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
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山东诸城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开展“政府主导、科学定位、贴近基层、服务农民”的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把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中心村设立公共服务机构,建立了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打破了公共服务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结构”,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条件。
实行科学定位,明确农村社区职能。农村社区的职能定位是服务,具体承接政府行政部门延伸在农村的政务服务及有关公共服务,实行“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服务和中心村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合理确定社区所在中心村及服务范围。服务半径一般掌握在2—3公里,涵盖5—6个村、1000户到2000户,村庄集聚度高的可适当增加个数,优化农村社区空间布局。按照这一标准,至2008年底要在全市农村中建设180多个农村社区。
开展集中服务,真心贴近农民。在社区中心村建立服务中心,内设医疗卫生、社区环卫、文教体育、计划生育、社会保障、社区治保六个服务站,实行“一门式”集中办理。每个社区配备7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主要从乡镇(街道)机关和部门站所中选派、从社会各界人员中选聘,并对选派到社区的工作人员从职称评定、评先树优、提拔重用、工资报酬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我们要求乡镇(街道)干部的提拔对象至少要有半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以此激励工作人员对农民群众用心服务、真心服务、贴心服务。
实行政府主导,多方配套联动。制订出台了《诸城市农村社区建设考核奖励办法》,将该项工作列入乡镇(街道)重点工作考核内容,对社区服务工作成效明显、群众满意度高的乡镇(街道)给予重奖;建立科学化的农村社区服务运行机制,制定了部门参与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在资金投入上,建立起以市镇两级财政资金投入为主体,以单位自愿帮扶为辅助,以社会捐助为补充的农村社区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创新农村社区化服务体系,改变了诸城长期以来农村公共服务被“边缘化”的问题,使农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政府的公共服务,为全市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开辟了新路径。
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有效分流了乡镇机关富余人员。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为政府职能转变搭建了平台,有效整合了政府所属部门的服务职能,做到了政府服务职能向村户延伸,实现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农村社区化服务和建设,还为我市找到了一条安置和消化乡镇(街道)机关富余人员的有效途径,我市先后将原来的23处乡镇(街道)撤并为13处,把近千名乡镇(街道)机关富余人员安排到农村社区工作。
推动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开展农村社区化服务,将服务职能和必要的社会事务管理职能从村庄转移到社区,使村级组织能够腾出更多的精力抓班子自身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同时,推行农村社区化服务,着力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体现了以人为本、服务农民的理念,改善了农村干部和群众的关系,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与战斗力,提升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夯实了党的执政基础。
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加快了乡村文明进程。通过倡导互助精神、调解民间纠纷、化解各种矛盾、加强治安防控等措施,促进了乡风文明、社会和谐。同时,农民群众在享受政府的公共服务、参与社区建设过程中,逐步养成了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遵纪守法、互帮互助、邻里和睦的良好风尚,提高了农民的文明素质。
(作者:中共山东省诸城市委书记)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