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总体改革改革综合 从“高州讲话”到“5·31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从“高州讲话”到“5·31讲话”——“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任何一种新的思想和理论,都只能是社会生活和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亦是如此。
世纪之交,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党面临着继续推进现代化建 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一 个已有80年历史的执政党,如何适应世界进步潮流,始终保持自身先进性,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认真思考并回答的历史问题。“建设 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摆在我们党的面前。时代呼唤着新的思想 ,实践蕴育着新的理论。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三个代表”应运而生。
2000年2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广东省的高州、深圳、广州等地视察工作时发表 讲话,他指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这就 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 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 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 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 。”这是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了深刻揭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丰富内涵,江泽民从2000年开始,就 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他调研的重点。江泽民先后到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考 察,主持召开了近30个多种形式的党建工作座谈会,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多次从不同侧面深刻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000年5月,江泽民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 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2000年6月下旬,江泽民在西北五省区党建工作和西部开发座谈会上讲话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 葆生机的源泉。”“我们进行理论创新,就是要使我们党的基本理论在继承的基 础上不断吸取新的实践经验、新的思想而向前发展。”
江泽民2000年10月在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开展的各项工作, 都要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要求,看看我们所采取的措施、所做的工作,是不 是符合‘三个代表’的要求,符合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的就勇于实事求 是地纠正。”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七一”讲 话对党的80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做了全面和系统的总结,从历史发展规律和 时代进步要求的高度,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深入的阐 述,进一步解决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 样建设党的问题,回答了这些年来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上的许多重要认 识问题和实际问题,集中体现了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行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 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丰富和发展。
继“七一”讲话之后,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 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5·31”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 全面阐述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回答了党和国家未来发 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文献。这个讲话不仅 为党的十六大召开作了重要的政治、思想和理论准备,而且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 全党为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而不懈奋斗,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之树之所以常青,根本在于我们党历来重视理论创新,并 适时把理论创新的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把党的理论优势转化为党的政治优 势,保证了我们党始终能够“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始终能够 与时俱进,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十五大确立了邓小 平理论的指导地位。今天,我们要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在中国的新的历史性飞跃,我们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