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寻求绿色发展的新兴经济体——2012’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对话综述(4)
寻求绿色发展的新兴经济体——2012’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对话综述(4)
未来10年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路在何方,是中改院2012年11月3~4日主办的“2012’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对话”交流讨论的重点议题之一。很多与会专家认为,绿色发展是新兴经济体经济下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导向。
一、绿色发展成为新兴经济体经济转型的普遍追求
1. 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长面临严峻挑战。新兴经济体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深刻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但是,随着欧债危机不断加深和发达经济体经济下行趋势日益明显,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新兴经济体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面临外部需求持续萎缩、资金外流、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严峻挑战。
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主任姚申洪认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总体态势仍然较为疲弱,下半年出口虽然出现回升,但仍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中小企业发展困难,产能下降;全国就业形势总体良好,但经济减速对就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受一些结构性、体制性和长期性因素的影响,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张燕生指出,根据IMF最新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将放缓至3.3%,是2009年以来最低值,IMF把中国、印度的增长速度分别下调到7.8%和4.9%。2012年,俄罗斯的GDP增速将下降至3.3~3.4%。
2. 新兴经济体普遍意识到经济转型的紧迫性。与会专家认为,新兴经济体需要更加深刻地反思过去的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包容性发展、平衡发展、绿色发展和智慧发展。如果新兴经济体不能及时更新战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必在新一轮国际经济竞争中陷入被动。
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茨维特科夫]认为,俄罗斯经济出现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工业结构。最近几年,俄罗斯机械产品、轻工业产品在经济中的占比下降明显,能源的比重不断攀升,能源和半原料产品占工业产值的大头,出口品主要是能源,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办公厅主任张军扩认为,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持续提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以空前的速度增长和积累,在不断提升人类生产生活水平的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传统发展模式的弊病也越来越清楚地表现出来:一是对环境和生态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二是资源供求矛盾越来越尖锐。因此,改变传统的发展模式,走不主要依靠大量消耗不可再生自然资源、不以环境生态破坏为代价的绿色发展之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的协调,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二选择。中国选择绿色发展之路,既是对全球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的积极响应,也是中国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经济已经跨过中等收入门槛、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粗放的发展方式无论如何难以适应全球的期盼和中国自身的资源环境条件。
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高希指出,过去的20年,绿色发展、绿色经济在印度引起广泛重视。印度的国情要求印度政府必须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主要战略目标,因为印度的土地资源、水资源、林业资源等都非常有限,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都比较大。
3.绿色发展对新兴经济体的经济转型是重大挑战也是重大机遇。张军扩认为,绿色经济或迟或早必将成为下一步发展的方向和竞争的焦点,谁掌握最先进的绿色技术,谁最先抢得市场先机,谁将会在下一轮全球绿色产品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在此方面采取了不少战略性举措。2009年,OECD发布了《绿色增长宣言》;2010年,欧盟出台了《欧盟2020》,都将创新和绿色发展作为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战略。
张军扩指出,与发达国家相比,包括中国在内,新兴经济体走向绿色发展至少存在三个方面的劣势或不利因素:一是新兴经济体仍然处在高度依赖资源、能源消耗的发展阶段;二是技术水平总体较低,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三是资金实力相对不足,难以对给对绿色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持。但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走向绿色发展也有一些独特的优势:一是独特的需求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市场需求不仅潜力大,而且增长快。在扩大生产满足需求时,可以“用新技术来满足新增需求”,而不需要大量淘汰现有的技术和生产能力;二是新兴经济体强大的制造业优势使其能够很快把新技术转化为新的生产能力;三是与其他方面的技术相比,绿色发展技术大多属于新兴技术,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技术差距相对较小,有些甚至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政策得当,完全有可能迎头赶上,甚至后来居上,形成竞争优势。
[page]二、新兴经济体走向绿色发展的制度创新
1.走向绿色发展的价值理念变革。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邓玲认为,可持续发展理念已经提出50年了,为什么很难实施下去,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可持续发展实际上面临“动力陷阱”,工业文明框架下的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无限追求物质财富高速增长,严重伤害了自然。如果仍然用同样的思维,仍然在人类中心主义的框架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仍然依靠政府倡导推进,要求老百姓实施,内生动力必然严重不足。如果人类不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仍然无限追求物质财富、利益最大化,就很难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2.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变革。张军扩认为,制度创新是绿色发展的根本保障。绿色消费、绿色技术和绿色产品不会自动出现,需要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首先是资源的价格必须理顺,必须充分反映其稀缺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破坏;其次要通过税收、财政等手段,制定经济激励和约束政策;再次是社会性规制和行政办法。政府在质量、安全、排放等方面的规制必须到位,有法可依,违法必究;最后,知识产权保护、社会诚信建设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健全有效。
高希介绍了印度发展绿色经济的制度变革措施。印度专门成立了一个联邦组织,处理环境、林业、水资源、电力、交通运输、城市发展、矿业、土地资源以及农业等方面的问题。除了国家环境保护机构,在邦(包括联邦属地和联邦首都辖区)与仍在部分邦少量存在的专区这两个层面建立了环境保护机构。之所以要在邦这一层级建立环境保护机构,是因为印度的邦都有独立立法权,可使各邦能够根据“邦情”灵活制订环境保护政策。此外,印度还设有国家绿色法庭。绿色法庭由环境专家组成,负责审理印度全境与环境问题相关的案件,目的是提高环境保护监管力度。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相当大的阻力,但和普通法庭相比,绿色法庭的好处是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环境案件。
3.绿色发展需要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合力。巴西瓦加斯基金会巴西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皮涅伊罗认为,巴西是绿色发展中正确处理科技发展和绿色增长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一个成功案例。巴西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尤其是绿色汽车。早些年,巴西政府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燃料乙醇统购统销以及运用价格和行政干预等手段鼓励民众使用燃料乙醇。近年来,巴西积极开发生物燃料,目前45%的汽车都是混合原料车,可以使用石油和植物燃料两种燃料。[CX2]皮涅伊罗[CX]指出,推动绿色发展,政府非常重要,但市场力量也不容忽视。例如,对不可持续的能源加大税收,让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控制效果更好。目前需要培育更多的市场力量,仅仅依靠政府难以真正实现绿色发展。
张军扩认为,促进绿色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不是某项政策或措施能够单独实现的。需要全社会提高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自觉践行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的理念。对于PX项目最近在中国多个省市受到抵制,有专家指出,公众和社会组织正在成为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力量,要鼓励和支持环保类社会组织发展,通过公众参与和社会建设来化解与生态环境相关的各种潜在矛盾和风险。
三、新兴经济体智库呼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加强国际合作
1.绿色发展是一个全球性课题,需要发达国家承担其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张军扩认为,资源环境问题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发展难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在全球资源环境恶化中独善其身。推动全球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国际社会应当进一步加强合作。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需要合作,发达国家应转变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和经济结构,减少自身对资源、能源的过度消耗和对环境生态的影响,并积极履行其应当履行的国际责任,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发展。
2.新兴经济体之间应建立深化合作、共同走向绿色发展的有效机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战略研究部处长徐长春认为,新兴经济体具有相似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相似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挑战,要加强相互之间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经济、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方面的合作与协调,共同走向绿色发展。通过全面加强合作,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新兴经济体可以弥补因发达经济体减速而导致的资金、技术和市场三大资源的损失,保持可持续发展。
张燕生提出,走向绿色发展,新兴经济体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合作:增强全面经济和技术合作,研究制定、探索适应自身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的技术标准、环境标准、品质标准和社会责任标准;共同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包容性发展、平衡性发展、绿色发展和智慧性发展;增强能源资源生产国与消费国转型中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利合作;共同探索低碳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共同探索研发创新,尤其是先进实用技术方面的合作。
3.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绿色发展合作可以从金砖国家开始。南非国际问题研究所经济外交项目负责人格兰特认为,绿色发展应该成为金砖国家合作的重点领域,以携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为目标,建立经济、贸易、投资、技术、人才等领域的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可以先建立双边机制,然后逐步扩大为金砖国家之间的多边合作。
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