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生态文明生态总论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在四川省调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在四川省调研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
8月5日-10日,孔泾源司长率调研组前往四川省成都市和广元市,就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进行调研。孔泾源司长一行先后考察了成都市大邑县、邛崃市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社区建设、农村社会保障和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深入成都市温江区和青羊区社区,就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城乡充分就业、城乡均衡教育、社区卫生建设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调研,还召开了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与中共四川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市长葛红林交换了意见。此外,孔泾源司长还应成都市委市政府邀请,就当前改革形势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做了专题讲座。在8月7日召开的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孔泾源司长在听取成都市的工作汇报后说,这次来成都主要是调研学习,昨天到区县进行了实地调研,看了一些具体的点,了解到了一些鲜活的事例,收获很多,启发很大,倍受鼓舞。孔泾源司长的讲话要点如下。
一、成都市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作了许多贡献
此前,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已经做了许多工作,这是我们选择统筹城乡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一个类型的源头所在。经过这次考察和调研,亲眼看到成都市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所做的扎实工作,我们深受鼓舞,这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也是一个鞭策。可以肯定的是,成都市前期和现在的工作,对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尤其是选择统筹城乡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一个类型作出了许多贡献。
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基础很实、前景很好、潜力很大
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批准后,成都市不等、不靠、不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把过去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发扬光大,不断开拓新的改革领域。成都市对统筹城乡改革进行了全盘总体规划,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调研看到的近郊区的巨大变化,一方面是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所创造出来的,更重要是,对条件相类似的中西部其他地区来说,成都市的开创性工作积累了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从发展非农产业、多种经营,到如何在发展非农产业、多种经营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生产生活秩序和经济社会稳定,这对全国都有示范意义。成都市的试点,基础很实、前景很好、潜力很大。
三、统筹城乡是个全新的课题
统筹城乡既是经济发展问题,也是社会变迁问题,不仅是解决产业化和城市化的问题,而且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统筹城乡对于农民来说,不仅仅是居住地点和环境发生变化,更主要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变革。没有生产生活方式的重要变革,甚至生活习性和理念的转化,把农民集中起来居住,在管理上会产生很多弊端和问题。统筹城乡既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长远之计。我们过去有管理农村的经验,有管理城市的经验,但统筹城乡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尽管我们在很多方面已经积累了不少改革发展的经验,但对于今天建立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来说,意义更重大。
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其中统筹城乡是“五个统筹”中最重要的也是难度最大的问题。我国地区差距远远小于城乡差距,如果解决了城乡统筹发展问题,就意味着我们在“五个统筹”中至少解决了一到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的问题。需要指出的是,从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保持低调,有所作为,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重庆、成都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批准后,媒体炒作得很热闹,有的提出了“新特区”的概念,我当即就表示这种提法不妥。经过30年的改革之后,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我国今天的经济体制改革,包括综合配套改革在内,已经由行政主导型转为市场主导型,由政策优惠型转为公平竞争型,今天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就是要遵循这样原则和理念。从这个意义上讲,成都市对改革试点的理解是正确的。
经过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体制机制保障,实现城乡的统筹发展。成都市介绍的总体思路和构想、主要目标和任务都很好,而且制定了10年目标。这些目标很明确,标准很高,比如城乡收入差距10年内缩小到2倍以内。成都市经过努力有可能实现这个目标,但就全国范围来看,10年内能缩小到2.5倍以内就非常不错了。成都市提出的目标很积极,从调研的情况看,定这些目标也不是没有依据的。
四、关于试点方案的几点建议
(一)统筹城乡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依然是构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产业体系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还是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从全国来看,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走出了商品短缺时代,本世纪头10年我们基本走出了资本短缺时代。现在所说的宏观经济“三过”问题(投资增长过快、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实际上是一个国家,尤其是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从当初商品过剩进而资本过剩所走过的历史道路,在新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的重演。当前我国资金充裕,人才储备充分,经济发展需要的资本、土地、人才三要素都具备,最缺乏的依然是健全的体制机制和良好的管理经验。当前,在中西部地区,许多地方仍然停留在争取基建项目上,而在长三角的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明显遇到了体制机制障碍和瓶颈,对加快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的愿望远远胜于对争取几个基建项目的热情。而且这种改革体制机制的实践已经从第一、第二产业转到第三产业,像高端产业和服务业等,东部某些省市已经着手加快推进服务业的体制机制改革。
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环境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面临更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推进改革的难度更大,尤其是垄断行业和社会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可以说是地位作用更为重要、既得利益更为丰厚、诉求表达更为便捷、决策参与更为直接、职能性质更为敏感。这种变化对我们推进改革和从事改革工作的同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就政府管理体制改革而言,既要强调精兵简政,把市场机制和效率问题摆在突出的位置,又要使政府行政行为由过去计划经济时期的主要抓经济建设转向市场经济条件下创造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和提供公共服务上来。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既是一项民心和民生工程,又是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主要是解决重大改革发展问题,改革试点要对全国有示范借鉴作用。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试点,属于开发、开放类型,但各有侧重,主要是探索发展改革的前沿问题。而选择西部的重庆和成都试点,主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问题。尽管两个地区的试点类型一致,但改革实践肯定会有区别,比较效应的存在有利于更全面系统地探索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下一步我们还可能在中部地区开展其他类型的试点。在全国开展不同类型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都是要对全国的改革发展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很多课题是全新的甚至是超前的,但只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们都会鼓励各地先行先试。
(三)改革方案设计要留下政策空间,提出前瞻性目标。改革方案一方面要周全、细致、可行,讲原则,同时要留下充分的政策空间,不能就事论事,提出太具体的政策要求,要提出前瞻性目标。由于改革方案设计涉及的目标和程序很多,要提出近期和中长期、眼下和分步实施的目标,并把存在的问题认真梳理,排出顺序,分门别类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发展的目标,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整套衡量指标,而对于改革目标而言,尽管指标还不十分明确,但对过去已经着手做的工作,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对已经提出的目标,要尽快付诸实施;对正在探索的改革,要率先取得突破。比如浦东新区在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中就提出了三年行动计划,对每年的目标任务提出了具体实施步骤和要求,这一做法从实践看效果不错。
(四)关于建立协调机制问题。上海、天津此前都提出过这个问题,今天成都市又提出来了。就综合配套改革而言,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协调机制已经建立,今年对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试点改革的协调会已分别开了四五次。今后如果“成都试验区”需要,国家发展改革委也会根据需要和职能,积极召开协调会,指导协调有关事宜。今年内,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基本格局到位后,我司准备邀请各试点地区分管体改工作的领导集中研讨,交流综合配套改革情况,促进今后的工作。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全新的课题,艰巨的任务,需要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胆略,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决心。希望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大胆试验,勇于实践,依靠创新求突破,依靠改革促发展。通过艰苦努力,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成都市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统筹城乡重大政策的试验基地,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样板,区域协调发展的成功范例,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有效载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示范窗口,为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
8月7日上午,国家发展改革委调研组与成都市委市政府同志进行工作座谈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在座谈会上讲话
8月7日下午,成都市委、市政府举行专题报告会,
国家发展改革委体改司孔泾源司长作专题报告
成都市及德阳、自贡、广元等市政府分管领导、
各市州发展改革委及部分县市区负责人参加报告会
听取邛崃市羊安镇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现代农业情况介绍
深入大邑县安仁镇金井社区农户家中调研
在温江区公平街道惠民社区调研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及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运行情况
在青羊区文翁实验学校调研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情况
在青羊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情况,
听取青羊区新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介绍情况
8月8日-10日,四川省王宁副省长与孔泾源司长一行一同考察了广元市剑阁县、苍溪县和元坝区的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听取了广元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汇报。
8月9日,中共广元市委、市人民政府召开工作汇报会
王宁副省长、孔泾源司长在中共广元市委高烽书记的陪同下,考察城市生态建设情况
考察苍溪县白桥镇土地整理项目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