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树立生态文明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树立生态文明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把“建设生态文明”明确列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奋斗目标,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深入理解和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利于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确立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新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人类未来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促进、共处共融。生态文明是要在把握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利用自然、保护自然,繁荣物质文明;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绿色价值观”、“生态政绩观”等原则往往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和法律制度,促进了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要求人类尊重和爱护自然,树立生态观念,以此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丰富了精神文明内涵。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为实现生态文明提供了基础条件,生态文明也有力地促进其他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注意将生态文明建设与其他三大文明建设统筹考虑,有机结合。

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这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纲领而提出来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这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生态文明既是节能减排降耗的量化指标,又是适应当前发展形势的全新发展理念和工作思路。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存发展需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应落实到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环境建设中去。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一要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任务。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新趋势,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把经济发展的动力转变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协调增长。建立环保资金投入机制,引进民间和社会资本,加快生态环保项目的产业化。二要培育和发展生态文化,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发展先进文化,以生态文化提升国家软实力,树立注重生态效益的发展观、政绩观。结合公德教育,广泛开展教育活动,增强全民环保意识。组织科技人才,攻克环保关键技术难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完善生态环保、生态产业发展等领域的立法工作。三要培育和发展生态环境,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条件。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严格资源开发管理,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加强生态工程建设,健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推进生态城市、生态社区、生态村镇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从而不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