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行政体制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政治保障研讨会”综述

 由求是杂志社政治编辑部、浙江省委今日浙江杂志社和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联合举办的“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落实‘十一五’规划提供政治保障研讨会”,于10月15日在杭州举行。浙江省委副书记夏宝龙,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陈敏尔,《求是》杂志副总编张晓林以及来自北京、浙江等地的专家学者6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与会者强调,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奋斗目标、主要任务和一系列重大措施。学习贯彻落实好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对于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任务繁重而艰巨,必须有坚强的政治保障。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在我们这样一个幅员辽阔、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强有力的政治保障,经济建设是搞不好的。有了坚强的政治保障,才能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针和各项政策,把国家的法律、法规,贯彻到经济建设和各项工作中去;才能防止和排除各种错误思想、错误倾向的干扰,依法惩治和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才能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实现党和国家确定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而共同努力奋斗。

与会者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我们党。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此,必须抓好党的建设。

一要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基础。当前最重要的是要提高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坚定性。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理论武装工作,进一步加强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重大问题的学习研究,加强对改革发展实践中现实问题的研究,增强理论工作的创造力、说服力和感召力,增强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效性,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上来,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要多做统一认识、解疑释惑的工作,帮助人们充分认识“发展是硬道理”不等同于“GDP的单纯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速度为中心”,要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个领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落实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行动上,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与会者认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二者统一于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之中。一方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体现保持党的先进性这个根本要求。我们党只有适应时代的发展,按照党的先进性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另一方面,保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体现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实现党的奋斗目标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增强执政兴国的发展意识、执政求进的创新意识、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和执政图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来,落实到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上来。

三要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有好的作风,完成伟大的历史使命必须有好的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有好的作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要着力解决一些党员干部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如思想作风上因循守旧,安于现状,无所作为,不求进取;工作作风上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领导作风上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或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学风上理论脱离实际,教条主义、形而上学猖獗;生活作风上不检点,挡不住金钱美色的诱惑,甚至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等等。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防止和杜绝各种不正之风,我们党才能解决好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才能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胜利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决克服一切不符合党的事业发展要求、不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不良风气,同时总结新的实践经验,努力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新的作风。

与会者还强调,要通过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就无从谈起。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亿万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没有人民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任何事情都办不成。只有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地位,社会才能充满生机活力,人民群众才能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主动地参加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去,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而努力奋斗。

与会者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应当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完善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注重扩大基层民主,完善城乡基层政权、基层自治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民主制度建设。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应当加强立法工作,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权利、规范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法律,使社会主义法制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意识,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事,克服重人治轻法治,甚至法外执政、法外用权的现象。领导干部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通过法定程序,实施依法行政。既要防止和避免行政权力被滥用,保障公民权利,又要强化管理手段,提高行政效率,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管理的法制化水平。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下大力气解决司法不公和司法腐败问题。同时,还必须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解决好选人用人问题;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体制,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妥善化解和处理社会矛盾的机制,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等等。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