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政治体制民主政治 蒋以任:把握机遇 与时俱进 推进政协工作发展
蒋以任:把握机遇 与时俱进 推进政协工作发展
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思想、新的理论、新的要求。充分表明,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人民政协越来越凸显它在我党执政兴国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把“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为提高执政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力的重要内容;把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发挥人大、政府、政协党组的领导核心作用,作为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的重要形式; 《讲话》把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人民政协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作为检验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些都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加注重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实现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
人民政协越来越凸显它在我国政治体制架构中的重要地位。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要推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在政协工作的具体化和新发展,也是党中央领导第一次对人民政协履行三项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出要求。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已经从过去政协自身建设的范畴,纳入到我国政治体制的轨道,政治协商已经成为党和政府广集民智、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的重要环节。这些都标志着人民政协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民政协越来越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和认识把握规律。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提出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的指导,深刻阐述了人民政协55年实践经验的四个“重要启示”,第一次提出了“要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人民政协各项建设的首要位置”,“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不断认识和把握人民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这些都标志着党中央对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的高度重视,更加注重运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提高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提高认识和探索政协工作规律的能力。
人民政协越来越重视制度程序建设和方法形式创新。把“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要求写入《决定》,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提出:“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各方面,贯穿于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团结民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准确把握团结民主主题和履行政协职能的关系,把弘扬团结民主主题寓于制度程序建设之中,寓于履行职能的方法和形式的创新之中,标志着人民政协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和工作方法形式的创新。
这些都充分说明,全党对人民政协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人民政协的事业在不断发展,对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也在不断探索。今天,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已经同党和国家的发展更加息息相关,人民政协所处的地位更加重要,人民政协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我们党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之后,把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作为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党十六大作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战略决策,十六届四中全会把研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为主题并作出决定。胡锦涛同志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人民政协在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作为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通过人民政协把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所有制等各方面人士团结起来,有利于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重要机构,通过人民政协实现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党的执政体制更加健全;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通过人民政协民主协商、求同存异,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促进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利于党的执政方略更加完善。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是我国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然。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十六届二中全会明确“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重要的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政协在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政治格局正在形成,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政协进行协商、然后由人大进行决策立法、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的政治体制正在逐步完善,人民政协已经成为我国政治体制架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政协作为发扬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组织各方面人士共商国是,有利于吸收各方面意见建言献策,有利于形成融洽和谐、生动活泼的局面,是我国民主政治的一大优势。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好、完善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需要。
发挥人民政协作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决定》提出“要适应我国的深刻变化,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是我们党对十六大提出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具体化和新发展。胡锦涛同志指出:“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是集中各方智慧、形成伟大力量的源泉。”政协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优势。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是政协的立足之本。通过人民政协,营造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政协海纳百川、汇聚各方,整合动力、整合资源、整合利益是政协的基本之策。通过人民政协,整合不同的政治资源,团结不同的社会阶层,凝聚不同的政治力量,形成共同的社会合力,有助于营造心平气顺、和睦相处的社会。
新的发展阶段是人民政协“大有可为”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人民政协面临新的挑战的关键时期。只有抓住机遇,直面挑战,政协事业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只有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政协事业才能实现新的发展。
研究政协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以理论建设带动工作实践的新探索。只有加强政协理论的研究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熟悉新情况,认识和把握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发展的新规律。我们加强政协理论的指导,通过学习统一思想,不断增进共识,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揽人民政协工作,提高对政协发展方向的把握能力;我们加强对政协基础理论的研究,通过发挥理论咨询组的作用,对政协政治功能拓展和观念创新等九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提高对新世纪、新阶段政协地位作用的认识能力;我们加强对政协工作的研究,以修订政协章程为契机,以贯彻胡锦涛《讲话》精神为重点,根据政协发展的新要求开展工作研究,形成《进一步推进政协工作若干意见》,使政协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根据政协面临的新要求、新任务,以制度建设推动履行职能的新拓展。只有加强履行职能的程序制度建设,才能明确新要求,完成新任务,推动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我们对在决策之前和决策过程中进行协商的规范化进行积极探索,研究落实具体措施,努力促进各个层面的协商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试行召开专题议政会,探索在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广泛建言献策的机制;我们还与党政部门就协商的内容、方法和程序进行共同研究和确定。我们对开展参政议政的有效性进行大胆尝试,通过专题座谈会,形成政协委员与党政有关部门直接、双向交流机制;通过课题调研的成果汇报展示,逐步建立参政议政成果转化和落实的有效机制。我们对推进民主监督的制度化不断摸索,努力探索民主监督的有效途径,尝试组织由市政协委员参加、区政协主席带队的区与区之间的异地视察;开展专项视察评议,加大行风评议、政务公开等工作中的监督和评议的力度;通过规范提案和社情民意工作,加大民主监督的力度,制订主席、副主席促进办理重点提案的实施办法和加强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意见,以探索履行职能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拓展政协工作的新空间,推进政协工作的机制创新。
把握政协面临的新问题、新特点,以弘扬团结民主主题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只有坚持团结民主精神,才能抓住政协工作的新特点,发挥政协的新优势;只有把团结民主作为政协工作的“魂”,渗透到政协履行职能的整个过程,政协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体现特色。我们多渠道地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合作,尊重党派意见,联合开展调研,共同促办提案,努力使政协成为多党合作的大舞台;我们多形式地加强和委员的交流,成立委员工作处,积极探索委员履行职责的工作机制;试行召开主席与常委恳谈会,党组每周一次的委员专题座谈会,开展主席与委员网上交流以及委员界别沙龙活动等,扩大与委员的沟通和联系,更好地发挥委员的主体作用。我们多领域地加强和社会各界的联系,政协领导每周集体下基层调研,定期与新社会阶层人士进行座谈,每季度召开市民社情民意座谈会,试行市民旁听常委会议,成立对外友好委员会等,加大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以及开展民间外交的力度,使政协工作更加符合时代特征和政协特点。
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指出“人民政协是大有可为的,也一定能够大有作为。”让我们把握机遇,与时俱进,为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而不懈努力。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