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淮安市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淮安市大力推进行业协会市场化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一、改革背景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行业协会依附党政机关生存、政会不分等问题已经严重制约协会的健康发展,不少协会成为依托行政机关的“空架子”,有的甚至成为部门谋取福利的小金库。为培育发展独立运作、规范协调、内控有序,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行业协会,淮安市对行业协会进行了集中清理和规范,大力推行行业协会政会分离,积极完善协会管理运行机制,力求发挥行业协会在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公平竞争和转变政府职能中的积极作用。

二、改革思路

根据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法律法规,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淮安市以改革、调整、完善和培育、扶持、监管为原则,采取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改进管理、强化自律,完善政策、加强建设等措施,加快推进行业协会改革发展,逐步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机制灵活、功能显著的行业协会体系,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坚持市场化方向。通过健全体制机制和完善政策,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优化结构和布局,提高行业协会素质,增强服务能力。二是坚持政会分开。理顺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明确界定行业协会职能与定位,改进和规范管理方式。三是坚持统筹协调。做到培育发展与规范管理并重,行业协会改革与政府职能转变相协调,不断拓展行业协会的发展空间。四是坚持制度化建设。健全协会规章制度,加强政策扶持,强化自身建设,争取用3至5年时间,基本形成权责明晰、制衡有效、运转协调的行业协会法人治理机制,实现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民主管理、行为规范、自律发展,逐步建立起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发展有序、监管有效的行业协会制度体系。

三、主要做法

(一)推进政会分离

制订出台《关于开展清理和规范党政机关所属经济实体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工作的意见》(淮三清办发〔2010〕1号),明确清理规范的范围、方法、目标和要求,配套制订《清理和规范党政机关所属经济实体、中介机构、行业协会工作“清理整顿、政企(会)脱钩”阶段实施办法》等实施方案,将清理规范工作分“三年三步”实施到位。

(二)开展协会评级

针对行业协会的基础条件、组织建设、工作绩效和社会评价等,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行业协会5A级综合评估,促进行业协会加强自身建设,诚信服务社会。结合评估工作,组织筛选并树立了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汽车维修驾培行业协会、机动车驾驶员安全管理协会、建筑行业协会、房地产业协会、建筑市场管理协会、商标协会、安全生产管理协会、旅游协会、烹饪协会、质量管理协会、生猪产业协会等12个运行规范的行业协会标杆典型。

(三)试点拓展职能

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业协会职能转移试点工作的通知》(淮三清办发〔2011〕3号)、《关于促进行业协(商)会改革发展的意见》(淮政办发〔2011〕36号),采取契约式移交的方式,试点将政府部门部分社会管理职能委托、授权给市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等12家运行规范的标杆行业协会行使,为行业协会发展提供职能支撑。试点行业协会承接的政府职能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政府转移的职能,如行规行约制定、行业内企业资质认定及等级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及执业资格评定、行检行评等,这类职能依法赋予行业协会行使。另一类是政府授权、委托的职能,如优秀成果推荐、行业评优评奖、行业内重大投资、改造、开发项目的可行性前期论证,以及对项目的责任监督、出具产品原产地证明等,这类职能通过依法授权或委托给行业协会开展。

(四)优化结构布局

一是清理规范调整,按照“一市一业一会”的原则,整合业务范围相似或交叉的行业协会,制定出台《经济实体、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清理规范操作流程》,对重复组建、职能交叉的协会通过注销、合并的方式进行整合,对运作不良、名存实亡的协会建议其注销。二是优化布局结构,在涉及IT、盐化工等新兴产业和重点支柱产业领域,引导新建一批行业协会。三是策应市委市政府建设“台资高地”的号召,组建台资企业协会和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为外来投资企业提供良好服务,提升台(外)商对淮安的投资发展评价。

(五)完善管理运行机制

一是健全内部治理结构。按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原则,完善协会组织体系,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建立秘书长负责制,提升了协会自主办会与公开透明运行水平。二是推进行业协会专业化、职业化队伍建设。选择一批责任心强、有一定专业水平的骨干充实行业组织,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协会建立党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核心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三是提升服务质量。坚持以服务求生存、以质量谋发展,促使协会不断拓展与完善对会员的服务。

(六)规范行为监管

一是严格执行会费备案制度。明确规定制定修改协会会费标准须经会员或会员代表大会无记名表决通过,并填写会费备案表报经行业主管单位、民政、财政部门审查后方可执行。对收取会费但未办理会费备案手续的社会团体进行清查,督促其按规定执行会费备案手续。二是降低行业协会会费标准。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盈余”的原则,以取之于会员、用之于会员为导向,实施常务理事单位、理事单位和普通会员单位分类分级交费制度,进行科学预决算,将会费降至合理水平。三是督查行业协会撤出在主管部门审批、年检等场所设置的搭车收费窗口,清除行业协会变相强制入会、强制收取会费现象。四是建立联合检查社会团体财务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行业协会经费收支与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规范行业协会财务行为。

四、初步成效

一是基本实现了政会分开。通过清理规范,市属行业协会由原来的104个重组为87个,其中注销19个,实现 “四脱钩”69个,暂缓脱钩10个。219名公务人员脱离协会领导岗位,其中处级以上34名,科级185名,协会办公地址与财务全部实现独立,有效解决了政会不分问题,同时也从源头上消除了行业协会成为政府部门小金库的现象。

二是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政会分离根除了协会原先依附行政机关权力向企业收费的渠道,消除了以往协会存在的只收费不服务的情况,杜绝了多头重复入会现象。经初步统计,因行业协会清理整顿、注销、整合等原因,累计减轻企业会费负担近千万元。

三是促进了协会规范化建设。一批行业协会建立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日常运行顺畅。协会会员有了自主选择协会的权力,实现了入会和退会自由。在一批先进典型行业协会的影响带动下,企业对行业协会由对抗抵触转变为积极支持,会员由被动入会转变为志愿参会,全市行业协会在会员与协会的互利合作、互助共赢中逐步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市商标协会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内控机制,目前已吸纳成员单位233家,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3件,位居全省前列。

四是拓展了协会的发展空间。通过改革,规范了协会自身行为,增强了协会生存危机感和服务意识,促使协会进入了以服务谋生存、谋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市汽车维修驾培行业协会实现“四脱钩”后,坚持为市场服务的宗旨,积极组织汽车维修企业和驾培学校开展业务培训、知识竞赛、技术比武、信誉企业评选表彰、放心消费创建等活动,为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维护会员单位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良好效益。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