席以无与伦比的伟大革命气魄,亲自发动和领导了无产阶级专政历史上没有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华国锋甚至宣称:"粉碎'四人帮',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个伟大胜利。"

  华国锋把跟"四人帮"的斗争,称为"第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

  经过这场政治大革命,我们党取得了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重大路线斗争的胜利,粉碎了刘少奇、林彪、"四人帮"三个资产阶级司令部,在反复争夺中夺回了被他们窃取的那一部分权力,使我国的无产阶级专政空前巩固,为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全面地、正确地贯彻落实扫清了道路。

  华国锋肯定了在"文革"中召开的中共十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

  华国锋继续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继续强调"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安定团结不是不要阶级斗争。第一次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胜利结束,决不是阶级斗争的结束,决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结束。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个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种斗争是长时期的,曲折的,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文化大革命这种性质的政治大革命今后还要进行多次。我们一定要遵照毛主席的教导,把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进行到底,逐步消灭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用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直到实现我们的最终目标--共产主义。

  华国锋在政治报告中,要求"一定要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重申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正确决策。但是,华国锋又流露了在现代化建设中急于求成的情绪。

  华国锋的政治报告,可以说是正确和错误的混合物--

  他既宣告了结束"文革",却又充分肯定了"文革";

  他既号召批判"四人帮",却又仍然不批"四人帮"的极左;

  他既强调要安定团结,却又要以阶级斗争为纲;

  他既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却又要"大干快上"、急于求成。

  所以,华国锋的政治报告,没有纠正"文革"的错误理论,没有在理论上和方针上完成拨乱反正的任务。

  叶剑英在大会上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邓小平在大会上致闭幕词。那时,邓小平恢复职务不久,大会由华国锋所左右。邓小平在闭幕词中说:

  我们一定要恢复和发扬毛主席为我们党树立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起码标准。一定要言行一致,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反对华而不实和任何的虚夸,少说空话,多做工作,扎扎实实,埋头苦干。

  1977年8月19日,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新的领导核心: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

  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

  这样,邓小平仍排名第三。

  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韦国清 乌兰夫 方毅 邓小平 叶剑英 刘伯承 许世友 纪登奎 苏振华 李先念李德生 吴德 余秋里 汪东兴 张廷发 陈永贵 陈锡联 耿飚 聂荣臻 倪志福 徐向前 彭冲

  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以姓氏笔画为序):

  陈慕华(女)赵紫阳 赛福鼎

  在中共十一大结束后不久,1977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公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组成名单。军委主席为华国锋,副主席为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

  1977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共中央宣传部,任命张平化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张平化曾经是华国锋的"顶头上司"。华国锋当年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时,张平化是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

  中共中央规定,中共中央宣传部的任务是,在党中央领导下,掌管全国宣传、文化、出版工作中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中宣部协助中央在业务上指导中央所属和国务院所属宣传、文化、出版单位的工作。中宣部对省、市、自治区的宣传部门有指导的责任。

  这样,"中共中央宣传口"从此结束了历史使命。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