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
建设国际旅游岛,是海南旅游发展的基本目标,是加快旅游服务的国际化进程、推进旅游产业全面开放的现实选择,是海南成为国际旅游度假胜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基本内涵:(1)确立新目标,旅游业与国际接轨,实现“服务零距离、管理零距离、景区零距离、产品零距离”,把海南建设成为“旅游自由之岛、欢乐开放之岛、休闲度假之岛、生态旅游之岛、服务文明之岛”。(2)建立新体制,旅游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符合国际惯例。(3)实行新政策,对外实行以“免签证、零关税、放航权”为主要特点的旅游开放政策。
建设国际旅游岛的阶段性目标是:
——用5年左右的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岛。旅游业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国际基本接轨,旅游服务基本达到国际水准,海南旅游在国际上享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高,“中国热带海岛,东方度假天堂”品牌初步形成。2013年,入境游客人数达到15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到10亿美元。
——到2020年,建成世界一流的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达到国际水准,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现代服务业等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综合环境能满足中外游客的各种需求,成为中外游客向往的国际热带海岛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2020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超过35亿美元。
以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和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20周年为契机,站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起点,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主线,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进程,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构建通向世界旅游市场的便捷通道
全面落实免签证、航权开放政策,为游客来海南旅游创造便利条件。
1.进一步落实免签证政策
在用足、用好落地签证政策的同时,进一步落实好免签证政策,为境外游客来海南度假休闲创造更加便利的出入境条件。
(1)加强推介,落实好 “21个国家5人以上旅游团来海南实行15天免签”政策,让21个国家的国民对这一政策广泛认知,并逐渐将旅游团“5人以上”的限制条件降低到“2人以上”。积极争取对这21个国家的公民个人来海南旅游实行免签证政策。
(2)在未来2~3年内,新选一批具有较大潜在客源市场的北欧、中亚等国家,实行5人以上旅游团来海南旅游免签证政策。
(3)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争取把目前免签时间最长15天延长至30天,最长至90天。
(4)对来海南的国内游客,争取授权海南办理出入境手续使其旅程延伸至东盟国家。
2.全面落实航权开放政策
落实好航权开放政策,为游客来海南创造便利的交通条件。
(1)全面落实好已开放的第三、第四航权,加快开辟旅游客源地、潜在客源地国际航线,巩固增加海南至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航班,开通海南至美国、北欧等航线。
(2)落实好第五航权,重点面向亚洲国家,开辟1~2条航线,实现第五航权航线零的突破。
(3)用足用好中途分程权,境外的航空公司经营海南的国际航线除延伸到内地开放城市以外,争取延伸到香港、澳门。协商海关、出入境等国家有关部门,落实异地出关的便利政策。建设好海口、三亚机场国际中转厅,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中转环境。
(4)积极培育东南亚旅游客源市场,用好“南面开口、北面开放”航路政策。
(5)海南基地航空公司开通“海南-台湾”节假日包机航班,积极争取直航。
(6)落实好免税航油政策,为国际航班提供优惠条件。
二、加快推进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
按照国际旅游岛的标准,加快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不断提高旅游国际化水平。
1.加大国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向世界推介自己独特的度假资源和度假理念,使国际游客量的比重大幅度提高。
(1)加大对旅游宣传的投入。大力整合和利用各种宣传手段,积极推行整体联动宣传,加强与中央有关媒体、欧美新闻媒体、港澳新闻媒体等国内外知名新闻媒体的合作,充分发挥旅游卫视的作用,搞好海南国际旅游岛整体形象的策划、包装和宣传。
(2)每年有计划地参加重要国际旅游展会,进一步创新旅游促销方式,策划高水平、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旅游促销活动,在滨海度假、邮轮旅游和特色旅游的包装和促销方面有新提高。
(3)巩固拓展港澳台、日韩、东南亚、俄罗斯市场,在欧美市场开发方面取得新突破。
2.加快引进海外知名国际旅行社
积极引进外国和港、澳、台地区的知名旅行社,参与本地市场竞争,形成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经营一体化,彻底改变海南旅行社的格局,明显提高海南旅行社的管理、经营、服务水平。
(1)在未来2年内,以俄罗斯、韩国、日本等主要客源地为重点,引进5~10家带客源、带航线的国际知名旅行社。
(2)再用3年左右的时间,瞄准潜在的主要客源地,引进10~15家国际知名旅行社,进一步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的对接步伐。
(3)鼓励有实力的国际知名旅行社在海南设立办事机构,支持开办合资或独资旅行社,以吸引更多海外客源。
(4)争取将国际旅行社的审批权下放给海南。
(5)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设立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暂行规定》,2008年内制定出台《海南省外资旅行社管理办法》。
3.加快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
通过引进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进一步提升海南酒店管理水平,促进其向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
(1)用2~3年时间,继续引进5~10家著名国际酒店管理集团,使五星级国际水准的度假型酒店达到40家以上。
(2)引进一批具有酒店管理专业知识的境外高素质人才,全面提高旅游酒店管理水平。
(3)用3~5年时间,在外国游客聚集区,由引入的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建设一批针对特定旅客的旅游服务项目,如俄罗斯街、韩国城等。
(4)对外资从事旅游度假酒店的开发与经营,在其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的建筑材料、 生产经营设备等,经核定,免征关税和增值税。
4.建设国际化的生态型的景区、景点
借鉴国际经验,景区、景点的设置符合国际旅游岛的要求,与国际惯例接轨。
(1)按照国际化的标准,加快老景区、景点的改造和扩建,全面提升其档次和品位,高规格、高品位开发新景区、景点,进一步增强景区、景点的旅游吸引力,满足国内外游客的需要。
(2)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建设生态旅游岛,将旅游开发和生态保护结合起来,建设生态旅游景区,实现景点和生态的统一,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绿色饭店”,在推行饭店取消“六小件”配备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产品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并在全岛推广,形成绿色旅游管理体系;开发热带海岛雨林山地度假休闲旅游、热带海岛温泉康养度假旅游、热带高尔夫度假旅游、海上旅游和海上运动旅游等生态旅游产品。
(3)确保生态安全。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制度,防治工业污染、控制生活污染;完善法规体系,制定《专项生态保护法》、《海南生态补偿法》。保持生态环境持续优良。在2010年底之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0%以上,空气质量保持一级水平;近海海水和大部分地表水的质量达到国家Ⅰ、Ⅱ级标准;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的空气污染指数和噪音平均值小于国家规定的最低值;度假区、旅游景区污水、垃圾和粪便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
5.大力推进旅游信息化建设
加强旅游管理、服务的信息化建设,为游客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
(1)完善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网点。搭建在全省所有旅游网站都能方便使用的互联网络旅游信息服务平台。
(2)加快通讯网络系统的升级换代,提升网络通信功能,降低通信费用,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便捷的通信环境。
(3)加强全省旅游标准化基础工作,2009年底之前制定出台旅游标准体系,将旅游标准的立项、制定和实施等纳入规范化轨道。实现旅游统计的科学化、现代化和网络化等。
6.创造国际化旅游的语言环境
实施语言环境提升工程,为国际游客提供便利。
(1)加强旅游区公共信息符号和旅游标识标牌的规范化建设,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与标牌。在2009年之前完成各主要道路、各旅游景区(点)、各旅游度假区规划的双语或多语标识系统。
(2)建立在线同声翻译系统,通过移动通信多方通话和多语种翻译中心的功能,为国际游客提供国际化、个性化的语言系统服务。
(3)在扩大数字电视进宾馆饭店覆盖面的基础上,开通多语种电视频道。
三、加快建立免税商店
按照国际惯例,加快在主要旅游城市设立免税商店,让游客享受到与国际接轨的旅游购物优惠政策。
1.在机场口岸设立免税品商店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市内免税商店。利用1年左右的时间,在海口、三亚各建立一家市内免税商店;利用2年左右的时间,在琼海、万宁各建立一家市内免税商店。
2.来海南旅游的中外游客均可进入免税商店购买商品。外国游客在免税商店消费的全部商品免税;国内游客在限品种、限次数、限额度的前提下,实行免税政策。
3.实行购物出境退税政策。选定一批大型商店,对境外游客购买的某些特定商品按照国际惯例给予出境退税。
4.年内出台《海南省免税商店和免税品的管理办法》,对免税商店的经营和国内外游客在免税商店的消费进行规范管理。
四、构建国际化旅游服务的保障体系
根据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推进旅游相关服务业的开放和发展,构建国际化旅游服务的保障体系。
1.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
加快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各类旅游专业人才,为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本支撑。
(1)做好旅游人力资源规划,创新吸引人才的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针对现实的人力资源状况,将旅游人力资源规划作为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营造吸引人、培养人、留住人、激励人的良好环境,使旅游人才在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能适应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要求。
(2)加强旅游职业教育。增加对旅游职业教育的财政投入,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旅游职业教育方面的作用,坚持院校培养与在岗培训相结合,本地培养与外地引进相结合,加快培养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在年内出台《海南省旅游职业教育发展规划》。
(3)鼓励海外著名旅游人才培训机构进入海南,设立独资或合资的旅游职业或管理培训中心。
(4)加大旅游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引进高水平、熟悉国际规则的旅游企业经营管理、规划策划、市场营销和涉外旅游等专门人才,引进掌握世界先进信息技术、环保技术、生物技术、仿真技术等领域的高端人才。积极实施借脑工程,聘请国内外旅游专家搞好决策咨询、规划设计、市场拓展和职业培训,全面提升海南旅游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
2.用2~3年时间,在机场、旅游区或相关城区,利用已有的金融机构服务网点,设立若干个外币兑换窗口,允许一定数量的小额外币自由兑换。
3.积极吸引国内外一流的医院在海南设立医疗分支机构。2~3年内,建成全岛联网的涉外医疗救护中心,在三亚、海口建立国际化水平的以治疗心脑血管等突发病救治为主的急救医院。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康复保健体系,发展中老年保健、体育保健和养生康复保健。
4.创办具有国际影响的大型旅游文化赛事和体育活动,如国际电影节、国际电视节、国际服装节、国际游艇大赛等;积极承办国际级比赛项目;发展大型旅游演艺项目,建设“夜海口”、“夜三亚”。
5.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品牌,发展会展产业并形成规模,吸引国内外高层官员、大企业家、专家学者等高端人士云集,以此带动国际性旅游业的发展。
6.为鼓励海南旅游相关服务业发展,2008年内出台海南省政府鼓励和支持投资旅游相关服务业的管理条例。
五、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
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为旅游业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1.建立规范的旅游市场秩序,树立良好的旅游市场形象。针对目前存在的欺行霸市、欺客宰客、强行购物、敲诈勒索和虚假广告等损害旅游者权益的行为,主要运用法律手段,同时兼用经济和行政手段,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政治。
2.加快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引导和支持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和全球性的旅游企业参与海南旅游企业的改组、改造和重组,催生一批海南知名旅游品牌,建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旅游企业集团。用3~5年时间培育出跻身中国旅游业前10名的旅游企业,力争一批旅游企业集团进入中国五百强。扶持中小旅游企业向经营专业化、市场专门化、服务细微化方向发展,建立与大型旅游集团的网络服务协作关系。
3.用3年左右的时间,完善旅游立法。制定《海南旅游者权益保障条例》、《海南旅游服务质量监管条例》等地方法规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六、营造良好的旅游社会环境
完善旅游软环境,普遍提高全民素质,营造全民参与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社会氛围。
1.加强文明城市、文明旅游经济区、文明度假休闲社区、文明景区的建设,开展全民国际旅游岛建设教育活动。把国际旅游礼仪列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在2008年下半年进行试点, 2009年下半年在全省推开。
2.提高政府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树立诚信形象,塑造公平、公正和公开的行政服务秩序,为各类旅游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在年内出台有关政务礼仪标准的规定,对政府公务人员着装、礼仪、文明用语等进行规范。
3.年底之前完成拍摄国际旅游岛宣传公益广告,并于2009年在省内各主要电视台、广播频道、报纸、公交车站牌、公路两旁的标牌等进行宣传。
七、高起点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
围绕把海南建设成旅游强省、国际化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的目标,高起点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将其确定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
1.委托著名规划设计机构,在2009年以前编制完成《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总体规划》。聘请国内外知名的专家,组成国际旅游岛建设专家咨询组,对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提供咨询,保证规划的高起点、高质量。
3立世界旅游市场的大政能力的2.本着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规划建设东、西、南、北、中“五大旅游经济区”,10个“乡村生态旅游社区”和“10个品牌旅游景区”等,努力打造旅游精品。
八、创新旅游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大胆引进旅游发达国家或地区成熟的做法和经验,建立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旅游发展与管理的体制机制。
1.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一体化管理的体制机制。强化省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职能,改革旅游资源归部门拥有和旅游资源市县属地管理体制,以旅游资源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为目标,实现全省旅游资源的统一行政管理、统一市场配置、统一规划开发,把潜在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旅游经济效益。
2.建立与国际旅游岛相适应的运行机制。理顺政府旅游管理职能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关系。旅游管理职能部门从对旅游行业微观主体的监督管理退出,主要履行宏观管理、方向引导、法律制定等职能,为旅游行业各市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行业协会接受旅游管理职能部门的监督,通过制定行业自律公约等规定,履行对行业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职责。
3.创建与国际旅游岛建设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设立海南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重点项目和基础设施网络建设;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大力培育和推荐旅游上市资源;建设旅游资本和产权市场,完善和规范旅游资本准入和退出机制;探索运用发行旅游彩票,发行大型旅游区债券,多渠道筹措旅游发展资金;按照旅游资源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以特许、转让和承包方式,广泛吸纳外资和民资。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