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供销合作:构建和谐广东的助力
供销合作:构建和谐广东的助力
近年来,广东省供销合作社利用完善的组织网络,积极探索和发展新型合作经济,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组织化程度,在促进农民增收、建设和谐广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我社也不断发展壮大。2004年,全社总资产达275亿元,实现纯利润8720万元,在组织体系、购销网络、服务设施等方面保持了较强的优势。
深化社有企业体制改革,开辟合作渠道。10多年来,为适应市场竞争,我社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发展连锁经营,使所属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2004年,全系统开展连锁经营的企业有25家,如省农资配送公司以连锁经营方式,建立了两个一级配送中心,10个二级配送中心,基本覆盖了全省主要的化肥集散地和化肥消费地区。部分社有企业通过转换体制,重新挑起为农服务的担子。如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供销合作社于1994年实行股份合作制改造,成立了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实行全员持股,并重新发动农民入社。现已吸纳农民社员13360户,占全镇农民总数的80%。改制后成立的股份合作制公司,大力兴办塘鱼交易市场、生猪屠宰厂和水产品加工厂,为当地农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逐渐发展为以商贸为主、农工商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被省政府评定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04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28.7亿元,其中农产品销售收入11亿元,带动农户23972户,助农增收3276万元。
领办专业合作社,构筑服务平台。依托组织、人员、资金和经验优势,全省各地供销合作社积极领办农资专业合作社、消费品专业合作社和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推动了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基层供销社发展的空间。南雄市供销合作联社,近年来通过引进甜玉米种植技术,联结上游龙头加工企业,成功领办6个甜玉米专业合作社,吸引2814户农民入社,种植美国甜玉米3500亩,平均亩产900公斤,每亩纯收入750元,使户均收入翻了一番,创造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三赢的可喜局面。台山市都斛蔬菜专业合作社,是以当地菜农为主体成员的一个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326户农民社员和2000多亩的生产基地。该社以供销合作社的“三农”综合服务区为强大后盾,为农民提供种子种苗、农药化肥、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购销等一条龙服务,农民只需交纳10元,即可成为该社社员并享受其配套服务。
发展社区消费服务社,构筑和谐社区。社区消费服务社是以社区为基地的服务性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有城市消费服务社和农村综合服务社两种。信宜市供销合作联社以综合服务社改造基层社,建立了8个综合服务社,承担农业生产资料和日用消费品供应、农副产品收购、烟花爆竹经营等业务,增强了为农服务的能力。徐闻县前山镇基层供销合作社与曹家村合作成立曹家综合服务社,供销合作社投入20万元,村委会出资1万元并提供经营所需场地,发展村民社员228人。该服务社经营范围涉及农资商品、日用杂品、五金交电、副食品、农副产品购销等,还建有机耕服务队、庄稼医院、简易农贸市场等便民服务机构和设施,解决了当地农村生产生活中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推动了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
发展各类行业协会,构筑行业协会服务平台。广东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内的行业协会是依托各级联社组建的,承担行业管理和中介服务职能。行业协会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业务型行业协会,以农资、再生资源、烟花爆竹等协会为主;另一类是农副产品行业协会,通过协会主体,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以提高行业整体效率。全省性的行业协会,如农资行业协会,是以广东省农业生产资料公司为龙头组建的,对全省农资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发挥着重要作用。非全省性的行业协会,如广宁县农产品行业协会,是广宁县供销合作社依托供销合作社资源开发公司组建的。该协会吸纳企业会员29家,个人会员50户,包括16家在当地从事竹子加工的企业和5户竹子种植专业户。2004年,该协会会员单位的竹子加工产值达3600多万元,其中90%出口到欧美、日本及中国的港澳台等地,创汇370万美元。该协会还联合27个会员单位共筹资金,在该县工业园开办了面积1200多平方米的土特产商场,经营100多种土特产品,为当地土特产品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
(作者:广东省供销合作联社副主任)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