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在协调利益关系中深化改革——2011年中国改革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在协调利益关系中深化改革——2011年中国改革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客观评估开局之年的改革进程,对加快推进“十二五”时期改革有重要参考价值。为此,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于2011年年底向相关领域专家发放“2011年中国改革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15份。

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改革总体进展较好,但有些方面还不适应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

1.2011年改革总体进展较好,多个领域改革有较大亮点

4.18%的专家认为2011年改革有重大突破,54.66%的专家认为有所进展。大部分专家认为其中四项改革进展明显:

1)农村改革,认为有重大突破和有所进展的专家分别为6.54%51.31%

2)财税体制改革,认为有重大突破的和有所进展的专家分别为2.30%48.68%

3)公共服务体制改革,认为有重大突破和有所进展的专家分别为4.25%53.27%。认为2011年改革的突出亮点是“保障性住房建设有明显进展”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的专家分别达到49.82%41.82%

4)对外开放,分别有6.38%52.35%的专家认为有重大突破和有所进展。

2.有些领域改革进展不明显,未能达到社会预期

半数以上被访专家认为,2011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等基本上没有进展。

133.44%的专家认为,2011年的金融体制改革有所进展,55.63%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229.67%的专家认为,2011年的投资体制改革有所进展,54.67%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333.01%的专家认为,2011年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有所进展,51.63%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424.25%的专家认为,2011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有所进展,55.15%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

3.国有企业和垄断行业改革不容乐观,有些领域改革的滞后严重制约发展方式转变

122.30%的专家认为,2011年的国有企业改革有所进展,50.16%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22.95%的专家认为有所倒退。

27.87%的专家认为,垄断行业改革有所进展,55.74%的专家认为基本没有进展,32.13%的专家认为有所倒退。

二、2011年内外形势的变化深刻复杂,急需改革在多方面有重大突破

1.欧美主权债务危机使我国外部环境进一步复杂,宏观经济稳定面临严峻挑战

52.94%的专家认为,欧美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蔓延和深化的风险很大。48.38%的专家认为,这场危机对我国经济影响很大。

对“十二五”GDP增长速度的判断,56.96%的专家认为将在8%10%37.22%的专家认为将保持在6%8%之间,两者合计94.18%。对2012年我国通胀水平的判断,44.26%的专家认为可能在3%5%之间,43.93%的专家认为会在5%7%之间。

2.“十二五”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需慎提“中国模式”

66.67%的专家认为,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风险。62.30%的专家认为该风险主要源于“多个领域问题的交织”。

对“中国模式”,51.76%的专家认为,“有中国经验和中国做法,但不存在中国模式”,41.21%的专家认为“存在‘中国模式’,但还不完善,需要尽快转型和升级”,认为“存在值得其他国家学习和借鉴的中国模式”的专家仅占4.79%

3.“十二五”亟需在消费主导的转型与改革上取得突破

1)“十二五”结构转型升级重在扩大消费,走消费主导之路。38.66%的专家认为,我国“十二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最重要的是“扩大国内消费”,21.09%的专家认为最重要的是“提升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

2)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模式弊大于利。65.69%的专家认为,地方政府主导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弊大于利,不利于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以打破垄断为重点深化市场化改革

1.破冰垄断行业改革

1)垄断行业改革的阻力主要源于既得利益掣肘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40.19%的专家认为,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的阻力主要源于既得利益的掣肘,47.27%的专家认为,我国行业垄断的突出特征是行政垄断,根源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2)打破行政垄断、开放市场、引入竞争。73.87%的专家认为,下一步国有垄断行业改革的重点是打破行政垄断,开放市场,引入竞争。51.61%的专家认为,国有资本应尽可能退出竞争性领域,更多地在公益性领域发挥作用,48.71%的专家认为应取消国有企业的行政级别,推进政企分开。

3)加快铁路体制改革必须加快政企分离,加快去行政化。60.52%的专家认为,铁路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加快政企分离,打破垄断,推进铁路市场化改革。

2.加快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收租分红比例

1)现有国有企业分红比例偏低,应酌情提高。61.56%的专家认为,国有企业分红比重应提高到20%以上,其中12.31%的专家认为应该提高到50%以上。

3.打破垄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制度空间

1)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重在垄断行业改革的突破。53.05%的专家认为,根本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关键在于打破垄断,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空间;30.55%的专家认为应加大政策扶持,在财税金融上进一步向中小企业倾斜。

2)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当问及温州等地出现的民间借贷危机时,75.40%的专家认为应当推进民间金融合法化、透明化,56.63%的专家认为应改革金融领域的双轨制,实现利率市场化。

4.尽快启动新一轮财税金融体制改革

1)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是尽快理顺中央地方财税关系,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化。在问及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的重点时,60.26%的专家认为应调整中央与省级政府财税关系,55.30%的专家认为应推进财政预决算公开透明化。

2)推动房产税改革,试行环境保护税。70.36%的专家建议,“十二五”应扩大房产税试点,其中33.55%的专家认为有必要全面开征房产税,36.81%的专家只赞同以扩大试点为主。93.16%的专家建议,2012年应开征环境保护税。

3)取消营业税。45.30%的专家赞同取消营业税,藉此促进服务业发展。

4)加快金融改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35.77%的专家认为,未来五年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将会很快或较快,40.88%的专家认为进展可能不大,仍然主要集中在周边国家;22.99%的专家认为,这将取决于国内金融改革的进程。

[page]



四、以收入分配改革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

1.加快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构建公平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1)“十二五”在收入分配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的条件已经具备。56.95%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条件基本成熟,27.15%的专家认为条件已经成熟,两者合计84.10%

2)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是打破垄断和提高劳动者收入。在问及未来12年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重点时,70.55%的专家认为应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缩小行业收入分配差距,61.17%的专家认为应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力提高劳动者收入。

3)建立有效的劳资关系协商机制。当问及建立有效劳资协调机制的突出难点时,45.21%的专家认为,工会职能还不到位,难以充分代表劳动者利益,41.91%的专家认为,劳资力量双方对比太悬殊,难以平等协商。80.07%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一倍是有可能性的,其中20.92%的专家认为完全可能,59.15%的专家认为有一定可能,但不同地区需要区别对待。

2.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进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分配、管理和维护机制。47.21%的专家认为,保障性住房的分配、管理、维护等基础制度缺失,有可能带来新的隐患。

2)开放中高端要素市场有利于推进教育、医疗领域的发展。当问及是否赞同尽快推进教育、医疗等中高端要素的市场开放,78.17%的专家表示赞同,其中30.29%的专家完全赞同,47.88%的专家赞成适度开放。

3.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49.52%的专家认为,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条件已经完全具备或基本具备。政府应以更大的决心和魄力,实现政策和体制的突破,尽快让农民工成为历史。

4.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积极规范地发展社会组织

1)当问及2011年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遭遇信任危机时,55.23%的专家认为需要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尤其是对社会捐赠的监督。

2)加快社会组织双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77.10%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时期加快社会组织双重登记管理制度改革、降低社会组织登记门槛的时机已经成熟或基本成熟。

3)对于如何应对微博等新信息技术的挑战,63.31%的专家认为应“主动适应、积极利用”。

5.从制度上保障食品安全,改善消费环境

2011年,地沟油等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72.31%的专家认为应建立综合性、统一、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改变多头监管格局,加强全行业监管;68.40%的专家认为应加大经济、法律等制裁力度;另有53.42%的专家认为应该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五、加快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行政体制改革

1.建立化解地方债风险的有效制度

90.07%的专家认为,地方债存在比较严重甚至很严重的风险,需要在制度上尽快化解。

1)地方政府发债试点有助于降低地方财政风险。对于2011年推进地方债开放的试点,42.00%的专家认为有助于理顺中央地方关系,使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收入的依赖,降低地方财政风险;32.67%的专家则认为有负面影响,有可能滋长地方政府举债冲动。

2)透明化、加强监管以及深化分税制改革,是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根本性举措。69.87%的专家认为应推进地方政府债务透明化,55.30%的专家认为应把地方债务纳入国家债务管理体系以加强监管,53.64%的专家认为应推进分税制改革,提高地方政府税收比例。

2.推进全面预算公开和国税地税合并

84.05%的专家认为,到“十二五”末期,全面推进预算公开的条件将完全具备或基本具备。对于“十二五”时期国税和地税是否应该合并的问题,61.40%的专家表示赞同。

3.继续推进省直管县改革

财政上的省直管县在许多省份已有较大进展,对于行政上的省直管县改革,大部分专家有较好预期。54.58%的专家认为未来23年行政省直管县改革可望在部分省份试点。

4.实质性地削减行政成本

28.71%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把政府行政成本削减1015个百分点完全可能;39.93%的专家认为行政成本将有所下降,但削减幅度难以达到10%

5.积极推进官员财产公开

官员财产公开具有可行性。84.54%的专家认为,官员财产公开已具备条件,仅10.53%的专家认为时机与条件还不成熟。

六、适应利益多元化趋势,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

1.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利益掣肘

对于当前改革推进面临的主要问题,76.04%的专家认为改革受到利益关系掣肘,41.53%的专家认为改革议而不行、决而不做。

2.以协调利益关系为重点加强改革顶层设计

针对顶层设计的重点,56.35%的专家认为,改革顶层设计的重点是统筹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消除改革遭遇的利益掣肘。

3.加快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

72.63%的专家认为,“十二五”期间,建立高层次改革协调机制的条件基本具备或者完全具备。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