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前进!海南人民

前进!海南人民

前进!海南人民

“在举世瞩目中,海南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纪元,海南人民踏上了通往理想境界的金光大道。……海南省作为我国开放改革的前沿,超前试验的基地,无论成功的经验,抑或失败的教训,都是宝贵的财富,对全国的进一步改革和开放,都将起到探路石的作用。我们要走的是前人未走过的路,要做的是前人未做过的事,其艰难险阻,在所不免。然而,正因为如此,其使命才倍觉重大,其任务才更显光荣。”——这是发表于《海南日报》1988年5月20日一版的编辑部文章《前进!海南人民》中激情澎湃的话。

岁月如梭。今天,站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的门槛上,重读这篇文章,感慨万千,倍感亲切,仿佛看到当年特区欢天喜地的动人情景,感受到当年特区人开拓奋进的冲天豪情。

20年了,从落后封闭的海岛,到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人民生活空前改善的美好家园,我们海南,在开放中前进,在改革中前进,在发展中前进,向人民和时代交出了一份份出色的答卷。

[page]

海南在开放中前进。开放使洋浦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试验田中的制高点上,从1988年的外商成片开发,到1992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吸引外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再到2007年洋浦保税港区获准设立,洋浦一再引领全国开放之先;开放使海南经济特区的土地上,诞生了博鳌亚洲论坛这个首次在中国注册的国际组织;开放使世姐赛最近5年4次在三亚成功举办;开放使国内外游客涌入海南,落地签证政策、航权开放,让国际游客进出海南更加便捷……

海南在改革中前进。改革让海南在全国最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比党的十四大提出这一改革目标整整早了五年;改革让海南率先在洋浦试行土地成片承包开发模式;改革让海南在全国最先实施“小政府、大社会”新体制,比1998年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整整早了十年;改革让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由省直接管辖市、县的行政体制;改革让海南在全国第一个明确提出要在一切经济成份的企业中实现平等竞争,比党的十五大早了九年;改革让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四费合一”、取消一切收费站的交通管理新模式,实现“一脚油门踩到底”;改革让海南最早试行建立起具有较高社会化和一体化的现代社会保险体制……

海南在发展中前进。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相比,海南经济特区的面积是它们面积之和的几十倍;不但有城市,还有占特区总人口80%的乡村;经济落后,老少边穷;基础差,起步晚,政策优势不明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海南不仅是特区,而且是中国的缩影,如同费孝通所言是“小中国”。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的意义,除了要在改革开放上先行一步外,同时还要通过特区的设立,迅速摆脱落后面貌,在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方面为全国广大落后地区的现代化提供又一范例。曾经遭受泡沫经济困扰的海南,立足实际,不断求索,找到了正确的产业的定位,确立了“一省两地”的发展战略;海南坚持“三不原则”,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找到了一条发展工业与保护环境相统一的产业富省之路;海南以财政支出的“民生方向”和全国率先的多项民生指标,创造了“小财政大民生”的和谐发展模式。经过数年的努力,进入新世纪的海南终于走出了泡沫经济的阴影。放眼今天的海南,经济发展,人民安康,文化繁荣,社会稳定,处处日新月异、生机迸发、活力无限。

闻时代潮音而动,伴琼州风云共舞。20年前,本报编辑部文章一声“前进!海南人民”吹响了海南人民建设大特区的激越号角;20年后的今天,本报还要以一声“前进!海南人民”,激发800多万特区人放手一搏、大干一场,再创特区辉煌的豪情!

资料来源:海南日报,1988年5月20日第一版。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