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经济体制企业改革 《走向开放与竞争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前言
《走向开放与竞争的中国基础领域改革》前言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高尚全
再过两个月,我们将以昂扬的姿态跨入21世纪,“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 刚刚闭幕的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勾画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建议》强调,制定“十五”计划时,“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五中全会《建议》的重要内容。今天,在我国制定“十五”规划的关键时刻,集中力量研究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的重大问题,这对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形势下,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国民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为了治理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国家采取了系列振兴经济、扩大需求和投资、刺激出口的政策,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十五届五中全会的《建议》进一步指出,“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多层次性和所有制结构的多样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的重要特征。……非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要为各类企业的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支持、鼓励和引导私营和个体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这表明,非国有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放眼世界,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经济生活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加入WTO之后,企业间的竞争就更加国际化了。在这样的国际国内大背景下,非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不仅面临着良好的机遇,而且对中国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非国有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经济社会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加快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可以为中国发展带来新的动力;(2)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不仅为公有经济发展找到新的途径,而且为基础领域改革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资源;(3)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有利于打破垄断,在电信、铁路、民航等基础领域形成开放的市场;(4)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基础领域,在对外开放之前使电信、铁路、民航等领域首先对国内非国有经济开放,无疑可以缓解“入世”之初这些垄断性行业受冲击的程度。可以认为,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是我国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加快基础领域改革的重要途径。
二、 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吸引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改革必须研究解决下列一些问题:(1)研究解决非国有经济自身存在的问题。比如:产权问题,如何明晰非国有制企业建立在血缘、亲缘关系基础上的超经济产权关系;组织制度,如何改变非公制企业原始性的家庭作坊式的旧的组织形式,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治理结构;管理问题,在非国有制企业中如何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管理者素质。(2)研究解决非国有经济经营的环境制约。比如:加强优化非国有制企业外部环境的体制创新和立法,保护其合法权益;完善政府在融资、税收、人力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体系。(3)研究解决市场秩序和市场准入存在的制约。我国基础领域的投资基本是由政府包揽、经营由行业垄断,有的虽然允许民间资本进入,但存在着不平等竞争。此外,由于审批复杂、进入条件苛刻、门槛过高,使得民间资本难以进入,
国家应维护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打破地域封锁和行业垄断,对各种所有制一视同仁。(4)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为非国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市场信息、人员培训、经营和发展战略策划以及法律、财务服务等。(5)研究解决电信、铁路、民航等基础领域自身改革的途径和方法。根据国内外已有的基础领域改革经验,开放市场,打破垄断,形成有序竞争的局面,应该是我国基础领域改革的基本方向。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中已明确指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今后五至十年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要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高工程质量,拓宽投资渠道,注重投资效益”,应重点“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铁路主通道建设,扩展铁路网络,改造既有线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适当发展高速铁路和大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支线机场,完善枢纽机场,优化航空网络”。为实现这些宏伟目标,“政府各有关部门,电力、铁路、民航、通信等垄断性行业,都要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减少行政性审批,使政府、企业、市场的关系真正转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轨道上来”。“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放开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采用收购、兼并、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等多种方式,吸收各种非国有经济参与基础领域建设,把基础领域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五中全会《建议》的上述精神应该成为我国进行基础领域改革最重要的指导思想。
三、 基础领域改革中的政府作用与法制建设
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立法,对支持基础领域改革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分离政府职能,建立行业性的管理机构,同时放宽政府对基础领域的管制,推进政府工作法制化,重点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法律体系,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产关系、信用关系和契约关系,维护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等,应该成为未来中国政府改革和基础领域立法的主要方向。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完善公共财政政策,运用有效的财政手段提供社会性、公益性公共产品,保障好的制度和法律供给,维护公平的竞争环境。总之,通过改革,使中国政府形成新的有效的治理结构。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在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决不能因循守旧,错失改革、发展良机。我们要积极研究探索,敢于创新,为推进我国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和基础领域改革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