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越南通胀的趋势与治理

越南通胀的趋势与治理

2011年6月7日到8日,由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八届中越经济改革比较论坛” 在越南河内召开。中改院院长迟福林教授应邀率团出席。越共中央、越南国会、越南政府各部委的中高级政府官员,越南各大学术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等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UNDP等国际机构驻越代表处的改革发展政策研究专家,近200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在本届论坛上,通胀是越南与会专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一、持续通胀是越南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

越南专家认为,过去几年一直持续的高通胀是越南最突出的宏观经济问题,是越南宏观经济的“顽疾”。

根据越南银行战略研究院院长阮氏金青博士的演讲,越南2004年以来的通胀率,除个别年份低于7%,大部分时间都在7%以上。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就已达到12.6%,2008年攀升到19.9%的历史新高,2009年在全球经济整体进入衰退的大背景下才降到6.52%,2010年又随着世界经济复苏回升到11.8%。

根据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黎春柏博士引用的数据,越南当前的通胀形势更加严峻,4月份同比增长17%,大大高于越南政府年初确定的7%的控制目标。

越南近年的高通胀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仍然挥之不去的高通胀,在很大程度上与全球范围内普遍推行的经济刺激政策相关,尤其是与越南国内的经济刺激政策有关。2010年,越南的流动性和贷款余额的增长均超过原计划的20%-25%,推动商品价格走高。另外,政府提高部分大宗商品的增值税税率,对部分产品实行市场指导价格等措施,导致电力、石油价格上涨。

阮氏金青博士认为,粮食、原油等大宗商品国际价格持续走高、短期资本流入等,带动越南国内物价水平上升,增加了越南治理通胀的压力。比如,2010年石油进口价格上涨28.46%,钢铁进口价格上涨27.65%,棉花进口价格上涨了45.4%。

二、高通胀严重影响越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引发滞涨之虞

越南很多与会专家认为,通胀居高不下,不仅影响到社会民生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已经引发越南经济可能陷于滞涨的担忧。

持续通胀严重影响民生。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院长黎春柏博士认为,在推动CPI上涨的构成中,住房、建材、食品和餐饮服务价格上涨的影响最大,老百姓实际感受到的通胀压力比统计数据更大,河内每平米住宅平均价格一度达到30000美元以上。

越南商贸部高级专家、前商贸部副部长杜湖豪分析说,近年来越南收入差距呈不断扩大的趋势,劳动者收入较低,通胀居高不下已使反贫困压力更大,很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持续通胀加大了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住房、建材价格的飙升引发了专家对资产泡沫的担忧。越南盾对内和对外同时贬值,财政赤字和贸易赤字长期双高,贸易赤字占GDP的比重高达19.6%,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达到5.6%。到2010年底,公共债务、政府债务、国家债务分别占到GDP的56.6%,44.3%和42.2%,在亚洲新兴经济体中均为最高水平。

持续通胀引发对经济滞涨的担忧。河内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阮敏蓬等专家认为,随着政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等反危机政策的淡出,越南投资、消费都有放缓的迹象。工业增长速度回落、经济结构调整缓慢、私人投资仍未回到2006年以前的水平,增加了经济滞涨的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对越南2011年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介于6.1%~6.4%之间,通胀率最乐观的估计是控制在9.0%以内,最糟糕的估计为15.9%。黎春柏博士指出,即使政府放宽流动性,越南也很难重现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8%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对越南经济增长的预测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较为乐观,但对通胀控制预测更加悲观。该院认为,今年越南的经济增长率可能在6.24%~7.55%之间,通胀率很可能在10.37%~10.44%之间。


[page]

三、越南正在探索如何加强通胀治理政策的有效性和协调性

与会越南专家认为,货币政策是抗通胀的主要手段,但需要强化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有效性及其与其他政策之间的协调性。

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当前要体现在通胀治理的有效性上。从过去几年的情况看,货币政策的反通胀目标很容易被经济增长目标取代。2008年上半年,面对高通胀的压力,越南央行出台了紧缩性货币政策,显著提高了基准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和限制债券发行等。但是,到了年末,央行迫于经济增长目标的压力,又开始降低基准利率、放宽流动性。2010年末,通胀再次抬头,央行重新采取了加息等紧缩性政策。很多越南与会专家认为,越南必须处理好经济增长目标与通胀控制目标之间的关系,为了保持长期的宏观经济稳定,牺牲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是必要的,但应评估放缓经济增长对就业和人民生活的实际影响。在科学、客观的评估基础上,采取积极的社会政策,减少货币政策对社会稳定的冲击。

货币政策对通胀治理的有效性,不仅要考虑政策的力度,还要考虑政策的时滞性。有越南专家认为,越南当前的货币政策对遏制通胀肯定会有明显作用,但力度似乎过头了。货币政策的时滞通常在6个月左右。在货币政策效果显现之前,不宜采用太多其他紧缩性政策,追求货币政策控制通胀效果的立竿见影,否则有可能加剧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另外,有必要通过科学的手段对货币政策的影响进行跟踪监测,分析保证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市场层面与微观层面的动力机制。

加强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越南政府最新出台了反通胀的11/NQ-CP号文件,除了审慎的紧缩性货币政策,还包括严格控制短期资本流动、采取更为灵活的汇率政策、从紧的财政政策、减少公共投资和预算赤字、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等政策组合。这套政策组合对通胀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各项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要考虑通过调整财税结构促进就业和中小企业发展,更要考虑采取力度适当的积极社会政策来减轻通胀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压力。要适当增加公共服务财政支出,保持年度之间财政政策的连续性。2010年,越南在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型财政支出占到财政预算总支出的27.8%,相当于GDP的8.8%;建立了价格稳定基金等机制,以确保粮食、电力等基础性商品的价格稳定。这对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促进生产都有积极作用。

四、加快转型、深化改革是治理通胀的基本途径

很多越南与会专家认为,越南持续通胀的根本原因,在于发展模式转变的滞后与体制机制改革的不到位。

持续高通胀的根本原因是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有越南与会专家指出,越南经济增长的突出问题是政府投资主导私人投资,政府投资以国有企业为主,社会投资严重依赖银行信贷,过度投资和投资效率低并存,导致投资规模扩张超过经济发展的吸收能力,导致经济过热,引发持续的高通胀。越方专家认为,越南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持续。越南不能继续依靠扩大贷款和政府债券规模来刺激经济增长,而应当通过深化改革来解放潜在的生产能力。越南国会经济委员会负责人呼吁,越南应当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一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二是转变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三是促进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而实现这些转变的根本出路都在于改革。

加快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导向。越南经济研究院院长陈庭添提出,越南现行的发展模式具有追求经济快速增长的显著倾向。以经济增长为发展导向,使刺激经济增长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另外,在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瓶颈越来越突出,双赤字、高负债等发展失衡问题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越南应当转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导向,坚持以“民富、国强、公平、民主”为发展导向,提高劳动者收入,让老百姓富起来,同时解决好收入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

[page]

加大改革力度,推动发展模式转型。与会越南专家普遍认为,越南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强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越南计划投资部国家经济事务处副处长阮党平认为,转变政府投资主导的经济增长格局,解决高债务、双赤字等突出问题,需要加快推进投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在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资,提高投资效率,调整支出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在引导、撬动私人投资方面的作用。越南科技部高级专家温振庭博士认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举措是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继续减少国家绝对控股的国有企业数量,推进国企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在战略性行业做大做强国企。越南中央经济管理研究院经济制度部黎越泰部长认为,解决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越南转变发展模式的核心目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释放潜在的生产力,须主要依靠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政府应放弃不利于市场经济体制有效稳定运行的职能,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干预。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