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企业改革 宣布时工人戴白纸花 企业首破产砸了“铁饭碗”
宣布时工人戴白纸花 企业首破产砸了“铁饭碗”
22年前,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由此催生了《破产法》
人物档案 韩耀先:1939年生,曾任沈阳市体改委专职委员、沈阳市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1985年起草《沈阳市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被称为我国第一部企业破产法。
2008年3月,沈阳市皇姑区崇山西路93号,一栋栋灰色的楼房已显现出老态,旁边有老人指点说,这就是原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地址,拆了厂,盖了楼,如今这楼也有10来年的历史了。
22年前,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宣布破产,成为新中国第一家宣布破产的公有制企业。
当时的外电报道称:“沈阳市实行企业破产规定,这是共和国成立以来破天荒的做法,它朝着打破‘大锅饭’迈进了新的一步……”,“中国沈阳,一项重大的实验:中国东北的沈阳城发生了‘地震’,‘超过八级的改革地震’。”
宣布破产时
工人戴白纸花
短短的200余字的企业破产通告读了3分钟,然而时间却像是停滞了一般。
那一天是1986年8月3日。沈阳市迎宾馆北苑会议厅。韩耀先静静地坐在角落里,不出声,也不敢出声,会议厅里坐满了人,大多是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工人,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戴着白纸花,神情,就好像那白花一样肃穆。会议厅里安静得出奇,只有几十名记者的摄像机、相机咔嚓咔嚓的声音。
满脸严肃的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局长首先宣布通告:
沈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破产通告
第一号
根据《沈阳市关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以下简称《破产倒闭规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于1985年8月3日被正式宣告破产警告,进行整顿拯救,限期一年。但是一年来虽然企业做了各方面的努力,终因种种原因没能扭转困境,所欠债务无力偿还,严重资不抵债。现决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从即日起破产倒闭,收缴营业执照,取消银行账号。有关企业善后事宜,由“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沈政发1985(24)号文件精神全权处理。
特此通告
1986年8月3日
这段短短的200余字的通告读了3分钟,然而时间却像是停滞了一般。很长一段时间,会场里没有人说话,在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在反复咀嚼着这个通告里每个句子、每个词汇、甚至是每个字的含义所在。没有几个人知道,起草这份被称为中国破产第一法——《沈阳市关于城镇集体工业企业破产倒闭处理试行规定》、并一手推动了新中国第一家公有制企业破产案的人,就是一直悄悄坐在人堆里的韩耀先。
那天新闻发布会的后半段其实一点也不静,各路媒体争相提问,现场一时人声鼎沸。
2008年3月下旬的一天,年近古稀,从沈阳市经贸委副主任职位上退下来的韩耀先在他的办公室里对记者说,他现在被返聘为沈阳市企业兼并破产服务中心的主任,做的,还是送企业破产的活。
企业不能生存咋办
根据11个工业局的测算,1984年上半年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
韩耀先和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的曾经,从1984年6月开始。他还记得,一天,时任沈阳市市长的李长春的一个批示送到了沈阳市集体经济办公室。“你们应到集体企业进行调查研究……一种倾向是经营不好,管理混乱,产品没有市场,技术落后,严重资不抵债的企业如何退出市场。此项改革在集体企业中先做起,你们拿出意见,这些经营不好,不能够生存的企业,到底怎样处理,能否进行破产倒闭!最好拿出一个破产倒闭的规定。”
1984年上半年,仅根据冶金、轻工等11个工业局测算,就有43户集体企业亏损严重,资不抵债。但在“大锅饭”、“铁饭碗”的思想下,这些企业没有任何竞争求发展的渴望。
防爆器械厂最后两任厂长
截至1984年底,厂子连续亏损以及欠下大笔外债,欠债总额已高达48万元。
韩耀先的命运,从那一刻开始,紧紧地与另一个人联系在一起,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厂长石永阶。
1984年6月,韩耀先为如何起草这份“破产倒闭规定”而挠头的时候,石永阶也在郁闷着。沈阳市防爆器械厂始建于1966年,原是沈阳变压器厂为解决职工生活困难安排家属就业组建起来的一个职工家属生产组。后几经变革于1983年改名为沈阳市防爆器械厂,上级任命石永阶为厂长,谁都没有想到,这个“厂长”带给石永阶的,没有多少荣誉,却是几乎一辈子的包袱。
多年后,石永阶回忆说,“防爆器械厂的名字都是我给起的,工厂那时候干得热火朝天,1983年一年,厂子已经干出了起色。可1984年后,厂子三天两头换主管单位,我稀里糊涂‘退休’了……”从此,石永阶就离开了这个工厂,再也没有去上班,这一年是1984年。新厂长王刚虽然是在任厂长,但他的关系却一直在沈阳拖拉机厂,他没在防爆器械厂开过一天工资。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破产大会上交出工厂营业执照的,是王刚,而人们印象中的“第一破产厂长”,却一直是石永阶。
截至1984年底,厂子连续亏损以及欠下大笔外债,欠债总额已高达48万元。
“破产规定”没报社敢登
人家一听“破产”两个字,眼睛瞪得那么大!社会主义哪有破产企业!
尽管这样,在拟定这部“破产法规”之初,韩耀先坦言,其实是没有一个制定对象的。最初接到任务的韩耀先一头雾水,他的脑子始终没有从传统对破产的理论中转出来。家里人听说他要搞这个“让企业破产的规定”,也纷纷摇头,妻子忧心忡忡地劝他,你在社会主义搞破产,要是再来了运动,第一个批倒的,就是你!
韩耀先最先想到的是“关、停、并、转”,“企业搞不好将来大门一关,职工分流,这是简单而又合乎人情的事,关闭的企业由政府行政部门下令停产,最终关闭,这不就得了!”自觉想法不错的韩耀先经过一番调研,3000余字的《破产倒闭规定》初稿出炉了。
谁知一星期后,初稿被毙。李长春在他的初稿上批了这样一段话:“企业倒闭是竞争中的破产,不是人为的关闭……此文件很重要,但现在的理论水平还不行!”
一个多月后,韩耀先形成了《破产倒闭规定》的完整意见: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出现优胜劣汰。根据集体经济的性质、特点和沈阳市集体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就城市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进行破产倒闭处理……
面对这份已经成为政府文件的“破产规定”,却没有一家报社敢刊登。“我拿着文件走遍了沈阳的几大报社,人家一听‘破产’两个字,眼睛瞪得那么大!社会主义哪有破产企业!一个个头都摇得拨浪鼓似的。”韩耀先说,最后,这份《破产倒闭规定》以广告的形式全文发表在《辽宁经济日报》上。
三张黄牌和一对花圈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破产第二天,已经上了封条的厂门口两边,各挂了一个花圈。
1985年7月,根据对全市企业的考察,工作组列出了一份包括了沈阳市11家资不抵债、长期亏损、难以扭转局面的备选名单,从这11家中,最终确定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沈阳市农机三厂、沈阳市五金铸造厂为试点企业。“1985年8月3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对这3家企业发布破产倒闭限期整改通告。”1985年的沈阳市政府,文件仍需油墨印刷的年代,发给每个企业的通告,用特殊的黄色油墨印成,“亮黄牌”的说法,由此而来。
一年后,五金铸造厂和农机三厂成功摘掉“黄牌”帽子,而先天不足、后天营养不良的沈阳市防爆器械厂,成了第一个破产企业。
沈阳市防爆器械厂被宣告破产的第二天,韩耀先陪同一位新华社的记者到防爆器械厂采访。他看到,已经上了封条的厂门口两边,各挂了一个小小的花圈。工人们三五成群地围在厂门口,有的在哭;有的在骂;有的呆呆地看着天。
三张黄牌、一对花圈,送走的是一个有着鲜明计划经济时期特色的防爆器械厂,却也同时给予了中国当时数以万计的国有企业一个可以生死的拐点。当年的12月31日,全国开始试行《破产法》,其蓝本和基础,就是沈阳防爆器械厂破产案。
再创业厂长与“送葬队长”
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里,经韩耀先“送走”的企业超过百家。
1986年8月3日以后,石永阶在家猫了整整半年。22年前,尽管已经不再是厂长,但听说厂子破了产,石永阶还是自责地认为,自己对厂子负有责任。家就在厂子旁边,工人都一个院住着,一出门,就看到一张张沮丧的脸,指着石永阶骂他无能,骂他是败家厂长,把厂子整黄了。老伴也跟着受牵连,一股火上来,一只眼睛瞎了。
在家憋了半年,他想明白了,厂子倒了,人不能倒。他不甘心被别人称为“无能厂长”,连借带凑准备1500元钱,跑到旧货市场买了一台旧车床,带领全家人再次干起了防爆。 那么,韩耀先的“送葬队长”称谓是怎么来的呢?韩耀先回忆说,当时的沈阳市领导开他玩笑说,人家别的官员到企业去,是送喜,你一去,就是要破产,就是给人送葬呢,干脆叫你送葬队长得了!“送葬队长”的称谓,由此而来。
随后十几年的时间里,经韩耀先“送走”的企业超过百家。每一次“送走”一家企业,他改革的念头就会更坚定一点。10年后,当沈阳市一家中型企业宣布破产时,台上台下不再是一片哭声,而是阵阵掌声。弹指一挥间,谁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凤凰涅槃,死而后生。记者王晓倩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