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祁县商品实价制改革遇挫
祁县商品实价制改革遇挫
4月12日,祁县商场里,两名男子和女老板一番砍价后,将一件标价170余元的夹克以100元的价格买走。与许多地方一样,买东西搞价还价的事情在祁县人的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
作为全国第一个率先尝试明码实价的祁县而言,却是最不应该发生的事。这意味这个唯一的价格诚信改革试点的失败。2006年11月开始,为了防止价格欺诈杜绝讨价还价,祁县开全国之先在县城及各乡商业经营服务网点全面推广明码实价制度。
如今,距离祁县全面推行明码实价(不搞价)制度,已经过去了近4个月。在祁县搞价并没有减少多少。
时至今日,只有30%的商场实现了不搞价,这场最大的价格诚信改革,成为最大的失败案例。
不过对整个物价体系而言,祁县的尝试无论成败都具有标本意义。但祁县物价部门仍然期待未来一两年内实现祁县物价的“天下无贼”。
晋商发源地物价诚信“试水”
2006年,晋中市物价局局长崔砚岗到美国考察调研,他惊奇地发现,作为一个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摆放在售货架上出售的所有商品,无论价格高低,都“明码标价”,买卖东西从不搞价。这套完善的诚信市场价格体系,带给多年从事物价工作的崔砚岗很大的触动。在榆次市场买一件衣服对半侃完价,还不知道要被商家赚几倍,与美国相差太大了。
“资本主义能搞成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在飞机上,崔砚岗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思考。而此时,祁县政府也逐渐意识到,如果实行明码标价,不但可以规范市场价格行为,还能营造一种和谐的市场经济氛围,将祁县作为晋商发祥地的晋商精神体现出来。
双方的想法不谋而合:要大的范围推广“明码实价”,先将祁县作为成为明码实价的第一个试点县,要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把晋商故里打造成一个价格明明白白的净土。明码实价开始以政府行为作用于祁县的整个社会中。
2006年11月开始,这一行动正式拉开帷幕。首先是祁县物价部门开始对基层1078家经营户进行民意调查,随后成立了由县主要领导牵头的“明码实价”工作领导组,起草制定了相关工作方案和公告,赶印的数万张宣传单第一时间对各经营单位进行发放。
祁县搞“明码实价”在全县展开,所有的准备工作却只用了一个月。此前,祁县物价局对明码实价的了解,除了国外的情况,仅仅知道作为直辖市的重庆在2005年推广明码实价时,当地物价部门仅在选取一个试点商场时,就用了三个多月。
一个月后,祁县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将全县实行明码实价,同时,祁县电视台等媒体也纷纷赶制相应的专题节目,一时有关明码实价的报道成了电视屏幕里出现最多的内容。
三通鼓罢,“地面战役”正式展开。祁县物价部门组织大量人力,开始深入商业、医药业、维修服务业、美容美发业、餐饮业等领域,对经营者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方面进行规范指导,要求经营者在考虑商品价值和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基础上,定出科学合理的价格,树起“明码实价”承诺牌,贴上“明码实价”价签,同时建立起供物价部门监管的商品购销台账等。
很快,祁县城乡、旅游景区等地的商家和服务行业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明码实价”工作,一时之间,买卖东西不能搞价了,成了当地人讨论最多的话题。
倍受质疑的“最低价格”
政府的想法是,通过积极引导,让经营者制定出合理诚信、贴近商品价值的“明码实价”,具体由物价部门负责,从监督经营者实录的商品购销台账,监管商家的价格行为是否诚信。
4月13日,祁县实行“明码实价”已过了4个多月。记者在祁县调查发现,“明码实价”在祁县并没有实现大的突破,记者在对涉及十多个行业的40多家商家调查后发现,大多数商家在经营过程中仍存在着与消费者讨价还价的行为,贴在商品上的价格标签成了摆设,标出的价格往往与实际成交的价格相差过大,价格标签在这里毫无作用。
在祁县家家利购物广场,每件衣服上都贴着价格标签,令人眼花缭乱。记者拿起一件标价为120元的衬衣向售货员询问价格,售货员称,衬衣打九折,最低108元卖,当记者要求再便宜点时,这名销售员表示,可以去个零头,卖到100元。
而在冠东中心广场,在商场二楼一家男装店里,女店主热情地称自己店里的衣服卖得一点也不贵,都是最低价。记者指着挂在衣架上的一件标价为170元的夹克称价格有点贵,能否便宜点时,女店主让记者先穿上试试再说价格。看到记者对衣服比较满意时,这名女店主表示这件夹克穿在记者身上太合身了,称愿意150元“赔本”卖给记者。
随后,在星星家电商场,记者询问一台标价是710元的饮水机能否便宜点时,售货员笑着说:“也便宜不了多少,也就是个560元左右吧。”并接着问“是现在要吗?”言下之意,在价格上还有回旋的余地。
在华联家具城,一台壁柜的价格最初是700多元,但营业员表示可以便宜到500多元售出。而在马路对面的一家电动车店里,一辆1800多元的电动车老板称可以再便宜100元。在祁县某商场门口,当记者拦住一名中年妇女,向她就祁县实行明码实价进行采访时,这名妇女称:“一般商场不能搞价,也商场仍能搞价。”她指着自己手里刚买的皮鞋表示,目前虽然“上面”要求不能搞价,但只要有诀窍,还能搞价。“你比如说‘开张价’吧,卖衣服的最讲究每天的第一单生意,为了开张,他们宁愿少赚点,这时候你去买,绝对能低于标签上的价格买到。”数次搞价下来,老百姓不再相信“明码标价”。只有在祁县街头,大小小小各种店门摆放的价格服务承诺牌上提倡价格诚信、认真执行明码标价制度的标示,表明里面正在进行着一次价格诚信的改革。
商户从支持转为不信任
祁县老百姓从开始对“明码实价”叫好,转而再回到已习惯的搞价还价,现在那个标在标签上的价格,让人们对政府的这一做法不再相信。
在祁县物价局对经营商户进行“明码实价”民意调查时,数据显示99%的商家支持政府搞“明码实价”。
但许多商户向记者抱怨,实行明码标价以后,做生意比以前难多了,许多买东西的人一听不能搞价,都纷纷摇头走开了。“我认为在人们的消费习惯没有改变之前,单单靠商户明码实价来实现健康的市场秩序,是不现实的,这需要双方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更多地将注意力用在提升老百姓的健康消费意识上,两者应该同时兼顾。”在家家乐超市,一名店主抱怨。
更有商户认为现在市场的大环境就是这样,买卖东西不搞价反而不正常,光靠一张标签,老百姓不理解。同时在自己这里不搞价,在别人那里却可以搞,这样不公平。
只有在祁县华源购物中心,记者得到了与之相反的结论。统计数字显示,实行“明码实价”后,华源的营业额与上年同比增长21%,客流量较上年同比增加了19%,实现了经营者与消费者双赢互信的效果。商场的渠成华经理坦称,明码实价对商场而言具有可行性,但如果就整个市场而言,难度太大。
事实上,早在2004年,晋中市物价局就开始了对这一课题的尝试,分别在介休、祁县、昔阳、和顺每个县培养一个大型综合商场做“明码实价”的试点,率先在山西打出了“明码实价”的口号,但相比之下,这次是在一个县内实施“明码实价”,动作显然要比先前“大”多了。
祁县的商户都希望这项工作一旦起步就一定要推行下去。虽然开始时支持率较高,但明显商户对明码实价的执行力度已经不信任。
还需要一两年时间推广
搞价现象随处可见,证明祁县县城的明码实价工作并没有实现质的变化,但祁县立志在全县推广明码实价的决心并没有因此动摇。
在祁县相关部门的时间表中,2006年底,要完成县城商户的明码实价工作,今年3月就要完成旅游区商户的推广,而到今年7月,所有乡镇村商户推行开明码实价后,祁县将彻底告别讨价还价。“目前县城已经完成了90%,旅游区完成了80%,农村完成了60%,7月将完成明码实价全县的推广。”祁县物价局副局长袁铁英说。他将这次改革称之为一次价格革命。当然,这种革命限于所有有固定门面的商户。
面对祁县目前仍旧大量存在搞价的现象。袁铁英承认,要想全面实现这一构想,还需要一两年时间。他说,“明码实价改革是一次人性化的改革,为的就是挤掉现在市场上普遍存在的价格泡沫,还一个更加真实的价格给消费者。在餐饮、美容美发明码实价完成得相当好,而目前有30%的商场确实接受了这一政策,有几个商场还搞得不错。”而记者在袁铁英所举的几家商场了解到,大部分都存在搞价现象。袁铁英认为,一刀切是不可能的,那只是个别商户的个人行为。
对于袁铁英来说,要想真正在全县实现明码实价还需要很长的一段适应期。“举个例子说,刚刚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的时候,没有人能理解,同样明码实价也需要时间改变人的观念,而要想让大家接受,就必须有人来引导,有政策规范。”而且,无论是商家还是消费者都养成了讨价还价的习惯,要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
“国家应该创造这样一个大的市场环境,我们只是在调控价格行为,而不是干涉价格。”针对某些对于明码实价干涉商业行为的质疑,袁铁英回应。他表示,祁县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妥,商家想卖多少钱仍旧可以依据市场调节,但不能随意降价。
要想实现“天下无贼”的梦想,对于祁县物价部门也是相当艰巨的。据袁铁英介绍,目前物价局只有三名执法监督人员,而面对的是1078个商家。简单的推算就可以看到,要想每天每家巡视一遍,每人要进300个以上的商户。针对这样的困难,物价局专门特聘了15位退休的老干部担任监督员,但是这仍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袁铁英也承认,没有强大的监督体系,明码实价是很难规范的。4月12日,祁县物价局又向上级提出了增加5名工作人员的申请。
当记者问明码标价未来能否成功时,袁铁英表示自己也不得而知,因为他们走的是一条别人从没有走过的路。
■专家观点尚有分歧
虽然祁县试点得到了省市多部门的支持,但是在理论上,在学术界却存在两种观点,明码实价是否能够在经济上服山西的水土,还是个未知数。
可以减少“价格泡沫”
“目前市场上价格水分有多大很难说,明码实价是可以起到减少泡沫的作用的。”省价格研究所副所长霍喜福说。按照他的说法,目前省物价部门对于祁县的试点也是非常重视和支持的。而他个人认为,这样的试点是有利于打造价格诚信。针对明码实价会不会引起商家形成价格垄断影响经济发展的质疑,霍喜福表示,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明码实价对于形成良好的物价氛围有好处,而能够培养这样的试点对于全国物价都非常有意义。
提倡“随行就市”
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处副处长卫虎林教授认为,目前,在祁县搞的“明码实价”从出发点来讲,体现了我们的政府对社会的负责。为规范企业行为,对社会上所存在的一些企业、商家经营道德沦丧予以校正,着力打造一个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而努力。
但他同时指出,企业及商家的行为是在国家法律、法规制约下,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应该让其拥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
讨价还价后的成交价是买卖双方达成了价格上的一致,建立在各自自愿的基础上,应该是最接近真实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行政介入后,对企业及商家来讲,卫虎林教授认为,由于商家不按标价卖属于违反了政府部门的规定,这样一来,将直接造成政府监督成本过高。(王飞史晋)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