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章中改院资料 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实现新突破

进一步扩大开放要实现新突破

经济特区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产物,没有开放就没有特区。经济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更大的开放度,更好的开放政策。这是关系到特区发展全局的大问题。必须从扩大开放的基点上思考海南特区的发展问题。再造特区新优势,根本问题仍然在于开放。特区体制优势的根本点在于开放的市场化,开放的制度化。离开大开放,特区就谈不到真正的体制优势。

研究和推进海南特区进一步开放,要紧紧把握邓小平同志关于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思想,面对现实,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寻求开放政策的新突破。

一、在资源开发中寻求开放政策的新突破

邓小平同志说,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富铁矿,有石油天然气,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

海南真正优势在于资源。如果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能够充分开发利用,就具有“很了不起”的意义。目前资源开发对于海南具有全局意义:能够进一步吸引和消化国内外资金;能够为海南的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容易得到多方面支持,并由此争取开放政策的新突破。在旅游开发方面:

(1)采取更开放的政策,吸引更多的资本投入海南旅游项目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

——通过吸引大客商大财团上大项目,如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更多地向外资开放。利用外资建立类似美国迪斯尼乐园那样的标新立异的大型娱乐设施,并通过引进外资跨越海南旅游业同国际旅游业的落差,使之有更大的吸引力。

——拓展利用外资领域,探索更多的利用外资模式,如建立和推广饭店连锁集团模式,兴办中外合资旅行社、外商独资旅行社等,以结束海南国际旅客徘徊不前的局面。

——在吸引国内资本时需灵活变通,政策创新。如城市综合开发费等可采取开发商获益后再交的灵活政策。

(2)创海南购物天堂。

1993年海南旅游商品创汇占旅游总创汇的比重仅为3.2%,全国为20%,发达国家为60%。海南购物旅游与国际知名旅游地区相比差距很大,同时说明海南创汇潜力很大。因此,必须争取岛内更多的关税优惠,形成商品价格低廉优势;生产更多附加值高、富有特色的旅游商品;开辟国际购物免税商业区,借鉴法国免税购物办法,旅游团队离境时统一办理(退)半税手续;利用合资、独资方式,在海口、三亚建立高档、大型免税商场。

(3)以高度发达的金融业支持快速发展的旅游业。

旅游资源的开发有赖于金融业的支持与配合。如组建以支持旅游业主的地方性股份制金融机构;在国内外建立海南旅游发展基金;争取发行海南旅游开发债券等。

(4)简化出入境手续,丰富旅游娱乐。

有些国家对某些客源国的旅客实行特别简化的手续甚至“免签”,海南应在落地签证基础上寻求更灵活方便的出入境措施。积极创造来海南的游客到东南亚、港澳地区旅游的方便条件。同时,开发一些既健康、又有吸引力、富于刺激性的旅游娱乐项目,千方百计吸引旅客,延长游客滞留时间,增加游客娱乐消费。

(5)进一步发展政府组织管理职能。

如筹建海南旅游管理学院,并与国际组织合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旅游业人才。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海南完全有条件逐步形成类似于万隆那样的国际会议中心,这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

在现代农业开发方面:

海南农业资源潜力巨大,真正优势在于农业。

发展现代农业可以为旅游业、加工业和贸易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加快海南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走出一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绿色道路”。

(1)海南可进一步扩大开放,提高利用外资比重,发展更多的农业综合开发区。

[page]

(2)加大力度引进国外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技术及生产资料。

(3)大力发展出口导向型现代农业,特别是以果菜为主的园艺产业,把宝岛变成面向内地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大果盘、大菜蓝,以顺应中国和世界的消费大潮。

(4)大力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龙头企业,使其在创汇农业发展中发挥带头作用。

(5)引进外资嫁接改造现有农场,并使之拥有出口自营权,直接参与国际竞争。

更重要的是,可以在现代农业的开发中寻求开放政策的新突破。例如对进口农业生产资料、对农产品的出口和进入内地市场、对现代农业开发引进内外资金和创办发展农村金融组织等,即可从中找到出路并得到支持。

在海洋开发方面:

从陆地走向海洋,促进海洋产业现代化,逐步把海南建成海洋大省,是海南扩大开放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实现海南尽快富裕的希望之所在。

(1)海南省海域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应当争取地方更大的开采权,并允许地方引进和利用外资共同开发。

(2)加强与台湾合作,促进海洋开发。

(3)扩大海洋的开发度,开放的前沿可延长到西沙,使西沙按行政建制,成为市或县,也可建成区内经济开发区或旅游开发区,这样不仅有利于海南经济建设,而且对于我国行使领土主权,捍卫海洋权益意义十分重大。

(4)大力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以港口促开发、促开放。

二、海南扩大开放的近期重点应是琼台经济合作,应当在琼台经济合作中寻求新突破

邓小平同志指出,海南岛和台湾的面积差不多,海南岛好好发展起来,是很了不起的。创办海南经济特区,让海南迅速发展起来,是促进台湾回归,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重要战略措施。

以海南与台湾合作的现实看,目前有可能扩大合作的领域和范围有:

(1)实现农业合作的全面突破。如争取台湾对海南农业资金、良种、技术方面的援助;加强琼台农产品加工业方面的合作;加强琼台海洋捕捞业的合作等。(2)以吸引台湾大财团、大企业为重点进行大开发,造成大影响,以全面带动新一轮的内外投资。(3)充分利用国际组织的中介作用,以绕开两岛尚存在的人为障碍。(4)两岸三通是大势所趋,海南方面要争取先行一步,率先实行两岛三通。(5)争取率先对台商实行全面的国民待遇,允许台资进入金融、保险业。(6)借鉴与移植一些台湾成功的立法,为我所用。

三、洋浦开发区的建设是影响海南对外开放全局的重要因素,应当有所突破

洋浦开发区的建设既是带动海南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又是我国大胆探索对外开放路子的“试验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前洋浦的开发建设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不仅有可能对海南的开放和开发造成消极不利的影响,而且对我国整个对外开放政策和形象也会有不利的影响。因此,要从海南和中国改革开放的全局来看待洋浦问题。

(1)积极争取宣布洋浦为“自由港”。

1992年四月,国务院在关于海南省吸收外商投资开发洋浦经济开发区的批复中指出:“洋浦经济开发区实行比保税区更加开放的政策,在资金、货物、人员出入等方面,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从世界市场经济的具体模式来看,比保税区更加开放的、更加灵活的模式就是“自由港”模式。

但是,洋浦封关运作后,并没有达到“自由港”的目标模式,而且许多原先的政策规定不落实、不配套、不到位。人们曾对洋浦普遍寄予厚望,但现在对洋浦能否发挥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有很大的疑虑。因此,目前首要的问题是,积极争取中央明确宣布洋浦为“自由港”,以充分落实洋浦的各项政策,恢复外商的信心,重新树立洋浦的对外开放形象。如果这个问题暂时解决不了,也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主要目标提出来,可以适当讨论,这对稳定和发展洋浦是十分重要的。

(2)洋浦开发区对内资的进入要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内资进入,以吸引和稳定外资。

(3)放宽金融政策,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洋浦设立分支机构,允许有实力的外商在洋浦投资建立金融机构,以广泛筹集资金,支持洋浦的开发建设。

(4)政府要主动协助和帮助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解决面临的问题,摆脱困境。政府出面帮助招大外商进入洋浦,以支持外商成片开发经营土地顺利进行。

海南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行进一步的开放,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大问题,是面临的新考验。我们对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与发展的认识,要统一到邓小平同志关于创办海南经济特区的战略思想上去,并以此为基础,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现对外开放的新突破。

(注:载《海南经济报》,1995年3月9日。)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