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华国锋的四个坚持

华国锋的四个坚持

华国锋在十一大上的报告,表明他有四个坚持:

一、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二、坚持“文化大革命”完全必要,非常及时;

三、坚持反右,反对反“左”;

四、坚持用政治挂帅、群众运动和大跃进的方式搞经济。

这四个坚持,是“两个凡是”在思想、理论、政治、经济不同领域的具体化。

这里特别列入华国锋的经济思想,以期引起人们的注意。

以往对于华国锋的批评,比较偏重于政治方面,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可是很多同志对于他的经济思想和发展经济的措施研究较少,这是一个不足。上文对华国锋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路线谈得比较多,在这里侧重分析一下他的经济思想,以为补充。

城市与工业的改革比较复杂,至今仍在探索,仍有争论;而农村与农业的改革已获得全国共识,这里就从农村和农业问题入手,对华国锋的经济思想作一纲领性的剖析。

在毛泽东晚年和他去世之后,为了解决中国农业问题,为农村发展确定一条道路,曾召开两次非常重要的会议。毛泽东生前的1975年9月,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粉碎“四人帮”之后的1976年12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

第一次学大寨会议,是“在毛主席亲切关怀下”召开的,华国锋代表党中央在会上作了《全党动员,大办农业,为普及大寨县而奋斗》的报告。第二次会议“是华国锋主席亲自提议召开的”。《人民日报》发表的社论强调这次会议的重要性说,这次会议“是八亿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华国锋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因此,这两次大会的精神,能够反映华国锋抓农业的思路。

第一次会议上,邓小平与江青发生尖锐的政治斗争,这里且略去不提,单说农业问题。当时还在主持中央工作的邓小平在大会开幕式的讲话中,针对“四人帮”的极“左”,提出“农业要整顿”,实际上是要纠正“文化大革命”祸及农村和农业方面的错误。农业怎样整顿,整顿的目标是什么呢?邓小平说: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农业要实现现代化。这就是邓小平的见解。

现在大家对农业现代化可能有了更多的理解,它是指机械化、产业化、市场化,是指普及应用先进科学技术,在市场经济中实现高效率和高效益。

不管怎样,它绝不是人民公社这样一种出工不出力的低效率、大锅饭模式;农业现代化也绝不是靠普及大寨县的政治运动所能实现的。

在这里,邓小平对“学大寨运动”委婉地表示了不同看法。

不久之后,邓小平支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坚决主张解散人民公社,正是这一思路的逻辑发展。

在粉碎“四人帮”之后不久,邓颖超等同志提出:硬来蛮干的学大寨不是出路,在农村普及科学技术,提倡科学种田,才是中国农村的出路。

邓颖超等同志的看法是有依据的。

最大的依据,就是从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搞了20年之后,到了1978年,农业生产效率却低于1952年农业合作化之前的水平。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指出:如果把1952年的农业生产率定为100的话,那么,1978年则为77。6。

多年来不分青红皂白地推行全国“学大寨”,极大地加重了人民公社造成的灾难。

对这一点,最高决策层应该是有所了解的。

但是华国锋对此全然不顾。

华国锋在第一次学大寨大会上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开展普及大寨县运动,他要求省地县要派出1/3的干部下去抓这项运动,以期实现1980年全国有1/3的县变成大寨县。

这一运动的指导思想和根本动力,就是陈永贵在这次大会上说的:“大批修正主义,大批资本主义,大干社会主义。”

如果说,在“四人帮”猖獗的情况下,这样布置工作还情有可原的话,那么,在毛泽东去世及粉碎“四人帮”之后,这种情况应该改变了。

可是,在第二次会议上,不但一切照旧,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会议指出,学大寨是中国农村中又一次伟大的运动,是解决中国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

会议指出,学大寨,要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学习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贯彻始终。

会议要求前来开会的2000多个县的负责人:学大寨,要学根本,要像大寨那样“扎扎实实”地抓好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以大批促大干。

华国锋及陈永贵把党内对“学大寨”的质疑打成“四人帮”,当做“死敌”来对待。

《人民日报》庆祝这次会议闭幕的社论说:学大寨还是反对学大寨,是两个阶级斗争的“重要内容”。

社论强调说:刘少奇、林彪这些党内修正主义的头子是反对学大寨的,王张江姚同样反对学大寨,而且更猖狂,他们是贫下中农的死敌,是全国人民的死敌。

《人民日报》报道:在这次会议上,“华国锋同志提出,到1980年全国要有1/3的县建成大寨县。要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各省市区都要实现粮棉油猪上《纲要》、超计划,这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心愿,我们一定要乘胜前进,把干劲进一步鼓起来,鼓得比去年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劲头还要足,坚决完成华主席、党中央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

当然,这个高指标到1980年是完全无法实现的。就是到了2000年,也难以达到全国“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

我们由此看出了华国锋搞经济的思路是:政治挂帅+群众运动+大跃进。

华国锋对中国经济的体制性弊端缺乏认识,当然也就谈不上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改革。他的经济思想,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延续。

华国锋的四个坚持,严重地阻碍了现代化的起步和发展。十一大虽然比“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十大有所进步,但是,它没有能够完成从指导思想和理论体系上拨乱反正的任务。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