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智库发展

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智库发展

很荣幸也很高兴参加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本次峰会汇聚各路精英,进行思想碰撞和信息分享,深入探讨全球治理的共同责任。峰会在中国这一有着19%世界人口的新兴经济体举办,在中国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举办,我认为必将产生重要的“放大效应”,有力增进中国和世界的理解,促进中国和世界的共同发展。

本次峰会突出了三个主题,即可持续发展、全球治理和智库引领。可持续发展,我们探讨经济治理,其背后更深的涵义是可持续发展,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各国的重要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全球治理,即在一个深度融合的“全球化时代”,我们如何从人口、资源、环境、产业、贸易、信息等诸多领域出发,系统解决其中的深层次矛盾和平抑诸多不确定性,构建和完善公正有效的治理秩序和包容共进的发展格局;智库引领,现代国家的竞争首先体现在战略和智慧上的竞争,这种竞争依赖于智库的远见卓识和自信。在当今信息爆炸、错综复杂的后工业化和知识经济时代,智库如何发挥其信息、知识密集的优势,引领现代科学决策,推动时代进步与发展。这三个主题集中体现了我们所处的时代的重大特征,也正是本次智库峰会的重要意义之所在。

我的演讲包括三个部分:第一,对智库的认识和理解;第二,如何促进智库的未来发展;第三,关于智库与人口发展问题。

谈到智库,我想列举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行的一本书《谁掌管美国》(Who Runs America),书中指出美国控制在大约5000多名“掌权阶层”手里,“掌权阶层”中只有少部分政府高级官员,但包括核心智库领袖在内的政企研媒的关键人物,真正体现了“美国社会权势和控制力量的集中状态”,决定了重大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方向。另一个案例是日本PHP综合研究所的《日本对华综合战略》。这份报告的撰写历时两年,在2008年初公布。这一报告从中国稳定的政治体制,到人口变化、环境问题、贫富差距,以及独生子女一代的不确定影响,分析了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提出了16条建议,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发展问题,对日本政府处理中日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和日本的这两个“智库”案例,对于我们理解“智库”很有启发意义。

所谓“智库”,或者说思想库、智囊团,是由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和实践者共同组成的政策研究咨询机构。智库在各个国家发展并不平衡,现代智库的产生与决策咨询系统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越来越成为现代公共治理模式里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和支撑力量。智库的作用突出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思想引领。智库是知识、智慧和思想的高度密集地,最重要的产出应是提出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新思想,它必须能够影响公众舆论,引导社会潮流。第二,决策咨询。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参谋,把学者的研究成果转化成政府的政策产品,提高政府政策决策的科学性。第三,信息支持和独立评估。前瞻性地发现和分析社会问题,提供中立的评估。第四,利益表达。及时反映和汇集社会各界的各种意见和需求,起着利益表达的作用。

当前,在新科技日新月异和人类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遭遇到了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包括气候变化、金融危机、文化冲突、能源危机、减贫、反恐、抗灾等等。这些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能拘泥于单方面力量或者单个“解决之道”,而必须寻求各国的共识与参与,必须寻求全球治理机制的革新与发展,必须寻求全球智库的参与和贡献。

[page]

在此,我提四个问题,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第一,智库如何确立起与政府的合作伙伴关系,从而更有效地影响决策和政策?智库不能停留在缺乏建设性的“批评”上,也不能丧失独立的分析与思考。智库只有真正形成与政府的独立而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发挥其在治理中的最大效用。从美国看,智库非常发达,其中有一个“旋转门”现象,即许多人才在政府要员和智库领袖的角色中来回变动,这是美国的智库与政府的合作伙伴模式。智库与政府的关系问题是智库发展中绕不开的,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发展中国家的智库发展问题。不同国家的发展阶段不同,决策机制有差异,而智库在其中的发育成熟度和发挥的作用也不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智库发展相对滞后,智库如何在政府、社会、市场三方治理框架中找准自身定位,真正发挥最大效用?这是必须引起思考的重要问题。

第三个问题,智库如何体现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领域的引领作用?智库的作用体现在其战略性、前瞻性的认知和判断,在于思想的创新和引领。今天的战略、规划、政策大都必须在可持续发展和全球治理的视野下予以考虑。因此,各国智库必须立足于更加长远广阔的视野做出判断、提出建议,从关注国内事务发展到区域事务乃至全球事务。

第四,网络和信息化时代的智库作用。网络促进了信息的平衡分布,也带来了信息的“聚焦”和“放大”效应。如何从网络中汲取营养,如何运用网络影响政府决策并引导公众舆论,如何在引领网络时代的社会发展上扮演更大作用?这是智库的挑战,更是机遇。

作为一位女性人口工作者,我将提出智库与人口发展问题。我认为,人口问题作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战略性和基础性因素,应当成为智库研究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人口是发展的最基本要素,人口问题包括人口的数量、素质、结构、分布等问题。人口问题是基础性问题,是因为人口动态变化直接影响经济、教育、就业和环境等,并最终决定发展的质量和可持续性;人口问题是战略性问题,人口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不可逆的影响因素,当人口因素带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出现时,例如人口过快增长或萎缩、人力资本积蓄不足、人口素质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人口结构失衡(包括出生性别比偏高、老龄化等)、人口迁移过度和失序等,都将导致长期的、全局性的、系统性的发展风险,引发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挑战,给未来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过去的30年,中国的人口发展与转型呈现了干预性、超前性、压缩性的特点,不可避免地引发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十二五”时期人口发展面临错综复杂的局面,工业化、信息化迅速推进,城镇化、老龄化、低生育水平的特征更加凸显,对此应有清醒认识,从战略的高度,从可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格局的高度,未雨绸缪,统筹应对。这里,我提出几个问题与智库机构共同讨论。

第一,人口在发展中的战略定位问题。人口、资源、环境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要支点,过去有“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建设,人口这个因素怎么体现?我们建议加上“人口均衡型”社会,形成“三型社会”。未来我们必须对人口如何长期均衡发展,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协调模式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二,中国的人力资本战略和人才问题。未来全球竞争的焦点已经从传统的土地、资本、一般劳动力,扩展到市场、信息、技术、资源等,但最终的决定性因素聚焦于人力资本。如果说,中国过去30年的成功有赖于庞大人口规模带来的廉价劳动力、巨大消费市场和“人口红利”的优势,那么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将取决于能否确立起真正的人力资本战略优势,从而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

[page]

第三,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问题。促进13亿人,即19%世界人口的均等化公共服务,这是前所未有的、世界性的伟业。在当前的市场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公民需求转型的背景下,我们将形成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制,什么样的人口发展的政策体系,以及什么样的公民参与和分享机制,以适应和促进13亿人的福利提升和全面发展?这一系列问题将在未来的发展中破题。

第四,人口的管理体制问题。人口工作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应当确立什么样的管理体系?应该形成从信息到规划、政策、评估、载体、保障的系统管理链条,实现人口领域的综合协调和有效管理。

智库充分体现了知识和智慧的力量。在全球化的今天,在面临共同的可持续发展挑战的今天,智库的影响渗透到世界的每个领域和每个角落。我们期待着智库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我们更期待着智库在历史新纪元中发挥前瞻性的、科学性的引领作用。

在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全球经济治理与智库作用分论坛”上的主旨发言,2011年6月26日,北京。

国家人口计生委副主任 赵白鸽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