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综合 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蛇口: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当农村改革取得意想不到的收获之时,中国的南海同样惊涛拍岸。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主政广东的任仲夷以一系列大胆举措,以实际行动打开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1984年1月1日,广深线东莞中堂大桥建成通车并投入使用,一举成为全国首个路桥收费站,闯出了通过“贷款修路、收费偿还”加快公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子,这一办法被形象地称为“借鸡生蛋”。
任仲夷一个更大的手笔,是给蛇口“放生”打造特区。原蛇口管委会主任袁庚后来回忆:1984年,中共广东省委下发31号文件,给蛇口4个行政特权:任何进来投资的商人,蛇口自己可以批,批了之后,报上备案就行了;进人、干部转户口,蛇口自己就可以批;另外地界问题也解决了。这个“31号文件”,使蛇口真正成了“改革试管”。
然而,这些举措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却备受指责与怀疑,尤其是作为对外开放试验场的特区更是面临着空前的压力。在1982年2月的广东、福建两省座谈会之后,对经济特区的质疑就一直不断。当时一篇发到全国各省市的文章《旧中国租界的由来》,使深圳备受指责和压力。
这时,对深圳的负面舆论开始在国内流行。有人说深圳“放羊”了,“精神污染严重”,“资产阶级又一次向我们猖獗进攻”。一些从内地到深圳参观的老干部甚至视特区为异端,认为“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
面对各种责难,任仲夷针锋相对地说:“搞特区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会损害社会主义,而是大大地有利于社会主义。”
在蛇口,袁庚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源于他在香港工作时的一次体验。1978年,袁庚到香港主政招商局。当时袁庚拍板让招商局买了一座大楼,第一次交定金定在一个星期五的下午两点,卖楼方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一定要按时把支票交给他。下午,袁庚带着2 000万元的支票去签合同,签完后卖楼方拿着支票,派人以最快的速度开车赶到银行,将支票存了进去。
原来,这天下午3点银行就要下班,一旦赶不上就得等到下个星期,这样会损失好几万元的利息。袁庚后来很感慨地说:“如果是我们内地的同志,那就无所谓,这个支票就放到家里去了,因为他没有这个观念!这一课对我是个很大的教育,原来钱是这么重要。”
袁庚主政蛇口后,不仅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样的口号,还在蛇口工业区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劳动人事制度实行了招聘制和合同制,工业区领导班子实行民主选举和企业经理聘用制,还要求蛇口的报纸对他进行监督。袁庚最大胆的设想是在深圳发行特区货币,但后来被邓小平和陈云否定。
蛇口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不久,就被说成是“要钱要命”的地方。
作为解放思想的产物,特区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一个新事物的产生总是伴随着非议声。特区姓“资”不姓“社”的指责,不绝于耳。特区究竟办得怎么样?邓小平脑子里也装着一个大问号。
1984年1月24日,年已80高龄的邓小平抵达深圳,他想亲眼看看5年前自己画的那个“圈”到底发展得怎样。他一路上认真听、仔细看、不说话、不表态。即使得知深圳在没有得到中央财政特别扶持的情况下,工农业总产值在4年的时间里增长了10倍,他也没有表态。
第二天下午,邓小平专门来到原来作逃港通道的贫困渔民村。不到5年,村里家家都有了两层小洋楼和一应俱全的电器,已是富甲全国。多年后,当时的渔民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森还记得邓小平这次参观的细节。
“我们在1981年就统一建了住宅新区。邓伯伯问我是不是什么都有了,我说都有了,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近6 000元,全靠邓伯伯。旁边有人说比邓伯伯的工资还高。邓伯伯说,全国要达到这个水平至少也要70年,因为中国人口多。”
在深圳湾滨海的蛇口工业区,袁庚向邓小平介绍说:“我们有句口号,叫‘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陪同父亲南方视察的邓榕后来说:“1984年去广东时,父亲思考的问题集中在如何应对建设经济特区的质疑之声,一路上只看不说。”
1月28日上午,邓小平登上珠海罗三妹山。有人建议原路返回,他意味深长地说:“我从来不走回头路。”对建设经济特区的思考,邓小平已经有了答案。
这天晚上,邓小平在会见霍英东、马万祺等人时说:“办特区是我倡议的,看来路子走对了。”
8天后,邓小平在广州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最后的落款上,他特意把时间注为1月26日,表示在深圳的最后一天就已经有了这个评价。
邓小平的话很朴实,却一字千金。从“杀出一条血路”到“不走回头路”,这不仅是对特区的肯定,也是对改革开放政策的初步鉴定,更是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根本态度。
历史,在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选择了深圳,而此后深圳创造的奇迹同样无愧于历史。很多年以后,“春天的故事”成为“深圳奇迹”的代名词。这个魔戒般神奇的“圈”,点燃了一个古老民族走向世界的激情,不断地推动中国巨轮向前滚动。深圳没有让小平失望,也进一步坚定了他推动改革开放的决心。
1984年2月24日,邓小平召集7位中央负责人开会。邓小平说: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这次我到深圳一看,给我的印象是一片兴旺发达。深圳的建设速度相当快,盖房子几天就是一层,一幢大楼没有多少天就盖起来了。那里的施工队伍还是内地去的,效率高的一个原因是搞了承包制,赏罚分明。深圳的蛇口工业区更快,原因是给了他们一点权力,500万美元以下的开支可以自己做主。他们的口号是‘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如大连、青岛。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我们还要开发海南岛,如果能把海南岛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那就是很大的胜利。”
三个月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青岛、烟台、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