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行政体制 推行电子政务 提升行政能力

推行电子政务 提升行政能力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关在履行职能、完成所承担的各项公共事务的过程中,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计算机技术,实现组织机构和工作流程及其信息资源的优化组合,打破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透明的服务模式和过程,是政府在管理和服务手段上的变革与创新。顺应知识信息化、业务数字化、办公网络化、运转一体化的时代潮流,积极推行电子政务,已成为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一项迫切要求。

一是提高政府科学行政的能力。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科学行政的核心是要实现决策的科学化。面对浩如烟海、杂乱无章的各类信息,没有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支撑,不经过决策前的缜密分析论证,就难免发生决策失误,或出现执行上的困难。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使得各级政府在决策时,通过信息网络和计算机技术,一方面可以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各种相关信息,使大量纷繁庞杂的信息处理简捷化、精确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也为更广泛、深入地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提供了便捷有效的途径。同时,各级政府在决策执行的过程中,凭借电子政务系统,可以尽快地了解、收集到决策贯彻落实的情况及执行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以便及时纠正偏差、化解矛盾。例如,呼和浩特市在政府综合门户网站设立了“市长信箱”,作为征求对政府决策和行政管理的意见与建议的重要渠道,每月平均收到有决策参考价值的市民来信60多封。市政府领导和各部门高度重视这些信息反映,凡涉及政府决策的重要建议,均要提交政府办公会议讨论,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决策过程的科学性和决策落实的效果。

二是提高政府民主行政的能力。民主行政要求政府加强民主政治建设,丰富民主的形式和内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行电子政务有利于创新政府行政流程、简化内部管理,推动部门间协同办公,有效克服条块分割的弊病;有利于加强政府与民众的交流,实现政府与民众的互动。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利用综合门户网站,建立起政府与民众之间便利的网络沟通平台和快捷的互动反馈机制,提高了民意在政府行政中的权重,激发了公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特别是政府在正式颁布涉及公众利益的政策法规前,都要在门户网站上及时公布,以便在决策前广泛征求并听取群众和专家的意见与建议。这种互动的服务模式,有力地促进了政府职能由偏重行政管理向着重为社会公众事务服务转变。同时,电子政务使政府的政务信息有效公开,提高了行政透明度,使政府的行政管理操作过程建立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

三是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依法行政要求政府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职权。电子政务借助信息网络技术,有利于将法律约束固化于政府行政管理的计算机程序控制之中,有利于将政府行政行为公开于网络门户,从而使得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主观随意性受到有效抑制。目前,呼和浩特市正在试行“全程办事代理制配套电子政务监察系统”,该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信息互通与资源共享,将政府行政管理的过程和内容公开,采取政府无偿代理的形式,依法全程代理民众办理其所要求办理、政府应该办理的事项,既提高了政府办事的透明度和效率,又将法律程序和政府行政管理制度规范到系统中,以保证整个行政过程均依据法律、执行法律、受法律严格约束,从而有效地制约了行政不作为或行政乱作为的现象。

(作者: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